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姑娘追”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姑娘追”
哈薩克語“克孜庫娃”,是青年男女喜愛的一種馬上體育活動;也是他們表達愛慕之情的特殊方式。“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節空曠、平坦的草甸上舉行,遠近牧民都騎馬前來參觀,是民俗風情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熱情好客的哈薩克姑娘會邀請遠道而來的遊客共同參加這種馬上娛樂活動。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月亮舞”
即阿依加勒克舞,是一種廣泛流行於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民間集體舞蹈,可由男女幾人或多人列隊成環形圓月狀共舞。舞蹈特點是兩人對跳,多為拍手、踮腳,自拍、互拍、自點、對點、雙雙旋轉,並排旋轉,換位旋轉,交換舞伴。節奏歡快,動作幅度較大,頗具美感,感染力強。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阿肯彈唱會”
阿肯彈唱會是哈薩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眾性的傳統文化活動之一,逢年過節,紅白喜事乃至有朋友來臨,亦或在每年山花爛漫之際,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懷抱冬不拉,即興作詩,自彈自唱,這就叫阿肯彈唱會。阿勒泰地區的阿肯彈唱會每兩年舉行一次,由各縣市輪流舉辦,時間為3天左右。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摔跤”
摔跤是哈薩克族傳統的體育活動之一,是一種力量和技巧的對抗性運動。每逢婚禮、割禮、週年祭祀都會舉行摔跤活動。馬上角力,又稱馬上摔跤。其方式是參加活動的人分成兩組,一對一進行比賽,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誰能把對方從馬背上揪下來,或直接拉到自己馬上,即算勝利。 ...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叼羊”
叼羊是哈薩克民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馬上娛樂活動,同時又是一種對抗性強、爭奪激烈、集勇猛、頑強和機智於一體的馬背體育競賽。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盛夏時節,牧場綠草如茵,草茂馬壯之際,牧民在休閒時,成群結隊自發地組織叼羊活動。 ...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恰秀”
哈薩克族在遇到喜事時,都要撒奶疙瘩、方塊糖、水果糖、包爾沙克等,稱之為“恰秀”。草原上遇到喜事,要搞“恰秀”,讓人們搶著吃,分享歡樂。草原上來了尊貴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歡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年紀較大、兒子齊全、丈夫健在的婦女來搞,這樣才能帶來吉祥和幸福。 ...
阿勒泰民俗風情活動“賽馬”
賽馬是哈薩克族人十分喜愛的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分賽走馬和賽奔馬兩種。賽走馬,是比馬的速度耐力、穩健美觀。一般用的是五歲以上的成年馬,騎手也是成年人。賽奔馬也多用五歲以上的馬,參加賽馬的騎手大多是十二三歲的男孩。在哈薩克族中,賽馬不僅是個人的事情,而且是關係整個氏族部落榮譽的事。 ...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 ...
香港特有的民俗風情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從很多電視劇裡發現一些很傳統的習俗,比如漁民出海時的祭拜儀式、婚嫁儀式中的 上頭 、古老宗族中的點燈儀式等等,這些與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流傳到今天,有的已經消失,有些簡化後仍然儲存下來。今天就帶您去體驗一下香港本地民間 ...
回族民俗風情
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在元代開始進入雲南,全省有回族人口55.9萬餘人,佔中國回族人口的6.31%。分佈廣泛,各市縣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