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阿聯酋習俗及禁忌

阿聯酋習俗及禁忌

  中東作為世界穆斯林的起源地,對所有穆斯林國家的人來講,有著一層神秘的色彩,特別是獨特的文化和嚴格的宗教,讓許多人不敢貿然進入這個地區,因為中東穆斯林有著特別的生活方式和獨一無二的文化風俗。

  中東的禁忌主要概念為:哈拉目是阿拉伯文(禁忌、被禁止的)的音譯。通常含義指常犯哈拉目行為者屬庫夫勒(叛教)的範疇,具體如下:

  1. 伊斯蘭教專用術語,即伊斯蘭教法所禁止的行為。

  2. 泛指回族穆斯林禁忌,犯者應受懲罰。

  穆斯林的禁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信仰方面,禁忌輕視真主的命令,崇拜偶像,否認聖行,用真主的專用名如熱哈嗎尼(普慈的)、勒黑木(特慈的)給人命名等;所以穆斯林只能有一個崇拜偶像,就是真主。

  二、是在社會行為方面,禁忌放高利貸,玩賭,背盟爽約,強佔他人財產,參與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因為天下穆斯林皆為兄弟姊妹,為一家人。

  三、是在道德方面,禁忌姦淫、敗壞他人名節、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等;一切按照古蘭經中教義的範圍來指導日常行動,任何違反教義的行動均視為叛逆,將按照教義來懲罰。

  四、是在飲食生活方面,禁食豬、馬、騾、驢、狗、蛇、火雞、自死肉、浮水魚以及一切動物的血;禁食虎、狼、獅、豹、熊、象、猴、鷹、鷂等鷙鳥猛獸;禁吸鴉片,禁飲酒等。這也是古蘭經中規定穆斯林飲食等範圍和習慣。

  所以穆斯林的生活風俗幾乎與禁忌息息相關,任何外來人員均要避免發生與禁忌相關的事件發生,中國商人從1992年到2002年進入阿聯酋,由於不瞭解當地的禁忌和習俗,發生了許多非常尷尬的事件:

  (1)一箇中國商務考察團在考察結束的時候,在下榻的酒店酬謝當地華人社團,臨別時常懷痛飲,酒逢三巡,一行人到飛機場,在安檢的關口全部被扣留,直到下一個航班到來,才放行,造成回國際計劃推延。因為酒類僅僅可以在酒店裡飲用,任何人飲酒後不得在外邊露面。

  (2)幾個中國商人在齋月的時候,在大街上邊走邊吃食物,當地警察嚴重警告後無效,立即扣留他們,拘留1個月,因為在齋月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場合進行飲食。

  (3)特別是在阿聯酋不開放的酋長國,不得在住宿公寓陽臺上晾曬內衣,不得穿暴露的服裝在大街上行走露面,不得與當地的婦女打招呼和講話,好多中國華商,由於不知道具體的風俗和禁忌,被誤抓進警局的比比皆是。

  綜述來說,來中東國家旅行,經商,一定要了解這裡的禁忌和風俗,這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這是廣大華人要注意的問題。

撒拉族喪葬習俗及禁忌

  在撒拉族當有人病重時,其親朋好友都要帶著茶、糖等禮物來探望。如果平時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如背談、造謠中傷、冤枉、欠帳等,病人和探望之人要相互取得對方的口喚(即原諒對方)。關於宗教責任,如沒完成應做的禮拜、應封的齋等,病人要向安拉求饒,進行深刻的懺悔。病人臨終的時候,病房內絕對禁止吵鬧,除親戚骨肉外,他人不得入病房,此時有一個深曉伊斯蘭教義的人晝夜侍候在床邊,時時提醒病人,使病人全神貫注地想念安拉。有的人家還請阿訇誦經,祈求安拉原諒病人生前所犯罪孽。病人若誦安拉之名而去世被認為是最貴重的,因此,對宗教虔誠的人平時就多念《古蘭經》,感謝讚頌安拉,多念 清真言 ,即 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撒拉族的葬禮,因撒拉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其葬禮一般按伊斯蘭教規定進行,習慣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槨。

  人去世,被稱做 口喚 或 無常 (經堂漢語),而忌諱直接說 死了 。人去世後,要順其手足,合口,瞑目,理髮須,然後把遺體放在屍床上,而且面朝 克爾白 (沙特麥加天房)而仰臥,家人圍屍哭泣。此時,該家 孔木散 長者要派人告知亡人遠方親戚,以及鄰近村落的 者麻提(阿拉伯語,原意為集體,此處指在同一個清真寺做禮拜的人。) ,並通知葬禮進行的時間、地點,請他們來參加葬禮。親友一般帶著兩包茯茶或一定的錢,到喪家弔唁。至喪家後,親友都要痛哭緬懷亡人生前的各種美德,抒發對亡人的眷戀之情。

  人一去世,清真寺馬上通知村裡年輕人到墳園去挖墳坑。過去,每個 孔木散 都有自己的公墓。現在,部分村裡的 孔木散 仍然有自己單獨的公墓,而部分村全村只有一個公墓。墳坑大小因人而異,成年人的墳坑深約2米,小孩的則淺一些,長度比亡人身長略長,寬約0.8米。墳坑方向為南北方向,在底部西邊要挖一偏洞,為放置亡人遺體的地方。撒拉人認為,挖墳坑是一種善行,墳坑挖得多,自己死後不會被問罪。

  在挖墳坑的同時,同 阿格乃 或 孔木散 中有威望的人開始替喪家籌辦喪事。若是父母親去世,嫁出去的女兒要在三日內送來300斤左右的糧食和一隻羊。若嫁出去的女兒較多,還輪流在亡人去世的頭七、二七、三七之日煮麥仁飯。若無女兒,則由兒子來煮。埋葬時,施散給葬禮參加者的錢物由兒子承擔,若兒子較多,其費用分攤,若只有一個兒子,則由其全部承擔。

  把亡人從家中抬出去之前,要給亡人洗浴身體,洗浴亡者的一般為宗教品位較高的人。給亡者淨身,撒拉語 蘇土特 (抓水)。洗浴方式為:從頭到腳,從右到左,遮羞體,裹白布(從膝蓋至肚臍眼),洗浴動作要在一布單底下進行。待洗淨擦乾後,要撒以紅花或麝香,再用白布裹住其身,就是 穿克凡 。成人的 克凡 布需三丈左右,男的要做成三件,女的要做成五件。裡頭背心小,要露出手臂,套頭,露出膝蓋;中層由顴底(下巴底)至腳踝,除頭、腳外不露出其餘部分;外層要包裹全身,女的另有蓋頭、腰帶。 克凡 穿畢,將亡人置放於專門的遺體木匣內,上面用一線毯蓋住,由十幾個年輕人抬至清真寺或墳地,舉行殯禮。抬遺體出門時,先出頭後出腳,殯禮不能在正午或日落以後進行,一般在伊斯蘭教的晌禮、晡禮時間舉行。人死以後,一般都要速葬,當天去世就要當天埋葬。若直系親屬如子女或出門在外,無法當天趕回來,可適當等候,但一般不超過兩天。

  埋葬亡人時,要轉 菲提勒 。 菲提勒 就是用手巾包起來的施散給眾人的一包錢。伊斯蘭教規定,男到12歲,女到9歲,便算成人,要履行主命。從這個時間算起,直到去世,期間所未能完成的主命,必須交罰款。如缺一番禮拜,得交三斤六兩小麥。若一男人50歲去世,按38年內所缺主命次數受到罰款,罰款要施散給貧窮之人或阿訇等宗教品行高尚的人。若付不起全部罰款,可將一年的罰款用布包起來,在墳園裡給圍坐一圈的老人或阿訇、滿拉施散。其方法是:亡人家屬將一包錢誠心誠意地送給一個人,該受錢人也誠心接受,然後又誠心回送給亡人家屬,如此從一人手中轉到另一人手中,一直轉給38人。如果轉 菲提勒 時,某受錢之人將錢不再送還給亡人家屬,該家屬也不能索要,因為錢是真心送的。但這僅僅是想象中的事情,在撒拉族地區從未聽說有此類事情發生過。象沒有封齋、有能力而在古爾邦節不宰牲的人等也要交罰款,其方法一樣,只不過罰款數額有所不同而已。也有的人以古蘭經代替錢來轉 菲提勒 ,他們認為古蘭經是無價的,能抵任何數額的罰款。轉完 菲提勒 後,要做殯禮,參加殯禮的是全村的男性,富有者還邀請鄰村男性,甚至其他 工 裡的男性。參加殯禮的人要排隊,面對亡人做兩番禮拜,前面由阿訇領拜。

  殯禮結束後,開始埋亡人,兩三個品行高的人下墳坑,把用白布裹好的亡人放進偏洞,亡人頭朝北,腳朝南,臉朝西,再用土坯封住偏洞口,待裡邊的人上來後,周圍的年輕人迅速填土,最後堆成一個墳包。之後,阿訇開始念古蘭經。其意在於:填墳時有兩位天仙向亡人詢問有關宗教知識及其平生所幹善惡,所以阿訇唸經祈禱真主能饒恕亡人的罪孽,並有助於亡人順利地回答問題。由於教派不同,有些地區只由一人唸經,而有些地區則由三十人念。而且唸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人認為念經時所有的人都必須靜聽,以示對古蘭經的敬畏,所以填完土以後才唸經;而有些地區邊填邊念。

  亡人去世後的一兩天內,在亡人家裡一般不燒火做飯,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間三天內不能以飯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當亡人家屬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時候,其 孔木散 和 阿格乃 輪流將飯食送來,並且他們自動來到亡人家裡,幫助砍樹、劈柴、搗小麥,安置大鍋,宰羊煮肉等,替亡人家屬準備善後工作,減輕亡人家屬的負擔和悲痛。

  埋葬亡人後的第三天,亡人家裡煮好麥仁飯,炸好油香,一般在晨禮結束後,把清真寺裡做禮拜的人都請到家裡吃飯,意在用這種方式 搭救 亡人,祈求真主能減輕對亡人的懲罰。由於教派的不同,部分撒拉族人吃完以後要誦經祈禱。這種請客活動一般會持續二十幾天,甚至四十天。待客飯食多為油香、包子、碎飯、碗菜、大米稀飯等。在亡人去世後的第三天,之後的第七天(稱頭七),再後的第七天(稱二七),再後的第七天(稱三七),以及去世後的第四十天、第一百天、週年都要煮麥仁飯,請全村人來吃。做這種麥仁飯,先將小麥用杵臼搗去麩皮,然後把切碎的牛羊肉、雜碎及碗豆等一齊放入大鍋中煮熟,再撒少許麵粉,並調放鹽、花椒,一鍋醇香可口的麥仁飯就煮好了。然後,由十幾個男孩子或上至村裡最高處,或在村中每條巷道邊走邊高聲喊叫眾人快來吃麥仁飯,喊叫時有幾句簡單的詞,且有固定的音調,其內容大致為:村裡的男女老幼們,請帶你們的碗、勺子等用具,趕快來吃麥仁飯。這種唱詞及音調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聽到叫喊,人們便紛紛到亡人家來吃麥仁飯,吃飽以後,還給每人送一塊肉份子,有的還送油香。對遠房親戚和村裡不能來吃的人,都要送去麥仁飯、肉份子和油香。尤其必須把這這些東西送到那些在埋葬亡人的當天送來錢物的親戚家中。

  眾人接到這些東西后,便又帶著錢物來 寬心 ,男子一般帶茯茶和錢,數目多少,隨來人同亡人之家關係親近而不同,婦女一般帶麵粉、青油。他們來到喪家安慰亡人家屬,勸他們節哀,保重身體,生死皆由真主定奪,過分地悲哀會惹惱真主等。亡人家裡要準備油香、糖包子、菜包子、碗菜、米飯等,供客人吃。

  人去世以後,其生前所用之物,包括衣服被褥、湯瓶、拜氈等都要施散給人。死者若為男性,一般送給舅舅;若為女性,一般將大部分遺物送給孃家。少部分送給舅舅。也有的人將這些遺物送給阿訇或宗教品行好的窮人,希望他們用亡人東西多幹好事,如做禮拜、封齋等,也希望亡人能從中受益。

  埋掉亡人後,男性家屬一般每天清晨要去墳園唸經。進墳園後,要道 賽倆木 ,然後蹲在亡人墳前,念古蘭經中的 亞辛 、 特包熱 等有關章節,作 嘟哇 ,祈求亡人生前罪行能夠被真主饒恕。這種誦經剛開始每天去五次,然後逐漸減少次數,但總的時間會持續三四個月,甚至半年左右。以後,改為每個星期五清晨去誦經。關於墳墓,撒拉人多不做人工裝飾,個別因其教派不同而有所裝飾,尤其是對其教主的墳墓更是修建拱北,裝飾華麗。如果墳坑上方自然長出青草樹木,則認為是一種吉祥,他們認為這些生物感贊真主的部分善行是歸屬於亡人的,所以撒拉人禁止砍伐墳園裡的樹木。而且墳園是亡人安息的地方,所以務必要保持乾淨整潔,墳園裡不許說笑,更不許大小便,若無大小淨,不能隨便進入墳園。

  若去世時間是星期五、開齋節、古爾邦節,認為亡人是非常有福氣的,因為這些日子都是吉祥的日子。若嬰兒剛出生就去世,人們認為他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其母親去世後該嬰兒可替母親減免一些罪行。如果母親和嬰兒同時去世,一般把嬰兒放在母親的懷裡合葬。過去也曾有過兩個成人合葬於一個墳坑內的現象,即在墳坑內東西兩邊各挖一個偏洞埋葬。

老北京中元節習俗及禁忌

  1

  老北京中元節習俗

  在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送面羊等民俗。

    老北京中元節習俗及禁忌:祭祖

  。老北京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親五代,以示“慎忠追遠”。清《北京歲華記》載:“中元節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歲時紀勝》也說:“中元祭掃,尤勝清明。綠樹蔭枝,青禾暢茂,蟬鳴鳥語,興助人遊。”

  一般皇宮內還要在太廟舉行祭祖大典,民間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種形式,有的親到墳地燒錢化紙,有的則在家以裝有金銀紙元寶的包裹當主位,用三碗水餃或其他果品為祭,上香行禮後將包裹在門外焚化。據明《帝京景物略》雲:“上墳如清明時,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訖,輒於墓次掏促織。滿袋則喜,秫竿肩之以歸。”說明自元、明以來,中元上墳,帶有秋季郊遊的性質。初秋之時,掃墓連帶全家秋遊,無疑是孩童們的一次出旅,孩子們早把“鬼節”拋之腦後。

    老北京中元節習俗及禁忌:夜放河燈和點蓮花燈

  2

    放河燈

  夜放河燈和點蓮花燈是中元節的重要習俗,也是繼正月十五元宵燈節後,老北京的又一個傳統燈節。

  放河燈的歷史悠久,明人劉若愚的《明宮史》載:“七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燈。”西苑即說的前三海。放河燈亦做放荷燈,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超度亡人的一種習俗。

  老北京的荷花燈都是用天然的荷葉插上點好的蠟燭做成荷花燈。那時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將其中心掏空,當中插上點好的蠟燭,將這些燈往河裡一送,順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隊“水燈”,隨波盪漾,燭光映星,相映成趣。當時北京的什剎海、北海、積水潭、泡子河、東直門外的二閘、御河、護城河等地,到處是一片如晝燭光,月下百姓雲集,熱鬧非凡。電視劇《四世同堂》裡祁老爺子在河邊放河燈超度亡人的鏡頭,真實再現了老北京中元節的風俗。

  蓮花燈則是用絲綢、絲紗、彩紙或玻璃製作的酷似蓮花的一種花燈。懸掛花燈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清乾隆年間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圓明園,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宮”處,看眾宮女提著綢制的蓮花燈來走迷宮。民國時期,七月十五這天點蓮花燈也是必需的習俗。四合院、大雜院裡的孩子,都人手一隻蓮花燈。市面上的各類集市——東安市場、隆福寺、崇文門花市、天橋、什剎海荷花市場等,從七夕節後即有專門的鋪面開始售賣蓮花燈,其燈皆是用彩紙蓮花瓣組成的各式花籃或鶴、鷺等飛禽動物,任人選購。普通街市上及串衚衕的小販賣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葉燈了。這些燈外形與河燈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線繩罷了。一些窮孩子還有用大棵香蒿子縛上香頭,或用蓮蓬插上香頭代替蓮花燈的。更為別緻的是,茄子插香頭而燃之,謂“茄子燈”;西瓜瓢內插蠟燃之,謂“西瓜燈”。

  老北京中元節習俗及禁忌:送羊

  3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中式婚禮習俗禁忌

  婚禮禁忌1. 忌吃喜餅   喜餅是喜氣的象徵,分發喜餅的習俗意在分享新婚的喜悅,並將婚訊藉由喜餅傳達給每一位親友。在過大禮時,男方送來的喜餅新娘切記不可吃,由於這樣就象徵把自己的喜氣吃了,是應該留意忌諱的。   婚禮禁忌2. 忌二次上香   很多傳統家庭在嫁女之時都會在祖先或神靈供桌前告祭上香,女方除了要 ...

薩摩亞民族習俗注意事項

  1.迎送賓客或親朋好友時,有貼臉的習慣,應入鄉隨俗。   2.卡瓦儀式是薩的一種傳統迎賓儀式,主人會獻上卡瓦(一種飲料),不可拒絕,但可少喝,喝前要往地上灑一點表示祭奠,儀式結束時,主賓要給跳舞者賞錢。   3.薩人以馬他伊(酋長)頭銜區別身份,一般以頭銜稱呼。   4.到薩摩亞人家作客,要盤腿坐在草蓆上 ...

習俗禁忌

  習俗與禁忌 按土庫曼人習慣,在飯桌上吃飯的客人只要不起話頭,主人就不會向客人提問題,因為他們認為應該讓尊敬的客人吃飽飯後,由客人先談話,這是一種禮貌。在交談中,土庫曼人從來不打斷對方的談話。在談論問題時不大吵大嚷,認為吵鬧是不體面的行為。在土庫曼人家裡,在最明顯的位置上,往往擺放著被咬掉幾口的麵餅,這一古 ...

奈米比亞習俗禁忌

  習俗與禁忌   奈米比亞至今仍保留著一些奇異的習俗,如霍屯督人的女孩成人儀式中,有的令女孩赤棵身體到大雷雨中“衝邪”;或過一段與世隔絕的囚禁生活後再用牛奶和溼牛糞擦遍全身。卡拉哈里沙漠的婚俗中,有男方為女家婚前“服役”的慣例。   若到奈米比亞當地黑人家庭中去作客,熱情的主人可能會端出昆蟲製作的佳餚來招待 ...

卡達習俗禁忌

  殷勤好客是卡達人的特點,卡達人習慣以咖啡待客。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辦公室裡,第一件事是請客人喝咖啡。如果在家中待客,必須為客人薰香和灑香水。   卡達人的傳統體育活動是賽馬、賽駱駝。因為半島三面臨海人們與海的交往密切,所以海上體育運動專案很多。如每年三、四月份舉行模擬採珍珠和賽木舟活動。   卡達象其他伊斯 ...

阿曼習俗禁忌

  阿曼為穆斯林國家,應尊重當地的伊斯蘭文化,穿著和舉止不刺激當地人的感情,如不穿過短的衣服,不在齋月期間在公眾場合吃東西、喝水等。全年大部分時間均可穿著輕便寬鬆的衣服,棉織品最合適阿曼的氣候。為配合阿曼人的傳統,請勿在住宅區穿著過份暴露的服裝或泳裝。在12月到3月間,在晚上披一件薄披肩也許是必需的。   阿 ...

埃及的社交習俗生活細節

  埃及人的交往禮儀既有民族傳統的習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兩者皆有,上層人士更傾向於歐美禮儀。埃及人見面時異常熱情。一般情況下,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問候的人說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問候語—“安塞倆目爾來庫姆”(直譯為“和平降於你”,意為“你好”)。我國穆斯林簡稱它為“色蘭”。如果是老朋友,特別是久別重逢,則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