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隱的原因如下:
1、時代原因 ,陶淵明的時代,是兩晉時代,王朝不斷更迭,政治鬥爭異常殘酷,陶淵明希望生活快樂和心靈慰安,陶淵明就在田園勞動中找到了歸宿和寄託。
2、 哲學原因 ,由於社會的大動亂,作為上層建築的哲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儒、道失衡的時代,兩漢儒學開始是今文經學,而後是古文經學,陶淵明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無”的理想境界中,是一個獨立於現實功利之外的逍遙世界。
3、 文學、美學原因 ,從東漢到魏晉,在文學、美學上出現了一種新思潮,對人生、生命、命運、時候的強烈的慾望和留戀,是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陶淵明追求長生,這是他歸隱的一種潛在的原因。
4、家世原因 ,從家世來看,世代為官,導致陶淵明不得不考慮名位問題。這也是陶淵明歸隱的原因之一。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陶淵明直到二十九歲的高齡才出仕為官,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祭酒、參軍、縣丞一類的芝麻小官,不僅壯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
三十九歲時,多年來的經歷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開始轉向躬耕自給自足,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澹泊。此後,他又為彭澤縣令,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餘日就解印掛職而歸。
故而,他結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經的彷徨,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歸隱田園之路。
1、此柳是與陶淵明曾祖陶侃有關,因為淵明極為欽敬其曾祖,所以以之自喻。2、柳下惠之柳,就是說陶淵明是十分崇拜柳下惠這個人物的。3、可能是審美之柳與自然之柳,《詩經》上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也是這種意思。
1、陶淵明的歸隱既有個人主觀原因,也有社會時代的客觀因素。從個人原因來說,他的個性、所接受的思想、獨特的個人經歷都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從客觀上而言,險惡的政治環境使他覺得難以適應並對政治產生了厭惡。正是這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才導致陶淵明最終決定辭官歸隱;2、主管原因:是他幽遠的性格“性本愛丘山”,以及他耿介 ...
1、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表層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天人合一”觀,所謂“一天人,合內外”。在哲學上有主體和客體之分,有自我、社會、自然等幾個不同的概念。陶淵明在官場社會中,感到與天地萬物的疏離,於是他要回歸故里,融於天地萬物之中。
2、 是道家哲學對儒家哲學的反叛。那就是脫離社會人倫,放棄修 ...
陶淵明歸隱之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彭澤歸田時,陶潛的家境尚好,童僕歡迎,有酒盈樽,度日還不難。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滿堂前。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所以他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 ...
陶淵明,生於365年,逝世於427年,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徵士,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於一個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因家貧曾做過幾年官,卻因質性自然不願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解綬去職,過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園生活。他的詩賦散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風格和極 ...
1、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2、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 ...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閒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 ...
陶淵明,生於352或365年,逝於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著有《陶淵明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