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陶淵明當時的社會背景

陶淵明當時的社會背景

  陶淵明的時代背景在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這個時代時局動盪不安,雖有過短暫的太平時期,但是戰亂還是十分的頻繁。國家政治腐敗,為了爭奪權力私慾,仕途上充滿了險惡,官場上充斥著貪汙賄賂之風。由於門閥制度森嚴,許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悲憤不已。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是西晉王室後裔在南方組織建立起了一個規模較小的朝廷,這個朝廷就是東晉王朝。東晉王朝雖然作為一個朝代記錄在史冊中,但是東晉王朝的統治範圍非常的小,管轄區僅限於江南地方的半壁江山。在東晉王朝年間,北方的統治權一直是由趙國及前秦人等統治者掌管的。國家呈現分裂的狀態,這個分裂的狀態一直延續了兩個朝代:東晉、南北朝時期,前後分裂的時間為三百年。

  陶淵明時代背景經歷了東晉王朝,又迎來了南北朝。這兩個王朝所屬年代的國家均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分裂。在東晉至南北朝時期,中國一直都是分裂的局面,沒有得到完整的統一。

陶淵明的歷史背景

  陶淵明,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後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

  陶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他早年曾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志向;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很早就喜歡自然,又愛琴書。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

陶淵明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陶淵明是人類的想象,是人們嚮往美好的產物。其本身對於美好的考慮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對建立這個美好社會的運作機制和基礎有根本性的問題。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美好的願望,也是非常值得尊重和推崇的一種精神狀態,問題就在於怎麼去追求。最可怕的就是人們陷入偏執的追求個人的對於自己思想的固守這個極端和偏執的追求實際效果的思想體系的肯定,這其實都是背離了真理和科學,更背離了真善美。


背景

  陶淵明出生於365年,去世於427年,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

歸去來兮辭的寫作背景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 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 ...

桃花源記時代背景

  《桃花源記》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 ...

名句

  1、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2、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3、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

簡介

  1、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   2、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3、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 ...

從哪裡體現是個君子

  1、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下種田去了,從這裡體現出他的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性格; ...

歸去來兮辭中的名句有哪些

  1、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2、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3、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4、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5、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6、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