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陽泉平定縣喬遷習俗

陽泉平定縣喬遷習俗

  【喬遷】境內城鄉民眾凡新建宅院者,多有供祭謝土之俗。新宅落成,主家擇吉日將其清掃一新,貼上紅對聯。屆時,被邀請的親朋好友攜賀禮而至,以慶喬遷之喜。主家鳴放爆竹,將眾賀客請入新房內,設盛宴款待,暢飲歡娛盡興而散,俗稱“暖房”。“文化大革命”期間,此俗曾廢,70年代後期又興,至今不衰。

陽泉平定縣喪葬習俗

  【喪葬】裝裹人斷氣後,換裝三、五、七件,停放門板上,置口含錢兩枚,用紅布蒙臉,隨後放炮三響,即向村鄰報喪,左鄰右舍始上門幫辦治喪。 入殮前,孝子及死者親友拜祭,行入棺儀式。遺體入棺時,兒女要給鋪褥子,近親晚輩要給蓋覆面,並放歲數錢於棺內。 裝裹死者後,因事主家境及當時氣候條件不同,續儀有別。有繼則入棺、入殮者,亦有繼則設靈堂討孝、祭奠者。凡靈堂多設於正堂、主房,佈置花圈挽帳、紙草仙鶴、金山銀山、大紙大香、雪柳花束、供菜靈牌,豬頭三牲等;香燭煙火不斷,孝子輪番於靈柩前日夜跪守,停柩末日,多行“上飯”大供禮。舊社會禮節繁縟,多則守靈四十九日至一百天,多則三、五、七天不等,皆因事主家況而定。新中國成立後,一般停靈三五日即葬。 入殮俗稱合蓋。先由死者親屬及生前友好瞻仰遺容,繼而子女用新棉花沾酒為死者淨臉,再死者生前最喜愛之小物件殮入棺內,徵求眾親友意見後即行合棺。合棺前孝子不哭,意在不使亡靈招淚(累)而去。釘斧響,孝子大哭,示決別大哀。 出殯俗稱“發喪”、“埋人”。擒材出喪房至門外起喪,縣城附近是棺材小頭朝前,別處有大頭朝前者。窮人四人抬棺,更窮者二人抬一薄棺,俗謂“二人抬材一根杆”。至於席片卷屍、入土為葬者也不罕見。富戶出殯,則松柏棺木油漆彩繪,並扎制金銀鬥、童男女、仙鶴、宅院、戲樓、紙幡等鋪陳懸掛,請僧道動樂,唪經誦懺,超度亡靈。午後出殯,由懷殯人指揮,鼓樂開道,神主引轎前行;閤家孝眷披麻戴孝、拄孝棒拉靈;後隨親友簇擁龍頭棺罩送殯。抬棺者或24人或32人不等,所經街巷、路口,間有親友設供路祭,沿途哭聲、炮聲不斷,直至送靈出村。確是“沒錢的埋人,有錢的埋錢”。靈柩進墳,再行葬禮。當晚,富豪人家行虞祭禮,上四套供、三八供不等,一般人家供菜次多,但均將桌裙、蠟燭換為紅色。 服三、做七、做週年出殯後三日上墳祭奠,謂“服三”。從死者去世起每七天為一七,逢七上墳祭奠一次,謂“做七”。“七七”終了叫“盡七”。是日,亡人親友同去墳墓燒紙供奉,中午由主家宴請。週年至,親友再上墳祭悼,謂做週年。北部鄉村在三週年時,還要請吹鼓手坐門哀奏。送紙樓上墳,禮儀之重,不次於出殯。 <新中國建立後,喪葬舊習時有改進,又屢有反覆。70年代曾平墳為地,80年代又築墓為丘。 民間殯儀時興臂戴黑紗,胸佩白花,送花圈輓聯,開追悼會。誦經絕跡,但一度廢除的殯喪迷信習俗和奢辦之風時有起伏,喪禮鼓樂時有時無。 【葬法】本縣自古通行土葬深埋,80年代後倡導火葬,但全縣仍盛行土葬。一般以家族採墳,個別鄉村有氏族公墳。 土葬掘土七尺,挖洞成“冥堂”;也有的要“碹葬”,即用磚石將土洞砌碹。棺木入土後,大頭朝裡,將刻有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的祭磚置於棺木小頭前,用磚石壘封“冥堂”,俗稱“壘埡門”。然後合土起丘,或立碑於墓丘,或置一大石於墓頭。這種葬法,有寄埋、進正穴與合葬之分。 槐樹鋪鄉固驛鋪村子柏井鄉柏木井村有“李氏公文”,相傳為唐代袁天罡、李春風采定,俗稱“綿羊墳”,意為子繁孫衍,家業興旺。該村凡李氏家族之死者,都在公墳掘坑埋葬,墓丘排列不分長幼,不論輩數。“文化大革命”期間,村中其他姓氏者也埋入此墳。今仍襲舊俗。 公墳在縣城西沙坡、城北河下等地,曾有雜姓公墳(亂葬墳),舊時異地士兵、商賈或乞丐死後皆葬於此。“文化大革命”期間,巨城、岔口一帶建有集體公墓。馬山、王家莊等地曾實行廢棺葬俗:全村備置公用插底棺材一頂,出殯時殮屍抬棺出村,至公墓,抽其底,棺底隨屍入葬,鄉人稱之為“無底棺材”。 除土葬外,本縣個別邊遠之土瘠山村,有將棺木置於山崖半空之天然罅縫、石洞者,謂“崖葬”或“懸葬”。

陽泉平定縣生育習俗

  【生育】喜慶習俗境內喜慶習俗特色鮮明。民間凡遇生育、壽誕、喬遷之喜事,都按一定規程予以慶賀。生育:境內民眾凡生育第一胎嬰兒後,女婿均要到岳父母家報喜,俗稱報“布喜”。報喜時,女婿攜禮品燒餅20個,或女婿臂夾披紅公雞一隻,手提盛酒的銅壺,俗稱“酒秫”。如生男則雞頭、壺口朝前,生女則相反,使人觀其狀便知男女。至岳父毋家後受到盛情款待,返回時,岳父母家給雞披綠綢一塊,謂之“披紅掛綠”,象徵吉祥如意;再將酒壺內酒倒出,裝入小米,也有帶四碗或六碗的,以備產婦坐月子期間熬米湯食用,另帶燒餅2個,在返回途中邊走邊吃直至到家,或口含水直至到家後方可嚥下,此寓“怕斷(丟)了產婦的奶乳”之意。產婦滿月之日要“做滿月”,也有做6O天(謂“兩滿月”)或百日的。屆時,被邀請的親朋好友、鄰居皆前來恭賀。慶賀禮品多為嬰兒衣服、被褥、鞋帽、圍嘴、銀鎖、手鐲及產婦衣服、食品等物。民間有“姑姑的鞋,姨姨的襪,老孃送的圪叉叉”之說。中午,主人家常以九盞面盛宴酬謝賓客,席間,眾賀客逗樂、誇讚、輪抱嬰兒以慰產婦。嬰兒週歲生日時,主人鋪席毯於中堂,上置瓜果、食品、玩具、書籍、秤尺刀剪、綵緞花卉、女工針線等應用之物,放小兒於其中,觀其拾何物,以預測孩子的愛好志趣及未來事業成就,如見其拾得書籍,則以為志在就讀,將來報效祖國。 【喬遷】境內城鄉民眾凡新建宅院者,多有供祭謝土之俗。新宅落成,主家擇吉日將其清掃一新,貼上紅對聯。屆時,被邀請的親朋好友攜賀禮而至,以慶喬遷之喜。主家鳴放爆竹,將眾賀客請入新房內,設盛宴款待,暢飲歡娛盡興而散,俗稱“暖房”。“文化大革命”期間,此俗曾廢,70年代後期又興,至今不衰。


陽泉平定縣宅居

  【宅居】本縣民居自古有土窯、石窯、磚窯、瓦房等,後發展到水泥鋼筋結構的樓房。至今尚存的舊宅居,多為清末民初所建。 窯洞農村最為普及。最初選向陽土壠挖洞,以石灰抹牆,設門窗,有的還有石料或磚掛前牆,窯內靠牆盤一火炕,俗名“土窯”或“靠山窯”。後發展為石料或磚碹拱窯,分縱橫兩種:縱窯於洞口安門窗,並有一明一暗 ...

陽泉平定縣婚俗

  【婚俗】境內民間舊有婚俗,一般是男子16歲、女子14歲時,便可由家長提議婚事,婚姻完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並講究門當戶對及屬相生辰相配等。境內各地婚俗不盡相同,民間有“十里鄉俗不一般”之說。婚禮一般遵循議婚、下貼、下彩禮、請期(擇定婚期)、迎親、謝婚六禮進行,繁文縟節甚多。本境從抗日戰爭時期始, ...

陽泉平定縣飲食

  【飲食】家常飯食本縣自古以來以小米玉米麵為主食,兼食雜糧早飯慣吃玉米麵糊糊,俗稱“饊”;多以小米米湯沸時撒玉米麵其中,邊撒邊攪,熬熟成粥狀。也有把老倭瓜一同熬入者,舊時貧民還有摻谷面、糠面、高梁面者。中午多吃玉茭面抿圪蚪,和麵時摻加榆皮面、粘杆面或白麵、豆麵等,間吃“糊拙”,窩頭、餺爛、玉米麵吃圪瘩、條、 ...

陽泉中秋節民俗活動有什麼 中秋好玩的習俗解析

  中秋佳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這個時候正是秋意涼爽之時,加上月亮又圓又大,因此也有了團圓的寓意,特別適合晚上全家人一起圍桌在月下吃月餅賞月,促膝長談,以表懷念之意。而在陽泉中秋節民俗活動有什麼?中秋好玩的習俗解析?   陽泉中秋節民俗活動有什麼   祭月亮   中秋之夜,家家團聚,在院落東面擺上供桌,上置 ...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 ...

我國端午節習俗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端午節習俗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 ...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佩飾   健人,舊時江浙一帶端五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髮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製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