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雜詩王維全文

雜詩王維全文

  1、作品原文: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白話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3、雜詩(君自故鄉來)是盛唐時期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出人意外。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複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樸,卻詩味濃郁。

唐詩三百首:雜詩(王維)賞析

  《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①來日:來的時候。②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③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④選自《王維集校注》

  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瞭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彷彿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階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透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訊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一句看起來是問家鄉的情況,但詩人只是籠統的以“故鄉事”來設問,可是問什麼好呢?詩人心裡滿腹的問題竟然不知從何問起。於是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的躊躇,對方的詫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一問倒令對方感到困惑,不問人事而問物事,這時梅花開沒開花?想必讀者對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這樣一問,才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裡是梅花啊。詩人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對家鄉的思念竟在這一個不經意的問題之中。這是詩人留給人們的空白,讓讀者去想象。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遊子形象。雖然飽經滄桑,卻依然超然塵世保持自由心態的精神風致。這樣詩人寫這一首詩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頌一種雖然飽經滄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態的人生風範。

雜詩王維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雜詩》的譯文:您從我們的故鄉來,一定知道我們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著花紋的窗戶前的臘梅開花了沒有全詩即事抒情,抒寫了詩人遇到故鄉來人之事,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註釋

  來日:來的時候。

  綺(qǐ)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著花未:開花沒有。

  著(zhuó)花,開花。

  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雜詩》的賞析

  這首詩通篇運用借問法,以第一人稱敘寫,透露出無限情味。四句都是遊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全詩開頭兩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傳神地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前兩句中“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應知”表現出瞭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後兩句“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讓人出乎常情,又絕非故作姿態,表現出詩人思家之切。


  1、《雜詩》王維(唐):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白話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3、君:對對方的尊稱,您。故鄉:家鄉,這裡指作者的故鄉。   4、應知:知道,瞭解。   5、來日:來的時候。綺窗:雕畫 ...

  雜詩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譯文   其一   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邊,門前正對孟津的渡口。   那裡常有開往江南 ...

  1、雜詩(君自故鄉來)是盛唐時期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出人意外。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複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樸,卻詩味濃郁。   2、原文: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 ...

的送別

  1、《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3、《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4、《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的贈別

  1、王維的贈別詩有:《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別》 。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2、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是什麼派的代表

  1、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他與孟浩然並稱“王孟”,兩人都是以寫山水田園為主的詩人,這一詩派還有陶淵明和謝靈運等人。   2、王維是河東王氏的後代,他曾入仕為官,曾擔任多個官職,在唐肅宗時期被封為尚書右丞,所以他也有“王右丞”的名號。 ...

有哪些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