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雨水節氣的由來與民俗+雨水的三候分別

雨水節氣的由來與民俗 雨水的三候分別

  雨水是24個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每年都在二月份左右,在雨水的這一天,因為降雨量逐漸增多,寒冬時節的冰雪也逐漸消融,氣溫漸漸的回升,溼度也有一些增加,這就和節氣之中很多相似的節氣一樣,非常直觀的表達出了這一個時節獨特的表現,因此就直接取名為雨水。

  雨水的由來

  在傳統的時節和氣候變幻當中,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古代時候人們對於雨水的看法和說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所以雨水地方由來有很大的程度上是關於時候氣溫的一種描述。

  雨水的三候分別

  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雨水時節的養生方式

  雨水食粥養脾胃:雨水時節空氣溼潤,肝旺而脾弱,所以應少酸多甜,以養脾胃。飲食方面可選擇香椿、百合、豌豆苗、紅筍、山藥等,而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溼的功效,在雨水節氣前、中、後三天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

雨水節氣可以種什麼 雨水三候分別是哪三候

  每年的節氣,對於年輕人來說,瞭解的是比較少的,畢竟節氣只有農民會重視,不同的時間農作物的種植是不同的,而且古人就是透過這種靠天吃飯的,從天象觀察節氣,那麼雨水節氣,這個時間適合種植什麼呢?

  雨水節氣適合種什麼

  1、日光溫室內早春茬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蘆苗開端定植。大棚早春茬栽培此時應及時施肥整地;大棚栽培的甘藍、菜花苗可以定植;春地膜露地的辣椒、番茄、茄子此期開端育苗,這個時間比較適合種植這些動物。

  2、此期中小棚短期籠罩的黃瓜、西葫蘆抓緊育苗。

  3、大資源網棚、中棚雙膜籠罩的菜豆和豇豆2月下旬開端直播。

  4、2月資源網下旬可在溫室、大棚中培養早春大白菜苗,注意夜溫不可低於13℃,以防春化。大棚春蘿蔔此期也可以種植,這些植物都是比較美好的。

  雨水三候是什麼意思?

  一候獺祭魚,指的是雨水時節,水獺開始捕魚了,捕捉到魚後它們會將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後再享用。

  二候鴻雁來,指的是五天過後,南方天氣暖,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候鳥是隨著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適應氣候。

  三候草木萌動,指的是再過五天,天地間陰陽交泰,出現生機,草木乘此生機,開始萌動,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將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的由來和習俗 雨水節氣的由來與風俗

  導語:雨水輕輕柔柔,匯成細細暖流,淅淅瀝瀝飄落,清清爽爽潤物,滋養大地無聲。那麼,雨水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雨水節氣的由來與風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水的由來和習俗

  雨水的由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的習俗

  回娘屋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撞拜寄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

  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

  雨水節氣的養生小知識

  在飲食調理上,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蔔和甘蔗等。

  “調養脾胃”是關鍵。精神調攝:要靜心寡慾、不妄作勞,以養元氣。起居勞逸調攝: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春時宜食米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多食祛溼食物——祛脾溼的食物還有很多,如萵筍、扁豆、蠶豆、鯽魚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多吃這類食物。

  雨水節氣的農諺有哪些

  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湘)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贛)

  雨打雨水節,二月落不歇。(贛)

  雨水明,晴。(湘)

  雨打五更頭,午時有日頭。(浙)

  早晨下雨當天晴,晚間下雨到天明。(蘇)

  早雨不會大,只怕午後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開門見雨飯前雨,關門見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難晴。(蘇、浙)

  雨滴黃昏頭,行人不要愁;雨滴雞開口,行人不要走。(贛)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連續三天不會停。(吉)

  雨下黃昏頭,明天是個大日頭。(陝)

  晚上下雨白天晴,曬得泥草青又青。(贛)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穿單衣。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桂)

  暖雨水,冷驚蟄,暖。(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蘇)

  雨水節氣南風緊,則回春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湘)


雨水節氣簡短祝福簡訊篇

  1、2月19雨水節氣到,盼望雨水沖走你的憂愁煩惱,沖走你的哀傷煩躁,沖走你的壓力阻撓,沖走你的睏乏疲勞,沖走所有不好,留下了全新的好運徵兆!   2、心的呵護點點滴滴,愛的傾注紛紛揚揚。好雨知時知物,好運知人知途;好夢祈禱成真,好人保佑幸福。祝朋友們雨水節氣好運!   3、尋找一瓶吉祥雨露,採一杯安康花瓣 ...

雨水節氣朋友問候簡訊篇

  1、雨水時節,願暖暖的天氣能夠帶給你甜甜的心情,融化的冰雪演奏出樂曲丁冬,飄落的雨絲沖刷掉一年的煩惱。春天收穫美麗心情,天天快樂,雨水節氣快樂!   2、春意綿綿春意鬧,絲絲春雨落人間。萬物復甦花開放,柳樹發芽柳絮飛。吉祥幸福雨帶到,人壽年豐臉含笑。但願小雨時節你無煩惱,快快樂樂幸福隨!   3、輕雨繞春 ...

雨水節氣的習俗—送雨水

  雨水節氣的習俗—送雨水   雨水作為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有它獨特的風俗和習慣。來看看雨水節氣有哪些習俗吧。   在我國有些地區,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壽緣”長,長命百歲。   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 ...

雨水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雨水時節起居飲食養生要點

  雨水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雨水時節起居飲食養生要點   一、起居養生   做好“春捂”以防病   在起居養生方面,重視“春捂”,可以很好地預防季節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   高血壓、腎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氣溫稍稍升高就急於脫下冬裝,以防氣溫的上下起伏導致血壓波動、病情反覆。   預防呼 ...

雨水節氣諺語大全 民間雨水節氣農諺諺語大全

  雨水節氣諺語大全   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湘)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贛)   雨打雨水節,二月落不歇。(贛)   雨水明,夏至晴。(湘)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桂)   暖雨水,冷驚蟄,暖春分。( ...

雨水節氣的傳統習俗 雨水節氣民間習俗有哪些

  雨水節氣的傳統習俗 雨水節氣民間習俗有哪些   雨水節氣的傳統習俗是要舉行鬧社火、鬧元宵、鬧花燈。   這些活動都是希望人們能充分動起來,體現節氣變化的勃勃生機,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生命注入力量。農耕文化都是結合天時的。某種程度來說,雨水作為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如何順應大自然變化,還是具有提醒 ...

雨水節氣古詩大全 關於雨水的古詩詞

  雨水節氣古詩大全 關於雨水的古詩詞   《春雨後》   【唐 孟郊】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