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絡到養生應該著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絡,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慾、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鮮地黃150克,搗汁備用,粳米50克洗淨,冰糖適量,同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文火煮20分鐘即好。)二曰防風粥,用以祛四肢之風。取防風一份,煎湯去汁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慾、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雨水節,回孃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漢族節日習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以儘快懷孕穗子。該習俗現在仍在農村流行。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區的民間習俗。舊社會,人們迷信命運,為兒女求神問卦,看自己的兒女好不好帶,尤獨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個乾爹,按小兒的生辰年月日時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剋的關係,如果命上缺木,拜乾爹取名字時就要帶木字,才能保險兒子長命百歲。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盛開一方之俗,傳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在正月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還有不擇時日地址所謂"拜拉路乾爹"、"上門拜乾爹"者。是日,羅漢寺山門前,古柏森森的道路上人流如潮,巫卜星相、低錢香蠟、小食攤點、流動商販,雲集道旁善男信女,大家閨秀、公子哥兒、山民村姑,三五成群,拉拉扯扯,擠來擁去,歡聲笑語,熱鬧非常。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揹著、抱著、牽著娃娃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物件,如果顧娃娃長大有常識就拉一個知書識禮有字墨的文人為乾爹;如果娃娃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扯脫就跑,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都爽快的應允,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而今,雨水節這天由竹溪公園舉辦“拉保保”,已成為遊園中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
“二月二”這一節日習俗起源很早,民間流傳"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它是從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中產生、發展而來,在南、北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節俗文化:南方為"社日",北方為"龍抬頭"節。
按照北方地區的舊俗,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給小孩理髮叫“剃龍頭”;婦女不許動針線,恐傷“龍睛”;人們也不能從水井裡挑水,要在頭一天就將自家的水甕挑得滿滿當當,否則就觸動了“龍頭”。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絡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對農業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小麥自南向北開始返青,土壤中的水汽不斷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層,夜凍日融,開始返漿。因為降雨增多,空氣溼潤,天氣暖和而不燥熱,非常適合萬物的生長,對越冬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廣大農村要根據天氣特點,對三麥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溝埋墒,為排水防漬做好準備。
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溼害爛根。俗話說:“麥澆芽,菜澆花”,對起苔的油菜要及時追施苔花肥,以爭莢多粒重。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雨水節氣,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危害很大,要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公交部門的防寒防凍工作。
正是,“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雨水,是立春15天之後一年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至驚蟄有15天,分為三候。《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講:“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五天稱之候,三候稱之氣,六氣合計90天為一個季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合計360天為一年。
雨水初候河水解凍,魚開始浮出水面;二候大雁開始由南 ...
雨水時節空氣溼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雨水後天氣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陽外 ...
雨水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24節氣雨水是什麼意思
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 ...
霜降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24節氣霜降的含義解釋
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天氣漸漸變冷,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24節氣大雪的意思解釋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一個節氣,是冬季第三個節氣,大雪時節雪下得更大 ...
大暑是什麼季節的節氣 大暑是最熱的節氣嗎
大暑是夏季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是最熱的節氣嗎?每年陽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 ...
節氣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