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雲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

  1、雲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兩句話的翻譯如下: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2、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雲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

  春風拂檻露華濃。譯文: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所作《清平調》三首裡的第一首。詩人看見天邊的雲彩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

  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頗為巧妙而富有張力,這是用擬人、誇張和想像等藝術表現手法側面摹寫出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此外,這句詩互文見義,用筆靈動而經濟。

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讀音

  1、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讀音為:yúnxiǎngyīchánghuāxiǎngróng。

  2、雲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哪裡:

  出唐.李白《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宋.賀鑄《武陵春.花想容》:“南國佳人推阿秀,歌醉幾相逢。雲想衣裳花想容,春未抵情濃。”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四:“有二人私語曰:‘水如碧玉山如黛,以何為對?’先生枕上聞之曰:‘可對雲想衣裳花想容。’言畢而逝。”


衣裳是李白為誰寫的

  1、這句詩是《清平調其一》中的一句詩,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   2、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3、這句詩 ...

衣裳春風拂檻露華濃原文翻譯及賞析

  1、《清平調·其一》   作者:唐代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2、翻譯: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

衣裳全詩

  1、《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2、譯文: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

衣裳是什麼意思

  1、雲想衣裳花想容翻譯成白話的意思是:看見天邊的雲彩就不由的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李白用這種近似擬人的高超手法讚美楊貴妃衣著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   2、“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調》三首裡的第一首的首句。詩人看見天邊的雲彩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 ...

衣裳表達了什麼

  雲想衣裳花想容表達了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   雲想衣裳花想容意思是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找人。   這句詩出自唐代李白《清平調·其一》,原文是: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此 ...

衣裳的含義

  1、看到天邊的雲彩不禁想到美人的衣裳,看到漂亮的花朵不禁想到美人的容顏。這是李白讚美楊貴妃的詩,形容楊貴妃衣著絢麗,容貌嬌豔。   2、李白是大唐盛世中成就最高的詩人,被後世稱為“詩仙”,性格爽朗,喜歡喝酒,詩的風格狂放不羈,喜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塑造神奇瑰麗的場景,非常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

衣裳為誰寫的

  1、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為楊貴妃寫的。   2、原文   清平調·其一   唐:李白   原文 譯文對照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3、譯文: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