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電話的歷史及其發展過程

電話的歷史及其發展過程

  1、電話機是美國人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線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

  2、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傳送呼叫訊號;

  3、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乾電池;

  4、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衝,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使用者,自動完成交換功能,從而把電話通訊推向一個新階段;

  5、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衝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發號方式,隨著程控交換機的發展,雙音訊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

  6、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積體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誰知道鉑金的歷史和發展過程

  大概有2000多年的歷史。根據考古資料論證,在公元前700多年時,古埃及人已能將鉑金加工成工藝水平較高的鉑金飾品。中美洲的印第安人,遠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也盛行過鉑金飾物。

  到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逐漸形成,大批的西班牙冒險家蜂擁到非洲和美洲去探金尋寶。當時,在厄瓜多的河流中淘金時,發現有一種白色金屬混雜在黃金中,其實就是珍貴的鉑金。但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識別能力低下,面對著銀晃晃的鉑金,那些殖民統治者卻稱之為劣等碎銀而棄之。

  1748年,西班牙著名科學家安東尼·洛阿,在平託河金礦中發現了銀白色的自然鉑。他進行了仔細研究,發現自然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延展性極好,熔點亦高,相對密度極大,與金屬銀有明顯的區別。於是,安東尼成為第一位對鉑金進行詳細研究的學者。就這樣,鉑金才慢慢開始被達官顯貴們所喜愛,成為比黃金還貴重的奢侈品。

淺談苗族服飾的歷史及其演變過程

  “這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儘量去做那些正確的事情。縱使不能抵擋黑夜的來臨,我們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苗族服飾瞭解瞭解苗族服飾的歷史及其演變過程。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的先民在先秦時代就生活在長江中游地區。他們的歷史可上溯至堯、舜、禹時代。戰國時吳起說:“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這個“三苗”或“三苗國”的地域,在今江漢、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帶。春秋戰國時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荊楚地區被稱為“荊蠻”。“三苗”後裔“荊蠻”勢力的興起,大約在商朝前,成為後來掘起的楚國的主要居民之一。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區而被稱為“五溪蠻”、“武陵蠻”、“長沙蠻”等。到唐、宋及其以後時期,苗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國南方再度呈現出自己的重要影響,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後各王朝的注目。各中央王朝與苗族的關係亦日漸密切,對苗族的認識也有所增強,於是“苗”遂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民族的族稱重現於文獻之中。現在苗族分佈的狀況,大約成形於漢唐時期。

  流傳於黔東南苗族地區的古歌《跋山涉水》這樣描述苗族先民的遷徙:“古時苗人住在廣闊的水鄉,古時苗人住在水鄉邊的地方;打從人間出現了魔鬼,苗眾不得安居,受難的苗人要從水鄉遷走,受難的苗眾要從水鄉遷去。”“日月向西走,山河往東行。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他們追趕著太陽的足跡,他們相信“西方萬重山,山峰頂著天,好地方就在山那邊,好生活就在山那邊。”苗族先民在壓迫中遷徙,他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望,遷向陌生的領地。

  苗族從古至近代,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遷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佈格局。第一次發生在遠古時代,《史記·五帝本紀》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經堯、舜、禹三代的不斷“征戰”、“竄三苗於三危”,包括苗族先民在內的“三苗”集團被分化瓦解。第二次發生在西周至戰國時期,西周對“荊蠻”的多次用兵和楚國勢力的擴充套件,苗族先民大部被迫離開江湖平原,遷入五溪、武陵地區。苗族古歌《跋山涉水》描述了這時期大規模遷徙狀況。

  第三次發生在秦、漢至唐、宋時期。這時期苗族的主要流向,是從五溪、武陵地區向西、向南遷徙。向西進入川南和貴州大部分地區,有的經川南和黔西北開始遷入雲南;向南遷入湘西和廣西,有的又由桂北進入黔南、黔東南。第四次大規模遷徙發生在元、明和清時期。

  這時期苗族繼續從五溪、武陵地區遷入貴州、廣西,並從貴州、廣西及川南經過不同線路進入雲南,由雲南陸續出境,遷徙至東南半島的北部山區。這些大規模遷徙主要是各朝發生的戰爭和推行的民族鎮壓政策所致,亦有因天災原因逃荒的小規模遷徙。

  此外,苗族其實還有第五次大遷徙,即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戰爭又迫使大批苗族難民從東南半島向海外遷徙,形成了今天分佈在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的狀況。

  苗族縱貫數千年的歷史大遷徙,形成了如今分佈在黔、湘、滇、川、鄂、瓊和國外的與其他民族大雜處小聚居的格局。在遷徙和不斷開拓新生地中的苗族人民儲存了自己的文化並將之影響他民族的同時,亦吸收了他民族的精華,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滿生機活力的絢麗多姿的文化。豐富獨特的服飾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清末民初:清末民初的漢族女裝,右襟無縫傳統式短襖,配百褶裙;北伐前: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馬甲。內穿倒大袖短襖,外套無袖長馬甲;1926年:短襖和馬甲合二而一;1927年:上衣下裙式,袖口維持舊短襖的寬大風格,裙長至踝;1927年後:新潮女士縮短旗袍,並在袖口下襬處綴上蝴蝶褶;1930年:出現正規學生服。受歐美 ...

京韻大鼓的歷史發展及其發展現狀

  京韻大鼓,中國曲藝曲種之一。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期的大鼓書就來與大家聊聊京韻大鼓的歷史發展及其發展現狀。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 ...

高甲戲的發展歷史及其興盛歷程

  我們一起來看看高甲戲的發展歷史及其興盛歷程,就像(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的“戲劇,作為一種藝術,並非什麼永遠存在和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在晚上的那短短的幾個鐘頭裡不斷生長、不斷髮生著的東西。”   可能感興趣》》高甲戲的傳統劇目及其分類介紹   高甲戲,流行於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方言區和港、澳、臺地區以及 ...

簡述“獨龍族”的民族歷史發展

  獨龍族是我國尚儲存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徵的少數民族之一。儘管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己走向日益解體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顯特徵。獨龍族的族稱始見於《大元一統志》麗江路風俗條,被稱為“撬”。明清時稱為“俅”或“曲”。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將其 ...

玄空風水的發展過程

  玄空風水,好多風水愛好者都聽過或學過,但多數人都以為玄空風水就是指以清未民初時期沈氏為代表玄空飛星,其實不是的,我國的風水文化源遠流長,門派眾多,方法多樣,玄空風水只是其中的一個派別,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明朝後的玄空宗師。      【蔣大鴻】明末清初風水大師,著有《地理辯正》、《平砂玉尺辯偽》、《天元五 ...

溫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建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溫州歷史悠久,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   1.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致使越部分族遷至東甌定居。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3.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4. ...

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顯微鏡發展歷史征程

  顯微鏡發展的歷史征程   顯微鏡的發展歷史: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透過顯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