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四胡音樂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四胡音樂

  蒙古族四胡音樂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樂器之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擦奏弦鳴樂器。 蒙古族四胡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時間的發展中不斷髮展,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民族音樂。下面,就到蒙古族文化中具體瞭解吧。

  四胡歷史悠久,它源於我國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紀後,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區流傳。在16世紀阿拉坦汗的宮廷壁畫上,繪有一女樂工手持細棒狀琴桿、筒形音箱、四軫同設琴首後端、馬尾弓夾於弦間拉奏的樂器,與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

  元朝以後,四胡藝術廣泛流傳,曾一度風靡於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和華北等漢族聚居地區,對漢族民間說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通遼市是目前四胡藝術最為繁盛的地區。至清代,四胡又稱“提琴”,用於宮廷音樂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蒙古族四胡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類。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於獨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渾厚、圓潤,擅長演奏抒情性樂曲,並主要為科爾沁民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和好來寶伴奏。它們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

  《趕路》、《八音》、《阿斯爾》(以上為大四胡)、《莫德列馬》、《彎彎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為小四胡)等。

  傳承意義:

  蒙古族四胡文化積澱豐厚,表現力豐富,技藝自成一體,旋律悠揚、古樸,是從事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的蒙古族人民傑出的音樂創造,在蒙古族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宣紙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報道,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申報的“宣紙製作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中國宣紙集團公司2006年以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為主體申報的“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且是國內最大的文房四寶生產研發企業,其產品“紅星牌”宣紙於2006年被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基地將從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入手,為從宣紙原料培育至製作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制定詳細操作方案,嚴格各項規章程式,以確保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的世襲相沿、代代相傳。據東方文化相關資料綜合報道。 

海淀區今年又新增曹氏風箏等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東方文化網訊:據悉,海淀區今年又新增曹氏風箏等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增的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曹雪芹傳說、手工藝品曹氏風箏、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和葛氏捏筋拍打療法。至此,海淀區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7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7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51項。加之此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插花、麵人郎、哈氏風箏,海淀區共有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曹氏風箏從孔祥澤開始傳承了三代,一直沒有中斷。意識到民間技藝傳承與產業開發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李家墳村於2007年建成了佔地450平方米的曹氏風箏工藝坊。目前,這裡已培訓技術人員30餘人,“透過這種方式,既使民間技藝得到保護和傳承,又解決了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現在工藝坊的生意越來越好,已經做到收支平衡。”上莊鎮李家墳村村委會主任李世剛介紹,

  海淀在“十二五”期間,將建立亟須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保護與傳承機制;籌備建立集展覽展示、資料儲存、學術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平臺。另外,還將重點扶持一批“非遺”專案,促進產業發展;並將搭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資金平臺,以“傳承人保障金”形式改善傳承人的生活與發展環境,加強對非遺接班人的培養,支援傳承人透過授課、帶徒等方式培養接班人。海淀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海淀區已建立上莊鎮李家墳、蘇家坨鎮和北太平莊街道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從2009年起,該區專門劃撥專案傳承經費,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進行補貼,補貼力度不斷加大。2009和2010年,海淀對51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給予每項4000元補貼;今年,海淀對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補貼又從每項4000元提高到了每項8000元。


潮劇申報“人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汕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潮劇在國內主要流佈在廣東東部、福建閩南漳州地區的雲霄縣、東山縣、詔安縣及平和縣等,廣泛流行於香港、東南亞、上海、以及西方許多國家和地方就有潮劇。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的尊敬,老百 ...

潮劇申報“人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潮劇傳統吉祥戲《五福連》之《京城會》   潮劇,中國十大劇種之一,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同時也是聯絡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間情誼的重要紐帶,因此,她是具有明顯代表性的地方劇種。 ...

鄭州釋出物質文化遺產盤點結果:252個

  經過兩個月的普查,鄭州市發掘出25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其中一些專案有望衝擊國家級目錄。   近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釋出了普查結果,普查中專家發現,許多有價值的專案因為人為原因影響了申報的成功。   這些新發掘的專案中,經過專家們的指點,包括“許由的傳說”、“溱洧婚俗”、“列子的傳說”、“黃 ...

金寨縣公佈21項首批縣級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日前,金寨縣人民政府公佈了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21項),標誌著金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步入了規範化管理。   公佈的首批4類2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涵蓋了民間音樂(6項)中的《金寨民歌》、《古碑絲絃鑼鼓》、《斑竹園思帝鄉鑼鼓》、《金寨道教音樂》、《金寨花鼓燈》、《金寨大鼓、漁鼓》,手工 ...

漢中市確定了34項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中市人民政府日前確定並公佈了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專案共計達34項。   漢中市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漢中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公佈的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34項,包括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等民間文學、城固架花刺繡等民間美 ...

重慶火鍋製作技藝有望成為國家物質文化遺產

  重慶火鍋製作技藝有望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術動態2009年6月14日   鬱山雞豆花、濯水綠豆粉、石寶蒸豆腐、鬱山擀酥餅……這些聽上去就讓人流口水的食物,其傳統制作技藝將有望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昨日小編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在“6·13”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夕,99項第二批非物質文 ...

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幾類

  1、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類: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2、範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包括: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