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韓非子和李斯的關係是什麼

韓非子和李斯的關係是什麼

  韓非與李斯便是一對死對頭,他們師出同門,卻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韓非與李斯都曾是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二人皆為荀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學生時期的他們亦敵亦友,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之中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結束學生時期後,出身貴族的韓非心念故國,毅然投身於報效韓國的漫漫長路之中。而李斯沒有顯赫的家室,僅憑自己的執念四處遊說,望得此賞識之人的引薦。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相比此時身處韓國的韓非來說,仕途並非如此順利,當時的韓國國力薄弱,局勢每況日下。韓非將其所學的治國之道結合韓國的實際國情寫成奏書呈給韓王,卻並未能得到韓王的重視,屢次上書,皆石沉大海。

韓非子與李斯是什麼關係

  1、韓非子與李斯是同學關係,他們都是荀子的學生。《史記》上韓非子是被李斯害死的。

  2、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新鄭(今屬河南)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韓非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

  3、李斯戰國末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少為郡吏,曾從荀卿學。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採納。又為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韓非子和《韓非子》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的哲學家、法家學家韓非;二指一本書,也就是韓非的作品集《韓非子》。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是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當時韓國國力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韓非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髮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徵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鍊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韓非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韓非子》是韓非的著作。《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信是不是有點聯絡

  韓非子是韓國王族。   韓信貧而佩劍,應該是沒落貴族。韓國滅亡後,公子王孫們或為躲避仇殺戰亂,或恥於亡國之辱,或發憤於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創基業,就四處飄泊,散居於四面八方。而由於地理、交通條件的限制,生產、生活水平的制約,韓氏後人分散於江淮各地者居多。因而韓信很可能是韓國遠支。 ...

是不是同一個人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對韓非的一種尊稱。   韓非,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   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

的人性論有何異同

  1、同:兩者都認為人性好利。韓非子認為“人皆挾自為心”,“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惡害,人莫不然”;人人都有為自己打算的心理,好利惡害是人性的真實情況。而荀子則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辭讓亡焉”;現在人的人性,都是生來就喜好私利的。   2、異:在韓非子的人性論思想中,好利惡害 ...

真的是的老師嗎

  荀子真的是韓非和李斯的老師。   荀子,名況,字卿,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 ...

誰是師兄

  李斯是師兄,韓非是師弟,師從荀子。   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韓非,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人 ,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

有什麼關係

  韓非就是韓非子。   韓非生於約公元前280年,卒於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韓非子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適應戰 ...

論政治與社會的關係

  首先,韓非子認為君臣、夫婦乃至父子之間的交往都是以私利至上的,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其中君臣之間尤其如此。君主要小心保持其威嚴與權勢,君主的利益處處與社會民眾的利益相沖突。知臣主之異利者王,以為同者劫,與共事者殺。(韓非子·八經)其次,對社會治理有益還是無益的標準只能看能不能耕戰,耕可以富國,戰可以強兵,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