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食俗:為什麼夏至要吃荔枝?

食俗:為什麼夏至要吃荔枝?

  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一個,同時它也是最早確立的節氣,在這天還有個專門的節日“夏至節”。在古代帝王還要為夏至的來到舉行祭典。民間更是擁有著豐富多彩的夏至日習俗,其中在嶺南流傳著夏至要吃荔枝的習俗,一起去看看為什麼吧。

  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還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補腦,健身,益智但是多吃上火,會引起體內糖代謝紊亂,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輕者噁心,出汗,口渴無力,重者頭暈昏迷荔枝可強身適當吃並不會導致肥胖。

  不要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後喝一點鹽水或者涼茶,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也有良好療效。對孩子來說,荔枝和芒果、龍眼等水果一樣,內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兒童也儘量少吃;對老人而言,有便秘現象的老人儘可能不要食用;特別是有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更應慎重。

  荔枝屬性溫燥,陰虛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內)。如果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時,則不適宜吃荔枝,否則會加重病症,但身體虛寒、胃寒的則適宜多吃。

  有人讚美荔枝對身體的好處:食之能使五內清涼,可以消肺氣,滋真陰,返老還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補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熱,實不宜食用。

  荔枝的“補火”之說,可能是由於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別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對補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對血液迴圈、產溫機能有特殊的促進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動”,“體溫容易亢進”的體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煩躁不安。

  但是,凡有“補火”功能的藥物或食品,多數有滋養強壯作用,所以荔枝可當作食療品以滋補身體,對於心臟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壯心健肺的功效,一般體溫不足、貧血衰弱者,不妨當作滋養強壯補益品。

節氣食俗:山東夏至吃什麼?

  我們的祖先最早制定二十四氣節那是為了能詳細的描述氣候的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為四季的農業生產提供參考,而如今二十四節氣更是為我們的飲食養生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在山東夏至節氣的飲食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麵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麵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節氣飲食:上海夏至要吃什麼?

  季節變換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時間段,每當季節交替的時候通常伴隨著較大的溫度變化,而人的身體又是敏感的,如果我們在這時候掉以輕心,那麼就容易不小心染病。透過飲食來調節身體機能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今天就要介紹上海地區夏至時節怎麼進行合理飲食。

  《夏至九九氣候歌》說:“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雪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五九四十五,頭戴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文武百官要放假三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吃餃子、烙餅、麵條可以補充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麵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助養生。生主要掌握三個要點:多酸多甘、新鮮乾淨、補氣去火。

  “夏季暑溼,適宜清補”,三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因此夏天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夏至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於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解惑北方夏至什麼

  中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的跨度都非常大,總結造成了生產作物的不同所以古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在不同節日裡的習俗各地文化上的差異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在節氣夏至這個被稱為“夏至節”的日子裡北方都有什麼食俗呢?   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穫之時,人們用新面製作喜面是喜慶豐收的最好方式。 ...

端午寓意不同的食物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 ...

北京立春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 ...

老北京立春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 ...

為什麼夏至麵條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   夏至吃麵是有說法的,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 ...

夏至什麼

  1、北京: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2、浙江紹興:夏至吃了圓糊醮, ...

廣東夏至什麼

  廣東夏至要吃狗肉,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