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食俗:寓意不同的食物
端午食俗:寓意不同的食物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北京立春食俗: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宋陸游有詩句:“春日春盤節日新”。
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一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捲(又稱春盤)。春餅、春捲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麵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麵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蔥先出,人們嚐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
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明、清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捲,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讚賞。
清朝的滿漢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點中,春捲是九道點心之一。
老北京立春食俗: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宋陸游有詩句:“春日春盤節日新”。
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一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捲(又稱春盤)。春餅、春捲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麵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麵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立春時,大蔥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別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蔥先出,人們嚐鮮,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
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明、清時期,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成了小巧玲瓏的春捲,不僅是民間的食品,而且成為宮廷的糕點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讚賞。
清朝的滿漢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點中,春捲是九道點心之一。
食俗:為什麼夏至要吃荔枝?
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一個,同時它也是最早確立的節氣,在這天還有個專門的節日“夏至節”。在古代帝王還要為夏至的來到舉行祭典。民間更是擁有著豐富多彩的夏至日習俗,其中在嶺南流傳著夏至要吃荔枝的習俗,一起去看看為什麼吧。
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還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補腦,健身,益智但是多吃上火,會 ...
節氣食俗:山東夏至吃什麼?
我們的祖先最早制定二十四氣節那是為了能詳細的描述氣候的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為四季的農業生產提供參考,而如今二十四節氣更是為我們的飲食養生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在山東夏至節氣的飲食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 ...
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
德昂族日常飲食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都有哪些的不同?
日常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 ...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湯
在浙江溫州等地,人們要過白露節。而在蒼南、平陽等地,人們會在白露這天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垠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吃了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什麼是“十樣白”呢?就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 ...
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暑時節南北方10大食俗
大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暑時節南北方10大食俗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煎青草豆腐
...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節氣我國南北方食俗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節氣我國南北方食俗
南方吃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南北方喝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 ...
雨水吃什麼傳統食物 雨水節氣當天的食俗盤點
雨水吃什麼傳統食物 雨水節氣當天的食俗盤點
1、吃罐罐肉
罐罐肉是傳統中國人在雨水節氣時必吃的一款食物,做法和紅燒肉類似,用罐子將肉裝盛起來,因為裡面放了糖或者鹽,所以會比較耐放,可以放較長一段時間,此時陽氣初生,吃些罐罐肉可以為身體積蓄能量,適當食用對身體很有好處。
“罐罐肉”是用砂鍋燉一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