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食俗:山東夏至吃什麼?
節氣食俗:山東夏至吃什麼?
我們的祖先最早制定二十四氣節那是為了能詳細的描述氣候的變化,從而能更好的為四季的農業生產提供參考,而如今二十四節氣更是為我們的飲食養生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在山東夏至節氣的飲食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麵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招遠吃水餃,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麵棋子,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食俗:為什麼夏至要吃荔枝?
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一個,同時它也是最早確立的節氣,在這天還有個專門的節日“夏至節”。在古代帝王還要為夏至的來到舉行祭典。民間更是擁有著豐富多彩的夏至日習俗,其中在嶺南流傳著夏至要吃荔枝的習俗,一起去看看為什麼吧。
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還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補腦,健身,益智但是多吃上火,會引起體內糖代謝紊亂,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輕者噁心,出汗,口渴無力,重者頭暈昏迷荔枝可強身適當吃並不會導致肥胖。
不要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後喝一點鹽水或者涼茶,綠豆水、冬瓜水、生地湯等也有良好療效。對孩子來說,荔枝和芒果、龍眼等水果一樣,內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兒童也儘量少吃;對老人而言,有便秘現象的老人儘可能不要食用;特別是有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更應慎重。
荔枝屬性溫燥,陰虛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內)。如果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時,則不適宜吃荔枝,否則會加重病症,但身體虛寒、胃寒的則適宜多吃。
有人讚美荔枝對身體的好處:食之能使五內清涼,可以消肺氣,滋真陰,返老還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補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熱,實不宜食用。
荔枝的“補火”之說,可能是由於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別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對補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對血液迴圈、產溫機能有特殊的促進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動”,“體溫容易亢進”的體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煩躁不安。
但是,凡有“補火”功能的藥物或食品,多數有滋養強壯作用,所以荔枝可當作食療品以滋補身體,對於心臟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壯心健肺的功效,一般體溫不足、貧血衰弱者,不妨當作滋養強壯補益品。
節氣食俗之北方驚蟄吃什麼
在我國南北區域的跨度較大,不同地區的人們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氣候和生態條件,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這些差異體現在我們生活裡的方方面面。今天就要講一講北方在驚蟄節氣的飲食食俗有什麼特點。
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驚蟄吃梨也有養生意義,因為一則是人體飲食起居應順肝氣、養脾氣、潤肺燥;二則驚蟄後氣候回暖,同時會致灰霾天氣常現,人體容易外感咳嗽、口乾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潤,能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消食除滯。
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醪酒撲雞蛋是永昌人民常用的早點,也是“驚蟄”節日的吃喝,據說這天早晨喝了醪酒撲雞蛋,有清潤肺胃的作用。
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傳統的煎餅,為了保證口感,原料是五穀雜糧,既不是純粗糧,也不是純細糧。磨面之前,大多選擇帶皮穀物,含有大量粗纖維,易於消化。此外,煎餅有一定硬度和韌性,可以鍛鍊牙齒功能,讓牙齒更加堅固。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白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白露節氣食俗葷素齊全
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湯
在浙江溫州等地,人們要過白露節。而在蒼南、平陽等地,人們會在白露這天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垠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吃了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什麼是“十樣白”呢?就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模、 ...
節氣食俗 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自古以來受到地域、生產方式和氣候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南北的文化差異始終存在。在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生活方式的飲食上面,二者存在的差異最為明顯。帶來的疑問就是冬至是吃湯圓呢還是應該要吃餃子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冬至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 ...
節氣食俗之上海立夏要吃什麼
現今世界人們不再會為吃不飽而發愁了,現在的我們追求的是物質的享受,我們對吃的要求也高了,傳統的吃食對於我們這些吃慣了漢堡、炸雞等食物的我們,下面就跟著小編我來看看上海文化立夏要吃什麼。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 ...
穀雨節氣食俗 穀雨除了吃還要喝
飲食男女,生活百味。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不過就是吃喝,其次是玩樂。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是艱難的,但是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樂觀的面對每一天,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吃的方面,要對自己好一些。那麼,在穀雨的時候,我們適合吃什麼食物呢?
穀雨節氣食俗
雨生百穀之後,農作物也漸漸變成熟,我們可以 ...
端午食俗:寓意不同的食物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 ...
北京立春食俗: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 ...
老北京立春食俗:春餅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 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
《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