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者眾而耕者寡意思是吃飯的人多,幹活的人少。
出自《墨子貴義》:"今有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
譯為現在這裡有一人,他有十個兒子,但只有一個兒子耕種,其他九個都閒著,耕種的這一個不能不更加緊張啊。為什麼呢,因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
食者眾而耕者寡意思是吃飯的人多,幹活的人少。
出自《墨子貴義》:"今有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
譯為現在這裡有一人,他有十個兒子,但只有一個兒子耕種,其他九個都閒著,耕種的這一個不能不更加緊張啊。為什麼呢,因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2、出處《論語·公冶長》第五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
1、帝嚳(音kù),古代部落首領,相傳是黃帝的曾孫,堯的父親。居亳(河南偃師縣),號高辛氏。商代卜辭以帝嚳為高祖。帝嚳的叔父顓頊(音zhuānxū),是繼黃帝之後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帝嚳從15歲起,在洛陽幫助顓頊處理政務,積累豐富的經驗,因為精明能幹,帝嚳30歲就在洛陽繼承顓頊登上王位,成為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帝嚳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帝王。《史記·五帝本紀第一》稱他:“高辛(帝嚳的號)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照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2、這段話的意為:高辛(帝嚳)生下來就非常神靈,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普遍佈施利於他人的恩德,卻不及於自己本身。聰明辨析能知悉遙遠,明白事理能深察隱微。順從上天的義理,知曉民眾的急難。仁愛又有威嚴,慈愛又很篤實,修善自身而使天下誠服。收取土地的財物又能依時節加以利用,撫慰教導萬民又能以利訓誨他們,觀察日月修訂曆法而合理地迎送弦、望、晦、朔,明識鬼神並恭敬地侍奉它們。他的神態鬱郁非常莊重,他的道德嶷嶷特別高尚。他的舉動總是順應天時,但他的衣著總是如同一般計程車人。帝嚳治理民眾,像水灌溉農田一樣,平等而公正的遍及天下,日月能照射到的地方,風雨所能吹淋到的地方,沒有不來歸附他的。
3、 所以,這句話可譯作:帝嚳治理民眾,像水灌溉農田一樣,平等而公正的遍及天下。其中“執中”是公平,不偏不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