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香港民間的“搶包山”習俗

香港民間的“搶包山”習俗

  長洲搶包山復現民俗祥和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凌晨零時,全港市民都可以從電視直播中看到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的熱鬧鏡頭。

  五月十五日,整個長洲己熱鬧非常,全日吸引了逾二萬名市民及遊客到場,令這個平日寧靜簡樸的漁村小島成了全城熱點;其中,白天的飄色巡遊美輪美奐、最具特色,晚上的“搶包山”更將整個活動的氣氛推至最高點。

  “搶包山”活動的廣受歡迎,反映了傳統民間習俗應予保留及發揚,而平安健康、社泰民安始終是民眾生活的最大訴求。

  長洲太平清醮源起於二百年前,故老相傳,當時島上發生了一場瘟疫,居民延高僧於北帝廟前打醮作法,驅除疫魔,此後果然風調雨順、居民病痛減少,居民遂年年舉行太平清醮,成了當地的一項傳統,官民攜手合辦,就是港英殖民管治一百五十年間以至淪陷時期亦從無間斷。

  長洲太平清醮的一大特點,就是“全民參與”。島上無分男女老幼、貧富尊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全情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以街道為單位,每條街道由街坊會各自設計及派出“飄色”隊伍,由小孩子打扮成各色古裝人物站到高竿上巡遊,進行評比,看誰的取材最生動、打扮最漂亮,奪標街道的居民都會很振奮。

  今日看來,這類太平清醮廟會,絕非什麼封建迷信,相反還相當的“科學”:活動舉辦期間,全島修葺一新,有助改善環境衛生,亦提醒居民要預防疾病、注意健康;飄色巡遊多取材自“三國”、“西遊”、“八仙”一類傳統故事,弘揚英勇忠孝,實質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和倫理教育;壓軸好戲“搶包山”,由各街區組隊參與,徒手攀爬,比賽哪隊可搶得最多的“平安包”,著重團隊拚搏精神,而整個活動的內涵,就是團結互助、愛護家園,共建繁榮。

  當然,時移勢易,今日長洲島上,大部分居民子弟均已出外謀生、上學,太平清醮的傳統效用亦已減輕;但是,作為一項地方特色,每年長洲太平清醮,仍會吸引大量市民、遊客到來參觀,帶旺了島上的經濟和消費。 中華民俗節慶網

  今年,長洲太平清醮活動中復辦已經絕跡了二十六年的“搶包山”。過去“包山”由竹棚架搭,一九七九年的“搶包山”由於參加者人數過眾,而且爭奪激烈,以至整座包山不支倒塌,釀成多人死傷,自此政府即禁止搶包山舉行。而太平清醮沒有了搶包山,仿如失去了支柱,令整個活動大為失色。因此,今年復辦搶包山,採取了安全措施,“包山”用鋼架結構,規定參加者須經過攀爬訓練,人數亦有限制,如此就既尊重傳統、回覆熱鬧,亦減少了危險性,是一項很好的改進。而絕跡了二十六年的搶包山重現,果然吸引了廣大市民的興趣,令今年的太平清醮盛況更勝從前。

《麥兜故事》裡的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比賽

  

  香港明報報道,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將於月底舉行,備受注目的搶包山比賽今年吸引了209人參加,報名者較去年多10人,更首次有年逾60歲的長者參賽。現年63歲的退休人士劉先生,以旨在參與的心態參戰,與一眾「後生」比併比併;另有在港大讀教育博士的內地女生,因看過《麥兜故事》而知道有搶包山比賽,她覺得搶包山很好玩,遂在友人鼓勵下報名嘗試。

  搶包山比賽今年共吸引155男、54女報名,年齡介乎18至63歲。各健兒昨日開始分批接受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為下週日的選拔賽作預備,最快攀上山頂及拍打訊號物的9男3女將進入本月28日的搶包山決賽,爭奪首次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命名的獎盃,獎項設有男子組冠、亞、季軍及女子組冠軍。

  「旨在參與 冇諗過同後生鬥」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表示,長洲太平清醮去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預期當日的遊客會由過往的5至6萬人,增至約8萬人。

  搶包山比賽沒設年齡上限,今年63歲的劉先生是搶包山比賽復辦8年以來年紀最大的參賽者。昨日一身專業運動服的劉先生表示,平日會跑步及打網球,但從來未試過參加攀山或攀石活動,昨日首次爬上14米高的包山,自言十分緊張。

  劉說,早前見到康文署宣傳,因希望嘗試新活動故報名參賽。他昨日練習後坦言上爬時候幾辛苦,「都系旨在參與,沒什麼目標,冇諗過同鱓後生鬥」。

  看《麥兜故事》認識搶包山

  此外,今年比賽吸引到一名在港大就讀的內地女生參加,現讀港大英文教育博士的盧小姐,因早前看過香港動漫《麥兜故事》而認識搶包山比賽,來自杭州的她來港差不多5年,之前未嘗親身到長洲觀賽,但今年在友人鼓勵下便一同報名。

  男子組4屆冠軍郭家明、上屆男子組冠軍張文翔及女子組冠軍鄭麗莎昨亦有到場訓練。私底下是好朋友的郭家明及張文翔均表示今年有積極備戰,去年失手未能躋身決賽的郭家明表示,用了一年備戰,尤其加強背肌訓練,希望加快上爬速度。

  搶包山:

  它一項活動。一聲號令後便趕快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掛在包山上的包。數以萬計的包子在數分鐘內便一掃而空,而搶到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村民認為這些包子吃得越多,福氣越大,所以人人爭先恐後,甚至打架。自78年以後,政府下令以後不得再進行搶包山活動,改為分派形式。經過多年的檢討後,今年政府准許長洲市居民再次舉行搶包山活動,好讓大眾及遊客可再次見證這個盛況。事隔20多年,相信今年的搶包山活動定必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圍觀,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慶祝節目。

  據說早於18世紀清朝時期,長洲已有搶包山的活動。當時島上發生瘟疫,死了不少平民,據說後來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才得已制止。而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而於太平清醮中,設立了三座由包子積成的包山,供居民搶奪,傳統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氣就越高。不幸地,在1978年的搶包山中,300多人從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搶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被壓斷手腳受傷。香港政府便因此而禁止了這項活動,改以派包代替,以策安全。直至2004年,長洲居民曾申請重辦,但因與政府未能就安全方面達成協議而未能成功。2005年,長洲政府終作出讓步,接納居民提出的條件,令搶包山活動重現。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16000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貢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村長的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包子,福氣就越高,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

  2005年5月16日凌晨零時,停辦了26年的搶包山終告重辦。現代搶包山與傳統搶包山相比,在包山構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可是高14.42米的包山,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材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沒有支撐用途的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造價約57萬港元。而包山的構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築署、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攀山總會的意見及支援,以確保包山的安全。

  每個包山只掛上了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至於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總會的攀包山及防墮安全訓練,而且必須佩戴安全繩。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經當局嚴格選拔後,只有12個參賽者獲准參與搶包山,但當中有2名為女性。比賽形式方面,12名參賽者須在3分鐘內爬上包山搶包子及返回地面,逾時不能返回地面者作落敗論。包子分為1分、3分及9分3種,9分包子集中近塔頂位置。在限時內搶到總分數最高的參賽者,便可在搶包山比賽中勝出。而比賽場地只容許1000人現場觀賽。2005年冠軍為長洲居民郭嘉明,其正職為消防員,一共搶得51個包子。

香港民間的“太平洪朝”習俗與祭祀活動儀式

  “太平洪朝”是粉嶺圍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動。於該活動開始之前,彭氏族人會先進行“點燈”儀式,但每年舉行的日期並不固定。要視乎擇日的結果。雖然如此,舉行日期不得遲於該月的十五日。

  開燈

  神棚入囗的頂部懸掛了一盞大花燈,在所舉行日期早上開始燃點,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燈”,分油燈為止。“燈”即“丁”取其諧音;“點燈”即“添丁”之意,村民都希望人丁昌旺。丁是指男丁,戶主會抱著去年新生男丁集合在神棚於開燈時朝拜三聖,以感謝神恩。他們當然也希望以後都得到神的眷顧而使子孫一直昌盛繁衍。

  貼平安符

  朝首在清晨逐戶貼上平安符,以保家宅平安。朝首是由已婚男性擔任的,在結婚之年登記輪序,粉嶺每次太平洪朝例有八名朝首。若朝首已移往外地或身體健康有問題而不能出席,可以由其兒子或親人代替。

  虔拜

  喃嘸領朝首向神朝拜。

  搶雞毛

  在正圍前空地進行,雞毛是從一隻生雞(未經閹割的雄雞)身上拔下的,約拔取七、八撮,從圍門的圓孔擲下,村民就在下面搶奪,奪得雞毛為之吉利。據父老說以前搶雞毛是很熱鬧的,既有已婚的戶主,也有青少年,現在卻只得十數箇中年以上的村民搶奪,場面較冷清。父老還說只有彭氏族人取得雞毛才是吉利,若是外姓人奪得就會變成災兇。


香港民間春秋二祭時的“太公分豬肉”習俗

  太公分豬肉,有“祖先賜食”的意思,通常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之祭祖儀式後於祠堂舉行,至今仍盛行於新界一些具有悠久歷史的鄉村。   隆重的祭祖儀式由族長帶領完成後,村內德高望重之人會將豬肉分給年滿六十一歲的年長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嬰,表示福廕及庇護已由祖先帶到各家,所得的份量並會詳細地記錄下來 ...

香港民間習俗斬雞頭

     斬雞頭又叫 燒黃紙 ,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他們高聲吟誦誓言, 清心直說,並無虛言 、 若有戲言,不得好死,斷子絕孫 之類。接著,廟內執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雞一 ...

香港太平清醮 (又名節)

  農曆四月初八,在香港的太平清醮島上舉行此節日。節日源自18世紀,初衷是為了撫慰死人的靈魂。   節日期間,人們在北帝廟前搭建約60英尺高的包山塔,此塔通身掛滿可食甜包,人們爭先恐後攀爬此塔搶食甜包,搶到越多,運氣越好。   1978年節日曾因包山塔倒塌而停止,2005年重新恢復了此節日。 ...

斬雞頭—香港民間習俗

  斬雞頭又叫“燒黃紙”,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他們高聲吟誦誓言,“清心直說,並無虛言”、“若有戲言,不得好死,斷子絕孫”之類。接著,廟內執事取出早已準備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雞一隻,一 ...

斬雞頭(燒黃紙):香港民間獨特的發毒誓形式

  斬雞頭又叫“燒黃紙”,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中華民俗節慶網   舊時,港島文武廟香火極盛,善男信女進香的目的並非禱求功名富貴,而是在神前設誓取信,起誓時,需燒黃紙,斬活公雞頭。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 ...

山西民間生育、生辰習俗

  生辰,即出生的日子,對所尊敬的人則稱為“誕辰”。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這都是一個印象最深的日子。   普通生日   每逢生辰,山西各地都有舉家慶賀,甚至大宴親友和賓客的習俗。民間一般以50歲以下為“做生日”,儀式相對簡略一些。晉南襄汾一帶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說法,即一個人滿30歲,親友要送面石榴祝賀;滿4 ...

香港的春節有什麼習俗

  香港春節習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