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雕塑,同時也是鑄銅工藝的傑出作品,由於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加了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銅奔馬微微地偏向一側的頭高昂著,前面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致向後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雕塑,同時也是鑄銅工藝的傑出作品,由於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更增加了銅馬凌空飛馳的氣勢。銅奔馬微微地偏向一側的頭高昂著,前面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致向後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雕塑,又名馬超龍雀。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是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馬踏飛燕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
漢代社會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漢代的車馬出行儀仗隊和出行圖在墓葬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上是常見題材。馬踏飛燕與其他車馬相互襯托,體現了墓葬隨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漢代通西域,設河西四郡,馬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馬被廣泛地用於交通驛站、長城防禦、軍事行動等方面。馬在漢代可謂戰功赫赫,功績卓著。
最終選擇將馬踏飛燕作為旅遊行業標誌,主要出於以下三點考慮:
1、20世紀80年代,外國遊客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最感興趣。馬踏飛燕無論是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能代表中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
2、自古以來,馬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旅行工具,與旅遊有一定關係;
3、馬具有積極上進、一馬當先的精神象徵。旅遊業處於初創期,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預示著中國旅遊行業繁榮發展、方興未艾、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