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科技成果轉化,就是將高校、科研機構手中掌握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用來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截止到2018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偏低,不足5%,改革開放四十餘載,我們雖然較為重視科研創新,卻相對忽視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轉移,這也就導致了專利擁有數量逐年增加,但是大部分專利處於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狀。
所謂的科技成果轉化,就是將高校、科研機構手中掌握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民用,用來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截止到2018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偏低,不足5%,改革開放四十餘載,我們雖然較為重視科研創新,卻相對忽視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轉移,這也就導致了專利擁有數量逐年增加,但是大部分專利處於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狀。
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陽風的風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時或透過日冕儀才能看到,其形狀隨太陽活動大小而變化。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日冕的形狀接近圓形,而在太陽活動極小年則呈橢圓形。接下來,且隨天文現象來看看日冕科研成果。
日冕科研成果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計劃2018年7月31日發射最新探測器,它將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接近太陽。這項太空計劃叫做“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Solar Probe Plus)”,將對太陽日冕層進行4項實驗,研究太陽風和太陽表面釋放的能量粒子。
在近距離接近太陽期間,探測器與太陽的最近距離為611萬公里,其外部溫度將達到1399攝氏度。據悉,按原定計劃,這枚探測器將在2018年7月31日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三角洲4號重型火箭攜載發射升空,發射時間視窗開啟20天。
長期以來,科學家期望發射探測器穿過太陽日冕層(太陽大氣最外層),更好地理解太陽風以及進入太陽系的物質。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的主要科學任務是跟蹤太陽能量流動,以及理解太陽日冕的加熱,探索加促太陽風和能量粒子活動的物理原理。
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究專案或課題研究範圍內,透過實驗觀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等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並經過評審或鑑定,確認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專利是受法律規範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科技成果雖然是人類創造的無形資產,但在技術領域、技術成熟度、技術壟斷性、技術規模、技術等級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科技成果是沒有獲得法律保護的智力資源,擁有者不享有獨佔實施權,因此無權阻止他人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