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年到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所以成了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寫於“五四”運動前後,魯迅說他吶喊幾聲,目的在於慰籍那些鬥爭中“賓士的猛士”,使他們勇敢直前,作者創作《吶喊》的目的是慰籍那些鬥爭中賓士的勇士,使他們不憚於前驅,吶喊大部分作於“五四”運動中後期,作者思想中還有幾分光明在,魯迅創作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並由此開掘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類題材。
《吶喊》主要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論語侍坐體現了中庸的思想內容,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認為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了。在譚承耕的《研究》一書中認為,中庸的本義,就是用中作為自己的常道,也就是說用正確的方法來為人處事。
《侍坐》寫孔子獨鍾曾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形象。《侍坐》篇中孔子並沒有把過安逸的生活作為自己終生追求的理想, ...
1、此文透過回憶伯父魯迅的幾件事,以及他給“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讀書一絲不苟,同情和關懷勞動人民的性格特徵,讚揚了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秀品質,同時又表達了作者對魯迅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2、《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現代作家周曄於194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後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六 ...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 ...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吶喊》中所諷刺每個人,甚至是每一件事,都能夠在現實 ...
柳永詞創作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柳永主要從都市中下層人民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主要表現都市生活和風光、男女間戀情,江湖漂泊之感;大量創作了篇幅較長,結構複雜,音調繁複動聽的慢詞,其《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抒寫羈旅之愁,以秋景烘托愁思,感受真切,想象豐富,層層鋪敘中有曲折跌宕之妙。 ...
《論語》的思想內容:禮和仁。而禮和仁是依託人的存在而存在,論語所追求的是依託個人的發展來促進整個社會和諧。
《論語》的藝術特點:
1、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
2、語言含意豐富,概括性強,淺近易懂,接近口語。
3、運用排句立說,增強了敘事文的形象性,其語言對後世文學語 ...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