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黃岩民俗信仰

黃岩民俗信仰

  【住宅】舊時磚木結構平房或雙層樓房,多畚斗樓式。"口"字形謂全透,"日"字形謂兩透,"目"字形謂三透。每透又分3間、5間"一"字形和7間"凹"字形。1986年,郵電部發行普23《民居》郵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是城關天長街住宅,面街背河,臨街設店面,內部兼作起居室,後部臨水作廚房。《中國古代建築史》介紹黃土嶺山區住宅,利用地形靈活運用高低落差臺狀地基,在其上建屋。

  【筵席】普通待客用8碗菜餚,第1碗用海參謂參菜,用魚膠謂膠菜,用香菇謂香耳菜;再有魚、肉、蟶、蝦、筍和蒔藥共8碗。宴席"六大六小全席",由6大碗、6小炒、12碟、2點心組成。大型宴席"八大八小全席",由8大碗、8中盆、16碟、4點心組成。

  【食餅筒】又稱麥餅筒。用麥粉放貼鍋,烙成大而圓薄餅,放肉片、綠豆芽、蛋皮、筍、豆腐乾、米麵等餡料,捲成筒狀而食。

  【古代民風】宋代"承平號無事,裡無貴客,百姓厭漁獵,不識官府"。南宋亡,"縉紳先生竄匿山谷,或服衰其身,或慟哭荒郊斷壟間,如表考妣。其民皆結壘自戰相守,力盡則闔門就死而不辭"。明初"建文遜國",黃岩人"委身殉國,視死如歸。道德文章,赫然重於天下,士皆激昂奮勵,以禮義廉恥為先,以行儉名節為貴"。明中葉"民靜而安,俗樸而儉。忠節孝義史不絕書,天下稱文獻之邦者,莫之先焉","富貴之歸故鄉者,至城市必舍車而徒,見父老以齒為序"。清代"富厚之家布衣蔬食不事鮮美,農工商賈各勤其業;鮮遊惰好閒之民,無強悍善鬥之俗","黃岩其民秀而敏,人人殊異;皆以文藝相應,有鄒魯之風。"

  【中秋節】黃岩八月十六日是中秋節。為紀念元末黃岩籍方國珍起義,佔據浙東3府,保境安民20多年。十六日是方母周氏誕辰。 【吸鴉片】清道光二年,鄉村遍種罌粟,民間盛行吸菸。浙江巡撫劉韻珂上書:"黃岩一縣,城鄉吸菸,高高日出,闃無其人,月白燈紅,乃成鬼市。"1935年,縣長湯日新公佈黃岩三害:土匪、花會和煙毒。1940年,審判煙毒案144件,槍決20人。

  【花會】清末民國成千上萬人參與的大型賭博活動。由賭棍、無業遊民和山鄉富戶組成"花會筒",賭技高者任"筒官",出資合股開設。選擇縣境山角為場所"掛花會",上有34名花會人物小旗。筒官根據參賭者捺錢在各花會人物款額,決定其中1人,將小旗高掛大樹,謂"花會開筒",捺錢參賭據此決定輸贏。

  【黃岩斜】市民有盲目起鬨習慣,輿論行動向一面傾斜。集市貿易尤為突出,要麼無人問津,要麼一哄而上搶購一空。

  【佛教】東漢至三國,江浙建寺36所,其中黃岩6所,為今兩省之首。宋代寺院91所居台州第二,其中禪寺33所。北宋賜額50所,名列台州第一。1985年後,陸續批准開放,現有批准活動場所48所,較大有隱居寺、廣化寺、東林寺、崇福寺、淨土寺、方山寺、清修寺等。歷代高僧有唐代師彥,南宋法照和妙倫,元代秋江和無慍,明代清浚和居頂,清代所澄和敏曦,民國諦閒和摩塵。

  【道教】始於周代劉奉林修道委羽山,漢代司馬季主遺有赤鯉巖釣魚臺。南朝始建大有宮,宋徽宗賜內宮鏞鍾等。元代趙與慶傳入全真龍門派。1933年,大有宮舉行全真龍門登入儀式,來自全國11省高道40多人、省內百餘人參加盛典。1940年編《宗譜》載,自元代至民國,大有宮有3230位宗師、律師和嗣師。民國時,大有宮道人分佈台州、溫州264所宮觀,佔兩地總數97%。黃岩現有開放場所42所。

  【應萬德反教】清光緒二十二年,東南鄉天主教徒仗勢專橫。蓬街武生應萬德組織"香會",提出"除滅洋教"口號,集中千餘人,拆毀十餘處教堂。並與清兵對抗,攻打縣衙失敗後,被捕遇害

中國民俗信仰之上香細節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上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上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諸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上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裡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上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唸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八、寺院裡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唸: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唸: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唸: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汙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讀《莊子》:“大鵬”意象背後的楚民俗信仰

  如果對楚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大鵬逍遙,牽繫著深厚的民俗信仰資源,人不能飛而思慕著飛,就把自己的精神、甚至靈魂都託付飛鳥,託付飛鳥的雙翼。殷墟出土的一片武丁時期的甲骨,即《甲骨文合集》14294版,記錄了商人神話中四方神與四方風神的名稱:“東方曰析,風曰協;南方曰夾,風曰微;西方曰夷,風曰彝;北方曰宛,風曰伇。”這裡的“風”字是根據《山海經·大荒經》中對四方風神的記載比對推釋出來的,卜辭原字是一個高冠豐羽的大鳥,郭沫若、於省吾釋為鳳,李圃《甲骨文選注》則釋為鵬。也就是說,鳳、鵬與商人天地四方結構中的四方風神相通。《莊子》中的“絕雲氣,負青天”,乘風圖南的鯤鵬,正是汲取了這種古老的民俗中風神信仰的資源而加以哲學化,從而極其雄奇地展示了道之化境。商人崇拜玄鳥,《詩經·商頌·玄鳥》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紀》也記載了商始祖的這則異生神話:“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商代銅器有玄鳥婦壺,“玄鳥婦三字系合書,玄字作8,金文習見,右側鳥形像雙翅展飛”;“作壺者系以鳥為圖騰的婦人,這個婦人既為簡狄的世裔,又屬商代的貴族,三字合文宛然,是一幅具體的圖繪文字,它象徵著做壺的貴族婦人系玄鳥圖騰的後裔是很明顯的。”

   大鵬楚人崇鳳,源於楚人與商人都來自東方部族。《白虎通·五行篇》稱楚祖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楚國出土器物多見鸞鳳形飾,著名者如江陵李家臺楚墓出土的虎座立鳳木雕、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虎座鳳架鼓、江陵馬山楚墓出土的三頭鳳繡絹以及鳳鬥龍虎羅衣繡樣。與莊子家族淵源有關者,有《史記·楚世家》記楚莊王以鳥自喻:“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在楚國的民俗信仰中,鳥還可能是靈魂的寄身,或具有引領靈魂昇天、或歸故里的功能。崔豹《古今注》說:“楚魂鳥,一名亡魂鳥。或雲楚懷王與秦昭王會於武關,為秦所執,囚咸陽不得歸,卒死於秦。後於寒食月夜,入見於楚,化而為鳥,名楚魂。”一頭聯絡著楚國民俗信仰,一頭聯絡著莊學淵源,還有《藝文類聚》卷九十引《莊子》佚篇: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所居積石千里。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為實。天又為生離殊,一人三頭遞臥遞起以伺琅玕。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此段佚文可與《秋水》篇的“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相參照,雖詞意淺陋,當是莊子後學所為,且在楚人鳳鳥信仰上思想是一致的。莊子點化了這類民俗信仰的資源,化生出鯤鵬展翅的“洋洋乎大哉”的道之世界,為思想和文學開拓了宏大的精神空間。因而它又借無名人、即道之化身說:“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這就是乘鳥逍遙所能達到的蒼茫空間的詩意表述了,看來,對於楚人鳳鳥信仰的深層記憶,無疑進入莊子的思維與寫作之中。


春節專題 春節民俗民風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 ...

廣西桂北的七月半民俗

  農曆七月十四或十五在我們桂北地區俗稱“七月半”,也有直接稱為“鬼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也同為這一天。民間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會被閻王釋放半個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是繼清明節後又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一般是全族人祭祀,並且還要掃墓,而七月半一般是一家人祭祀 ...

潮汕七月半的節日民俗活動

  中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節日。稱為“中元”,原本是道教所命名。在潮汕,這個節日的種種活動,都同道教無關。民間幾乎沒有稱它為“中元節”的,都把它叫做“七月半”,因為節日就在七月十五。   潮汕七月半的節日活動,圍繞著祭祀祖先進行。清代本地方誌的記載,數乾隆《普寧縣誌》最詳細:“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饌以薦 ...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 ...

藏族傳統民俗節日藏曆年習俗

  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 ...

藏族民俗傳統節日

    1、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 ...

三月三節日曆史起源民俗習慣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