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黔東南水族的喪葬習俗

黔東南水族的喪葬習俗

  黔東南水族實行木棺土葬。有三種安葬形式:

  一是隨死隨葬,就是不擇時日隨時安葬。這種情況一般是死者死時的日子不好或家庭貧苦所採取的,但不能當天下葬。

  二是擇日安葬,即人死後,查閱水書直到有適宜安葬的好日子,才出殯安葬。這實際也是一種停棺待葬的形式,只是所停放的時間不長。

  三是停棺待葬。夏秋兩季死者多實行停棺待葬,到秋收以後再擇日安葬。其主要原因是夏秋為農忙季節,來幫忙的人少,參加葬禮的親戚也少,另外喪葬耗資巨大,秋後才有足夠的糧食。

  停棺有室內停棺和野外停棺兩種,野外停棺還要搭棚以避風雨。需要停棺待葬的,先在棺內裝約2-5寸厚草木灰,再入殮,防止屍體臭氣散發。

  對正常死亡者,要經過報喪、入殮、擇吉、祭悼、出殯、安葬、除服幾個喪葬程式,歷時三年以上。

  報喪:老人落氣,主家鳴放鐵炮或燃放鞭炮或燒掉死者的舊衣物以向寨人宣告家中有喪事,寨人便自來幫忙。接著喪家一面請人到各路親戚家中報喪,特別要通知舅家親友,一面由長子到井邊取清水燒熱為死者沐浴和剃頭(女者梳妝),換上壽衣,壽衣分為衣和褲,均為單數,以穿三、五、七件為普遍,穿布鞋紗襪。男子包一條長的包頭帕,女子用包頭帕數量不限,女子在腰間繫一根青色或綠色綢緞腰帶。在外室用床板架在兩條長凳上,死者頭朝西方停放在上面,用青色、藍色和白色布各一張把死者全身裹住。在旁擺桌設靈位,點素油燈,桌上放一碗有魚的糯米飯作祭品,等待水書先生選擇吉日良辰入殮安葬。水族喪事忌葷,但不忌魚,以魚為必須供祭品,可食植物油。一旦死者落氣,喪家及房族忌葷吃素,若死者為女性,外家均需忌葷。

水族喪葬習俗

  黔東南水族實行木棺土葬。有三種安葬形式:一是隨死隨葬,就是不擇時日隨時安葬。這種情況一般是死者死時的日子不好或家庭貧苦所採取的,但不能當天下葬。二是擇日安葬,即人死後,查閱水書直到有適宜安葬的好日子,才出殯安葬。這實際也是一種停棺待葬的形式,只是所停放的時間不長。三是停棺待葬。夏秋兩季死者多實行停棺待葬,到秋收以後再擇日安葬。其主要原因是夏秋為農忙季節,來幫忙的人少,參加葬禮的親戚也少,另外喪葬耗資巨大,秋後才有足夠的糧食。停棺有室內停棺和野外停棺兩種,野外停棺還要搭棚以避風雨。需要停棺待葬的,先在棺內裝約2-5寸厚草木灰,再入殮,防止屍體臭氣散發。

  對正常死亡者,要經過報喪、入殮、擇吉、祭悼、出殯、安葬、除服幾個喪葬程式,歷時三年以上。

  報喪:老人落氣,主家鳴放鐵炮或燃放鞭炮或燒掉死者的舊衣物以向寨人宣告家中有喪事,寨人便自來幫忙。接著喪家一面請人到各路親戚家中報喪,特別要通知舅家親友,一面由長子到井邊取清水燒熱為死者沐浴和剃頭(女者梳妝),換上壽衣,壽衣分為衣和褲,均為單數,以穿三、五、七件為普遍,穿布鞋紗襪。男子包一條長的包頭帕,女子用包頭帕數量不限,女子在腰間繫一根青色或綠色綢緞腰帶。在外室用床板架在兩條長凳上,死者頭朝西方停放在上面,用青色、藍色和白色布各一張把死者全身裹住。在旁擺桌設靈位,點素油燈,桌上放一碗有魚的糯米飯作祭品,等待水書先生選擇吉日良辰入殮安葬。水族喪事忌葷,但不忌魚,以魚為必須供祭品,可食植物油。一旦死者落氣,喪家及房族忌葷吃素,若死者為女性,外家均需忌葷。

  入殮:按水書先生擇定的時辰將死者裝入棺內。此時所有與死者屬相相同者均迴避,幫助入殮的人等不能言語,以手勢進行交流,以防死者將靈魂帶去。用紙包一點錢放入死者衣兜裡,好讓死者在迴歸的路上買水喝。從江地區的水族還在棺內放置一些糯米飯和一尾魚,作為死者的響午飯。入殮畢,靈柩在堂屋順梁而放,設供桌供祭至除服止。然後舉行包孝儀式,除死者家人包孝外,房族晚輩以及外甥都需包孝。孝帕為白布,長子孝帕長七尺,餘者皆為五尺左右。一些條件好的家庭還穿孝衣。

  擇吉:即是請水書先生按死者的屬相與死亡時間測算何日適宜安葬,如果近期沒有適合的好日子,喪家便停棺待葬,只能在夜間將靈柩停在屋內或屋外,用木皮蓋住,並在上面蓋少許泥土,表示暫葬。

  祭悼:擇吉後進行的祭悼活動,祭悼有一般祭悼和隆重祭悼。一般祭悼為吉日臨近無準備時間或死者落氣的時辰按水書要求不宜喧嚷或喪家無經濟隨能力的舉行,儀式簡單。隆重祭悼要進行開控、家祭、賓祭、點主、砍牛敲馬等活動,內容多,場面大,耗資巨。水族稱開控為每控,分小控和大控兩種。小控稱控抵,即由喪家請人扎紙傘和旗幡,由舅家請蘆笙,女婿家請八仙(嗩吶)吹奏一夜,並殺豬或宰牛1頭。大控稱控老,規模大,時間長,耗資巨大,一般家庭難以支付。喪家和舅家親友以及女婿家親友請來歌隊、蘆笙隊、八仙隊、花燈隊甚至還有耍龍舞獅隊在屋外搭臺表演,歷時兩三天,晝夜不停。前來觀者均以酒飯招待。喪家需殺豬十幾頭或幾十頭,殺牛三五頭至十幾頭不等。砍牛敲馬儀式是在出殯的當天早上,喪家要殺馬或砍牛,或殺豬,一般男性殺馬砍牛,以馬為最貴,女性殺豬,亦有砍牛的,有的富貴人家即殺馬又砍牛或殺豬,甚至有連砍數頭牛的。儀式結束後,牛、馬、豬肉喪家及房族不能食用,將一後腿連尾巴送給死者的舅舅,一腿給水書先生作為酬謝,另取一部分作回禮,其餘大部分來招待客人。

  出殯:按水書先生擇定的時間出殯,全體孝子在門外跪迎。用紅布或花布遮蓋,一人在前撒紙錢開路,長子捧靈牌隨後,接著是拉縴、抬棺及送葬隊伍,孝子在棺前,孝女在棺後。接著是蘆笙和嗩吶隊伍,最後為水書先生。出殯不準走回頭路,靈柩不準停放在地上,若需休息須用木棍墊著。

  安葬:由水書先生擇定墳地方位,開挖墓穴前要先敬土地神,在墓穴底撒上硃砂以招龍脈,下葬封土壘墳。安葬的第二天早晨,孝子脫孝,用一碗涼水,將燒紅的火炭放於水中,稱“鬼茶”,每人用鬼茶清口後即可開葷。

  除服:水族孝期為三年,滿孝時舉行除服儀式。用豬或鵝祭祀死者,並將靈位和孝子孝女的孝服孝帕,以及房族外戚的孝帕的一角拿到墓地燒掉,俗稱燒孝帕。此時整個喪葬活動結束。

  對非正常死亡者,如跌死、槍傷死、難產死、淹死、野獸咬死等凶死,則實行先火葬后土葬,對十八九到五十歲之間的非正常死亡者,仍須進行洗身、穿壽衣,入棺後,地上放兩根大木,將棺置於其上,然後架柴猛燒,有時還加煤油、桐油幫助燃燒,之後用新布將骨灰包好,裝入新棺再行土葬。

黔東南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敬橋”是臺江苗族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時間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到了“敬橋”這天,當地苗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盛裝前往“敬橋”,兒童穿戴一新,胸前都掛著裝有彩蛋的網袋,堪稱為苗族的“兒童節”。在敬橋架橋飲宴中,若遇過往行人,首次前來踩橋,認為是吉祥之兆,橋主要留住就餐,熱錶款待,並以彩蛋和糯米飯相送。 “橋”分別安置在田頭、水溝或行人道上,也有鋪在路面的方便過往行人行走,歇息修陰積德以求人丁興旺。架設的橋有家庭為單位架的;氏族群眾架的;整個村寨群眾架設的公共橋等三種。“敬橋”以家庭為單位,各有專門的“橋”供祭祀,不能隨意去亂敬某一座“橋”。“敬橋”必須先架“橋”,凡婚後不育、生女不生男或生男不生女的苗族婦女,可請巫師察看手紋,如確定需要架“橋”求子,便可架“橋”。“橋”的材米根據所架設的地點而定,有用杉樹枋、木板、塊石,木凳。架“橋”請鬼師主持用一尺二寸布(黑白均可)、一無二角錢、五斤米、三尾魚、三個鴨蛋或一隻鴨作祭品。在舉行儀式時,巫師口唸“祝詞”求神靈保佑,儘早給這家人送孩子來,並使這家兒女滿堂,等等。“橋”架好並舉行祭祀後,即結束“架橋”儀式。以後,每逢二月初二都要祭祀一次,在三年內如果生了孩子,即在生小孩後的第三年舉行“圓橋”,以示報恩,以後,連續敬祭。舉行這一儀式時,祭品較架“橋”時使用的祭品貴重一些:如果“架橋”時用蛋,這時則用鴨,“架橋”時用鴨,這時則用一隻小豬,以表報答之意。如果三年內沒有生孩子的就仍繼續“敬橋”到生孩子為止。


初終薩喪葬習俗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 ...

贛縣客家喪葬習俗

  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相信靈魂不死的觀念。繁縟的葬俗首先來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古人認為人活著是靈魂依附於肉體,而死後靈魂與肉體就分開,靈魂是能夠獨立於肉體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靈魂當作神秘的物件加以信奉。舊時人們對 ...

維吾爾族人的喪葬習俗

  維吾爾民間的喪葬儀式,雖說都按照伊蘭教的教規進行,但因各地教派的不同,歷史文化淵源的影響的相異,所處地理環境的區別等因素,在大同之中有許多小異呈現出形形色色的特點。   □驅鬼避邪   在維吾爾民間,當老人或就要被病魔奪去生命的病人處在彌留之際時,其親屬就請來一位阿訇到家裡唸經驅鬼避邪,同時,由阿訇用小木 ...

佤族的喪葬習俗

  佤族人死後,實行獨木棺土葬。過去佤族認為人死是由於已死去的家裡人把他(她)的靈魂叫走了, 他的靈魂永遠離開了他的肉體。在病垂危的時候,要殺豬、剽牛看卦。如卦不吉,就認為病人的靈魂已 去,要給其準備後事。人死後,拿幾塊半開放入死者口中,無半開可放茶葉、鹽塊或糖塊代替。換上壽 衣,用棉線將死者的雙腳拇指拴攏, ...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的喪葬習俗   布朗族實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為主。火葬多數是僧侶和高壽者,此外,一般都採用土葬。布朗族的每個寨子附近,亦有一塊墓地,布朗語稱墓地為 壩消 。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選擇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布朗語叫 壩朗木瓦 ;中間一段是埋葬青壯年的,布朗語叫 壩格登 ;最低一段是埋 ...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傳統喪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種,以土葬為主。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每個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塊或幾塊墓地,有的把這種墓地稱作龍山,傣語叫作 壩消 , 壩消內的林木,是不許砍伐的,把它稱為 龍林 。久而久之, 龍林 蒼勁挺拔,蔥蘢青翠,變成了一片風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風景更加秀麗。   ...

拉祜族喪葬習俗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