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田氏祖於庭翻譯
齊田氏祖於庭翻譯
1、齊田氏祖於庭意思是齊國姓田的人家。
2、原文: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k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3、譯文:齊國姓田的人家,家裡有近千食客。那一日這姓田的座在廳上。裡面有的人奉獻打來的魚,有的奉獻打來的雁。田氏看了,說道:“老天真是對人們好呀。讓種植五穀,還養這些魚和鳥,讓他們派用場(讓人吃)。 ”那些門客都講對呀。只有姓鮑的孩子,那時候只有十二歲。上來說:“這講的不對。天上和地下這些東西是跟我們一起生長的。只是類別不同。這些類別沒有上下高低之分。誰吃誰是要靠體力(大小)及智力決定的,這才有弱肉強食的事。並不是那種東西為另一種而生呀。人可以拿來吃的東西,真是上天特地為人造的嗎?那麼蚊子蝨子喝人血,老虎和狼吃肉,我們能講是上天造人來喂蚊子蝨子,為老虎和狼造肉來吃嗎?”
鄭伯公克段於鄢翻譯
1、譯文: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還不如早些給他找個地方安置了他,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剷除乾淨,何況是您那尊貴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給,那麼就請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充套件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民心。”莊公說:“共叔段對君不義,百姓就對他不親,勢力再雄厚,將要崩潰。”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於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鬥,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於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麼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孃,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孃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麼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擔心什麼呢?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2、原文: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群兒戲於庭的意思是什麼
群兒戲於庭的意思是一群孩子在庭院裡玩耍嬉戲。出自《宋史》,描寫了司馬光機智救人的故事。
原文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神情嚴肅的像大人一樣,聽了別人講解《左氏春秋》,他非常喜歡。回家後再給家裡人講,書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經完全理解。從這以後他如飢似渴的讀書以至於忘記飢寒冷暖。
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裡玩耍,一個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裡,別的孩子都嚇跑了,司馬光卻鎮靜地拿起一塊石頭猛擊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來,小孩因此得救。後來有人把這件事畫成畫在開封、洛陽一帶廣泛流傳。
齊性定理適用於什麼電路
線性電路。線上性電路中,當所有激勵源(獨立電壓源和獨立電流源)都同時增大或縮小K倍(K為實常數),響應(電壓和電流)也將同樣增大或者縮小K倍。
電路定理綜述電路定理,線上性電路中,任一支路的電流或電壓是電路中各個獨立源分別作用時在該支路中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
從電阻電路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循到 ...
田子為相文言文翻譯
1、譯文
田子擔當宰相,三年後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獻給他的母親。母親問他說:“你怎麼得到這些金子的?”他回答說:“這是我當官的俸祿。”母親說:“當宰相三年,難道不吃飯?像這個樣子當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順的兒子侍奉父母應該努力做到十分誠實。不應該得到的東西,不要拿進家門。作為國家的臣子不忠誠,也就是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釋義:憂患使人生存,安樂使人滅亡。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則短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譯為“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與“溫水煮青蛙”的原理頗有相似之處。
4、也有人將其當 ...
至於負者歌於途翻譯
1、至於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2、這句是出自於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3、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翻譯
1、意思是隻希望在亂世裡苟且保全性命,並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人應該低調謙虛、見機行事;
2、在面對複雜局面以及危難的時候,要沉得住氣,不要急於出頭。先要觀察形勢、認真分析,然後從長計議;
3、在實現遠大抱負的時候,切忌不要貪功求名,而是時刻都要沉思冷靜、客觀地觀察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 ...
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什麼意思
1、釋義:人生的高度決定人生的寬度,眼界、視野,決定思想,決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2、出處:出自魏源《默觚》一書。
3、原文:“受光於隙見一床,受光於牗見室央,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
4、白話譯文: 人在內室黑屋,假如給他開啟一條縫隙見光,可以照亮一張床;假如給他開啟一個窗戶見光 ...
苛政猛於虎翻譯
譯文:孔子路過泰山的邊上,看見有一個婦人在墳墓前哭得十分悲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傷心的事吧?”那個婦人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回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