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龍塘民間雕刻藝術

龍塘民間雕刻藝術

  龍塘鎮的民間雕刻藝術,起源於陶瓷業的泥塑,延伸到石雕、木雕。據傳龍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代已開始出現,從元代開始就有石雕、木雕。龍塘陶瓷再次興盛於解放後。

  1958年國營龍塘陶瓷廠成立,1959年11名龍塘工匠石雕赴京參加了人民大會堂等大型建築的建設。1995年,國家文化部授予龍塘“民間雕刻藝術之鄉”稱號。目前68個自然村中,從事雕刻、泥塑等藝術的就有42個村。但發展的同時受到生產工藝更新不快,市場供求面狹小,後繼乏人等條件制約。今年3月列入海口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溯源

  民間相傳最早出現於900年前

  這是南渡江下游西岸的一角。千年不息的江水流經龍塘小鎮,水鄉的風物一下子就有了許多靈動的色彩。不經意間,路旁的菠蘿蜜樹飄過一縷清香,歷史上火山噴發而出的玄武岩、石礫土,則在村落以外的空曠田間,安靜地述說著昨日的輝煌……

  “百家鱗萃陶成眾,兩地鳩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業,東西煙繞樹微茫。”這是前人對龍塘陶器製造業鼎盛時期的精彩寫照。對龍塘民間雕刻頗有研究的原瓊山市文體局局長黃培平告訴小編,民間相傳龍塘陶瓷泥塑早在900年前的宋朝就已開始出現,現見於文字記載的有龍塘鎮文彩村的一塊禁碑,刻於1784年,上面記有窯民勞作之艱難。龍塘從元代開始就有石雕、木雕,到了明代工藝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後又吸收了北方的一些雕塑優良傳統,許多優秀藝人的作品藝術價值極高。生於1892年的吳坤桃曾在生命結束之前,嘔心瀝血用整整6年時間刻成了傳世之作一塊屏雕。這塊屏雕高73釐米,寬44釐米,厚7.5釐米,屏面上13個人物各具神采,而幾對梅花鹿、鴛鴦、仙鶴則栩栩如生,更奇特的是屏面上的城門竟懸掛一盞“洋燈”,不用通電而四時覺得燈火搖,有人出幾十萬元,其後人也不賣。

  龍塘陶瓷再次興盛於解放後。1958年國營龍塘陶瓷廠成立,興盛時瓷廠佔地面積達200畝,職工達300人左右。1959年3月,11名龍塘雕刻匠人赴京,參加了人民大會堂、民族飯店、文化宮等大型建築的建設。小編在永昌村見到了他們中目前惟一健在的冼必群老人,80多歲的他告訴小編那令他這一生都感到激動的時刻,工程結束時他們受到了北京十大工程辦公室的表彰。因為龍塘雕刻藝術的成就,1995年,國家文化部授予龍塘“民間雕刻藝術之鄉”稱號。

唯美的民間玉石雕刻藝術“岫巖玉雕”

  玉雕是我們中國傳統工藝的一種美術品,在國際上也已經享有一定的美譽。生產與遼寧的玉雕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名玉之一,岫巖玉雕就是以遼寧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一項民間玉石雕刻工藝。那麼,大家對於岫巖玉雕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岫巖玉雕的特色

  岫巖玉雕技法豐富,以素活見長,柔環、活鏈為其典型工藝,難度之高,世人稱絕。岫巖玉雕的素活工藝繼承了中國玉器傳統技法,做工以立體圓雕及浮雕為主,輔以線刻、鏤刻、透刻,並有勾花、勾散花、頂撞花等手法,尤擅用剜髒去縷、因材施藝、化瑕為瑜、廢料巧用、俏色巧用、螺紋組合等技法。岫巖玉雕藝術深得京派名師真傳,融南方工藝精華,獨具北方風格。

  岫巖玉雕的題材十分廣泛,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現實,從神話到生活,林林總總,可謂無所不雕。岫巖玉雕藝術深得京派名師真傳,融南方工藝精華,獨具北方風格。岫巖玉雕繼承傳統,創新發展,源於生活,作品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生活情趣和強烈的時代精神。特別是玉雕工藝品造型生動傳神,雕工細緻圓潤,能運用多種技法,因料施藝剜髒去綹,俏色巧用,化瑕為瑜。

  岫巖玉雕在造型上深厚古樸而又不失典雅,嚴謹統一而又極富變化,可謂形神兼備,極富生氣。尤以仿商周及秦漢以前的爐、瓶、燻等素活見長,是同行業中的餃餃者,在規模上既有氣勢恢宏、大到數噸甚至數百噸的大件,也有令人愛不釋手、小到寸許的微型小件,無論大小精品,皆可令你歎為觀止。

  岫巖玉雕的三大傳承價值

  岫巖特有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地質構造孕育了豐饒的玉石資源和其他資源,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了以玉雕為代表的美妙藝術,古老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極富地域特點的岫玉文化。總的說來,岫巖玉雕的傳承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從歷史價值來說,岫巖玉雕有5000多年的歷史,和中國玉的歷史緊密相連,體現了中國玉的傳統文化和深厚內涵。岫巖玉雕對玉雕人物、花鳥、動物、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著本源和基石的作用;從藝術價值來看,岫巖玉雕整體上要求平衡、穩重、比例勻稱、光滑;紋危險性飾講究古樸、典雅、華美、大氣,完全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美學。每件作品藝術含量非常高,都是精美的藝術品;從經濟價值來看,岫巖玉雕是傳統出口品種,為岫巖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2006年5月20日,岫巖玉雕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的王運岫為該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

文化部評審"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年底將授牌

  9月5日,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這項工作進入了正式評審階段。在其後4天的時間裡,評審專家組成員將對全國573個提出申報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進行材料評審,並將在9月中旬分赴各地進行實地抽查。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1987年文化部為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豐富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而設立的一個文化品牌專案。1987年至2003年,文化部透過命名掛牌的方式,共在全國命名了486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特色藝術之鄉”。2007年至2008年,文化部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為規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命名和管理,制定並頒佈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辦法》,將名稱統一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並在全國範圍內重新組織開展了命名工作,共有963個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群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繁榮,充分發揮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決定組織開展2011—2014年度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併為此成立了評審命名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創新工作思路、整合活動資源的指示精神,此次評審命名工作進行了適當改進和完善,壓縮了命名規模,完善和創新了工作機制,同時重新修訂了命名辦法、評審方案、評審規則和評審流程。

  今年4月,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命名工作正式啟動。各地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開展了省(區、市)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評審命名工作,並從中選拔出國家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參評名單上報文化部。截至目前,文化部共收到全國573個區縣、鄉鎮的申報材料,其中表演藝術類309個、造型藝術類134個、民俗類96個、民間技藝類88個。

  在評審命名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專家組近日組成。考慮到此次評審要在原來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民間藝術在促進當地經濟生活、文化事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綜合作用,本次評審工作採取“三三制”,評審專家由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領域、文化產業發展領域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領域三方面的人員共同組成。他們將本著“從嚴評審,健全制度;注重培育,推動發展;突出特色,提升影響”的評審原則,切實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確保評審結果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於群在評審工作會上說,此次評審命名工作是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進行的,因而意義更為深遠。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民眾以及全社會對文化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都與日俱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已成為共識。從去年開始,文化部在全國地市級城市謀劃實施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建立工作,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作為文化部在縣(市、區)、鄉鎮(街道)一級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有助於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創新,充分挖掘民間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有助於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廣大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有助於推動文化產業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最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兩翼齊飛”的局面;有助於增強凝聚力,形成良好社會風氣,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於群表示,評審的目的是促進基層文化工作,評審工作在注重申報專案的藝術特色是否具有代表性之外,還要考察當地黨委、政府的文化工作水平。因此,此次評審工作將更注重申報專案的普及面和群眾參與面,同時注意透過評審引導申報地將“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立工作與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相結合,幫助申報地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和具體措施,鼓勵基礎好、條件成熟的地區積極探索產業化的可行路徑。

  據悉,文化部將在專家評審組會議評審和實地抽查的結果基礎上,確定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並將於年底前舉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頒牌儀式,同時配套舉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展覽展示周活動,組織召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立工作座談會及典型經驗交流會。


沔渡鎮被命名為“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炎陵縣三人龍資料圖片8月21日,從湖省文化廳傳來訊息,炎陵縣沔渡鎮(三人龍)透過"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評選工作,被命名為2011-2014年"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此次申報評選工作歷時2個月,共有29個民間藝術之鄉參加省裡評選,其內容涵蓋了表演藝術、造型藝術、民 ...

甘肅隴南文縣石雞壩村民間琵琶藝術

  甘肅隴南文縣石雞壩村民間琵琶藝術。記者近日赴甘肅隴南市採訪,在文縣石雞壩鄉石雞壩村村民付若梅的院子裡見到,一支由16人組成的琵琶彈唱隊表演著傳統曲目《王祥臥冰》。表演者身著大紅的刺繡表演服,分為兩列,前列撥彈琵琶演奏曲調,後者手持筷子擊打節奏,唱詞則由表演者一起演唱,前後配合默契,曲調婉轉悠長。   付若 ...

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 — 福建

  松溪縣地處福建北部邊陲,因河兩岸長滿青松而得名。該縣東西部與浙江省的龍泉市、慶元縣交界。全縣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設有六鄉三鎮,人口15萬。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農作物以稻穀為主,是本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縣內盛產茶葉、毛竹、靈芝、菸草、食用菌、青梅,有"靈芝城"稱號 ...

贛州民間燈綵藝術形式“雲燈”

  雲燈是歌舞相結合的民間燈綵藝術形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   雲燈的起源與田村的東河戲有著緊密的聯絡。當時東河戲“凝秀班”每到春節,為了恭賀新年,便由演員手拿寫有“恭喜發財”、“四季平安”等字跡的牌子,化裝成八仙到各家去拜年,深得村民的喜愛。同時祠堂每年春節都要邀請戲班演出,而按照田村的民間習俗, ...

哈薩克族人民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

  阿肯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每逢阿肯彈唱會,遠近的人們身著盛裝,騎著駿馬,彈著冬不拉載歌載舞來到鮮花盛開的的草原上,各路歌手登場獻藝,聽眾們喝彩助威,經常是通宵達旦一連數日地盡興。   阿肯彈唱有兩種形式:一是阿肯懷抱冬不拉自彈自唱,這種彈唱多是演唱傳統的敘事長詩和民歌;二是對唱,有兩人 ...

二月二抬頭民間傳說 抬頭的傳說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民間傳說 龍抬頭的傳說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金豆開花的傳說   據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龍王聽到民間人民的哭聲,看到許多人餓死的情景,十分悲痛。為了拯救黎民百姓,龍王便違抗旨意,私自降雨。玉帝得知後,把龍王打下凡來,壓在一座大山下,除 ...

介紹中國民間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