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春節習俗)正月初三花山節

(春節習俗)正月初三花山節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雲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眾歡騰。屏邊苗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雲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眾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花山節的重要標誌是花杆,一般要選擇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先把它削去枝葉剝去皮,紮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裝飾得五彩繽紛。大家推舉一位"良心好"的人當"花杆頭",他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太陽出山前把花杆栽好。

  花山節這天,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人們身著色彩豔麗的苗裝,花山場上人山人海,群情沸騰。當"花杆頭"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祝福後,便宣佈"花山節"開始。頓時,花山場上鑼鼓齊鳴,鞭炮喧天,鮮花彩旗迎風招展。人們圍著花杆,踏著蘆簞、嗩吶、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有的跳蹬腳舞、三步舞;有的打蘆笙架;有的跳獅子舞。獅子舞跳得好的,有資格爬上花杆頂端,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武術表演、鬥牛比賽,優勝者披紅掛綵。十分榮耀,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男女透過在一起對歌、跳舞、得以相見到認識、瞭解。每當相中了合意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有的還互贈禮物,訂下終身。那一對對身著豔麗服飾、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往往給遊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節日期間,還要舉行物資交流,供銷部門和個體商販組織了許多工農業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農副產品、藥材等收購到外地出售。整個花山節的活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和睦,人民歡樂幸福,購銷兩旺的景象。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三“歸寧”節

  嫁出去的女兒們在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回孃家有很多講究,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孃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孃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孃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傳統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因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如果由於某種特別的原因,已婚女兒在家裡過年,那可能父母、家人包括自己都會十分的不高興。這也是一種沿襲以久,而且可能還要執行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回孃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孃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孃家也時常“防著她”。 中國古代有男尊女卑的講究,婦女地位很低,出嫁從夫,民間還有諺語“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意思就是指出嫁的女人不得無故回孃家,更多的時間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過年時女方必須在婆家過,這是規矩。如果女兒想給自己父母過年,只能等到初六以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男女平等觀念的萌芽,女方初一待在婆家,初二、三就要馬上回孃家拜年,這反映了女性地位的上升。

正月初三花山節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雲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眾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花山節的重要標誌是花杆,一般要選擇高大挺直,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先把它削去枝葉剝去皮,紮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裝飾得五彩繽紛。大家推舉一位"良心好"的人當"花杆頭",他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太陽出山前把花杆栽好。

  花山節這天,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人們身著色彩豔麗的苗裝,花山場上人山人海,群情沸騰。當"花杆頭"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祝福後,便宣佈"花山節"開始。頓時,花山場上鑼鼓齊鳴,鞭炮喧天,鮮花彩旗迎風招展。人們圍著花杆,踏著蘆簞、嗩吶、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有的跳蹬腳舞、三步舞;有的打蘆笙架(吹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獅子舞跳得好的,有資格爬上花杆頂端,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武術表演、鬥牛比賽,優勝者披紅掛綵。十分榮耀,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男女透過在一起對歌、跳舞、得以相見到認識、瞭解。每當相中了合意人,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有的還互贈禮物,訂下終身。那一對對身著豔麗服飾、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往往給遊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節日期間,還要舉行物資交流,供銷部門和個體商販組織了許多工農業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農副產品、藥材等收購到外地出售。整個花山節的活動洋溢著各民族團結和睦,人民歡樂幸福,購銷兩旺的景象。 發表評論


春節習俗正月初三做什麼,苗族正月初三習俗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 ...

春節習俗正月初八穀日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 ...

春節習俗正月初六窮神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 ...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 ...

春節習俗正月初九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襬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 ...

春節習俗正月初四恭迎灶神回民間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資料來源:《春節》新華社發) 大年初四,在老皇曆中佔羊,故 ...

濟南春節習俗正月不剃頭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這句老話在濟南幾乎家喻戶曉,“正月不剃頭”也是濟南乃至整個山東的春節習俗之一,過去老濟南的理髮店每年的農曆正月整整一個月都關門歇業,並非不願做生意,而是因為在正月裡,即使開門也不會有人來剃頭理髮,人們都趕在過年前把頭髮拾掇利索,這就出現了每年年根兒那幾天,每個理髮店都顧客盈門, ...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   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雲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   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