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無中生有;
2、釋義:意為把本來沒有卻說成有,藉以形容憑空捏造;
3、出自:《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在古代,道家認為自然界的物質來自視而不見的空間,謂萬有生於無,現指把本來不存在的事說成確有其事。
0+0=1打一成語是無中生有。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無中生有
1、釋義: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2、出處:《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例句:有那麼一些人,總是喜歡無中生有,挑撥是非。
4、近義詞:捕風捉影、信口雌黃、無事生非、惹是生非。
5、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有案可稽。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出自《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用來指出於某種不良的目的。一般作謂語、賓語。
近義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 ...
1、釋義:成:制定,形成。一經形成,不再改變。
2、出處:《禮記·王制》:“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3、示例:事物都是在發展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4、近義詞:原封未動。
5、反義詞:千變萬化、瞬息萬變、變幻莫測。 ...
推薦以下成語謎底:
1、平分秋色:意思是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
2、旗鼓相當: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3、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壞。形容水平相當。
4、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比喻在同一層次內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
答案可以是:
萬無一失
詞語解釋:9999加1是一萬,少了1就不是一萬了,所以是萬無一失。
萬眾一心
詞語解釋:一萬個人一條心,故為9999。
萬里挑一
詞語解釋:從一萬中挑走一個只剩下9999。 ...
二三四五對聯打一句成語:下聯六七八九,成語缺衣(1)少食(10)。
缺衣少食,漢語成語,意思是衣食不足,指貧窮,亦作“缺食無衣”。出自《焚書·復李漸老書》。:“即此衣食之賜,既深以為喜,則缺衣少食之煩惱不言而知也。
數千裡外山澤無告之老,翁皆得而時時衣食之,則翁之祿,豈但仁九族,惠親友已哉!
...
文人相輕
解釋: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出處: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例句:舊知識分子有一個很大毛病,那就文人相輕。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張耒做一首詩送給蘇東坡過目,蘇東坡笑他:“天邊趙盾益可畏,水府右軍方熟眠。這是熱湯清燉王羲之。”張耒心中不服,也指出蘇東坡的詩 ...
該成語為機不可失。
1、機不可失意思:機:機會;時:時機。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2、出處:五代·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3、近義詞:時不可失、時不我待。
4、例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珍惜時間認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