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0全國科普日是幾號

2020全國科普日是哪一天 2020全國科普日幾月幾號

  2020全國科普日是哪一天 2020全國科普日幾月幾號

  2020年全國科普日的日期: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庚子年(鼠年)八月初三。

  關於全國科普日的簡介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於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佈實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佈一週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

  一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都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中央書記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自200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來,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每年都蒞臨全國科普日北京活動現場,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與科普日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國各地主要黨政領導也都參加當地的科普日活動。

  2009年底,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中國科協黨組工作彙報的時候,進一步明確要繼續辦好全國科普日活動,並且提出“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都要繼續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進一步體現了中央領導對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關心、重視和支援。

  全國科普日的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發展,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廣泛開展社會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是推進我國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全國科普日曆屆主題

  2005年:科學發展,共建和諧

  2006年:預防疾病,科學生活

  2007年:科技促進環境友好型國家建設

  2008年:保護生態環境

  2009年: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

  2010年:堅持科學發展,走進低碳生活

  2011年: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

  2012年: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

  2013年: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2014年:創新發展全民行動

  2015年:萬眾創新擁抱智慧生活

  2016年:創新放飛夢想,科技引領未來

  2017年:科學破除愚昧創新驅動發展

  2018年: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

  2019年: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

2020全國科普日是幾號

  19號。2020年09月19日星期六(庚子年(鼠年)八月初三為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佈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2020年8日7號立秋幾點幾分 2020立秋節氣具體時間

  2020年8日7號立秋幾點幾分 2020立秋節氣具體時間

  2020年立秋開始時間:2020年8月07日 星期五 9:06:03

  2020年立秋結束時間: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23:44

  “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所謂“熱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

  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

  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進入“立秋”節氣並不代表氣溫就此下降。

  2020立秋後天氣還熱嗎

  2020立秋後天氣還熱,立秋後還有“秋老虎”。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

  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

  雖然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是一年中氣溫由升變降的轉折期,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從氣象的角度,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22℃,才可認定為秋天。而目前,炎夏的餘熱未消,我國大部地區距這個標準仍有較大距離。”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建說。至於立秋之後會不會出現“秋老虎”,氣象監測尚不能肯定。“如果副熱帶高壓在南落過程中長時間控制南方地區,就會出現‘秋老虎’”。

  立秋後養生注意事項

  1、衣:春捂秋凍

  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

  但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這時,應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2、食:不宜大補

  經過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時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3、住:早臥早起,防治空調病

  立秋後,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因為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季適當早起,還可以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另外,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所以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同時,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要經常喝點薑湯。因為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4、行:多做戶外運動,仍要防暑

  立秋並非意味著真正的秋天到來,此時炎夏的餘熱未消,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會真正地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2020清明是農曆 2020清明是農曆

  2020清明是農曆幾月幾日 2020清明是農曆幾號   2020清明是農曆三月十二,陽曆是4月4日。   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後來,由於清明 ...

2020世界表白

  1、4月14日   2、世界表白日每年的4月14日被稱為世界表白日,這天的下午稱為愛情下午,被表白的男或女不可以拒絕,若想拒絕必須以情侶身份相處5個月,五個月後若想分開則可,但不可以傷害對方。 ...

2020入梅和出梅

  2020年梅雨季節時間:預計江南區6月8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長江中游區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長江下游區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江淮區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 ...

2020年頭伏是哪一天 2020頭伏是

  2020年頭伏是哪一天 2020頭伏是幾號到幾號   2020年頭伏時間: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具體如下: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 ...

今年入伏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 黃曆2020年7月入伏

  今年入伏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 黃曆2020年7月幾號入伏   2020年入伏時間為7月16日,即農曆五月廿六,星期四。入伏時間是上午。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入伏的依據,但是每年夏至時間都不一致,因此每年入伏時間都不定,2020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6日,頭伏時間為2020年7 ...

2020中伏天是 2020中伏什麼時候結束

  2020中伏天是幾號到幾號 2020中伏什麼時候結束   2020年中伏時間: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每年入伏的時間並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盡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比較麻煩。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 ...

2020年入伏第一天是 2020年入伏是

  2020年入伏第一天是幾月幾號 2020年入伏是幾號到幾號   2020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6日,2020年入伏是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就代表天氣真的變熱了,三伏是一年365天裡面身體體表氣血最旺盛的時候,而且也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