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2020年端午節什麼時候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的端午節是哪一天呀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的端午節是哪一天呀

  2020年端午節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2020年端午節放假安排:2020年6月25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因此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在流放中,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而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一做法後來被認為是粽子的由來,之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久而久之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現隨著時代發展,其花樣越加繁多,傳統口味的也好,新的水晶粽子也好,都受到人們的喜愛。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間在端午節時,會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同時還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如製成花環、佩飾,則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端午節什麼時候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端午節什麼時候

  2020年端午節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的,為了讓江中的魚兒不吃楚國屈原大夫的身體,所以將粽子投入水中,後來便漸漸成為端午的一種傳統食物。

  2、賽龍舟

  賽龍舟現在不僅是一種民間習俗活動,也是一種正式的體育競技專案,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長江流域都很流行。

  3、點雄黃酒

  將雄黃浸泡在酒中,然後將雄黃酒點在人的額頭、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遠離毒蟲,消災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節來臨之際,給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託辟邪、遠離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種很好的點綴裝飾物。

  5、掛艾草

  端午的時候,人們喜歡把艾草掛在大門的兩側,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6、系五彩繩

  古代認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節用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腳腕或者頸子上,寓意消災躲難、遠離疾病、平安長壽。

  7、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8、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端午節其它習俗

  端午節還有躲端午、佩長命縷、戴香包、避五毒、採藥、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端午雨、跳鍾馗、鬥草、打馬球、遊天壇等等一些其他的習俗。

今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今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關於端午節起源有多種說法:

  第一,起源於吳越地區古老的龍圖騰崇拜。“圖騰崇拜”是由古代大自然及動植物崇拜發展而來的一種原始氏族標誌信仰形式。據聞一多先生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傳統節日。古代吳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因為相傳龍的生日是五月初五,人們為藉助龍的庇護,便於五月初五這天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以龍為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斷髮紋身(打扮得像龍,以免被龍傷害)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第二,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前340一前278年)。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是一位千載不朽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二十歲左右入仕,任三閭大夫,二十五歲任左徒,負責制定楚國的內政外交政策。

  他主張舉賢任能、實行法治、聯齊抗秦,輔助楚懷王治國,深受信用。但因主張政治改革觸犯了貴族大臣們的利益,遭讒去職,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帶)。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江陵北),屈原痛感國家的淪亡,無力挽救,又不願離開楚土,悲憤之餘,遂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今湖南湘陰以北,湘江支流),以死殉其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端午節賽龍舟

  “賽龍舟”即龍舟競渡,南北朝以後,賽龍舟的習俗廣泛傳播,明清兩代,宮廷中端午有龍舟表演。清代自順治、康熙起,每年端午,都要在西苑舉行龍舟大賽。及至現在,賽龍舟成為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在我國普遍流行,特別是南方各省,在廣東、臺灣等地被稱之為“扒龍船”,四川合川一帶則叫“搶江”,《事物原始》有記載:“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譁(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起於勾踐,蓋憫子青之忠作”。清代詩人邵長衡有“五月青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歎。

  在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在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會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而廣東龍舟,需在端午前從水下起出,只有祭過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方可安上龍頭、龍尾,準備競渡。

  還要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以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在閩、臺則去媽祖廟祭拜。

  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廣泛性的民間活動,也是最富刺激性、最為壯觀的活動。這天上午,個個頭面一新,衣著人時,小孩的胸前,有的掛著香囊,有的懸著“艾虎”或小猴兒。人們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結伴而行,或驅車前往,萬人空巷,車水馬龍,蜂擁到龍舟競渡的河岸。參加競渡的龍舟,也都裝飾一新,船頭扎一個大龍頭,船前豎彩旗,旗後一人擂船鼓助陣,船尾一人撐大槳擔任競渡指揮,兩邊各10人划槳,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長短大小而定。一旦競渡令下達,鼓聲雷動,龍舟競發,划船手使勁划船,誓與對手一爭高下,奮力爭先,奪取標牌。此時,兩岸人山人海,笑語歡聲,吶喊聲、喝彩聲、歌聲、槳聲、水波聲連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對此有生動的描述: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影虹霓暈。

  並形容觀看龍舟者仕女如雲,銀釵映日,“兩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我國競渡活動起源很早,端午競渡之風在唐宋特別盛行。這首《競渡歌》將競渡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競賽和岸邊觀眾的氣氛寫得如火如茶,扣人心絃。

  今天,龍舟比賽已成為群眾性的競技活動,它不僅在中國各地舉行,還成為國際性體育競賽專案。

  端午節古詩講解

  端午節是一個民俗意義豐富的傳統節日,劃龍船、吃粽子、掛蒲艾等習俗,歷盡2000多年而不衰,深深融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文人學士歌詠其事的很多,端午節歷來是文人墨客怡心遣懷的好時節,因為屈原的緣故,有人就叫它詩人節,所以歷代不乏文人墨寶。留下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詩句。

  張建封(735—800),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才華出眾,並有戰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嶽州(今湖南嶽陽)刺史。他寫下的《競渡歌》最為生動、傳神: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末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彩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事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細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此詩描寫唐代的龍舟競渡,按“熱鬧場面——競渡情景——發生鬥毆——作者觀感”的思路,把競渡場面描繪得有聲有色。這場競渡由官方主持,賞贏罰輸,故競渡中還引發鬥毆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競脫文身請書上”一句,意即剛賽好一場,輸方不服,雙方又脫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體,請求再決雌雄。說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


端午節2020

  2020年的端午節是6月12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吃粽子是一個重要習俗,粽子又被稱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 ...

2020端午節

  2020年端午節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 ...

冬至日是2020 冬至日是哪一天2020

  冬至日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日是哪一天2020年   2020冬至日是12月21日,農曆冬月(小)初七,星期一,18:02:12。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

冬至是2020 今年冬至是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今年冬至是幾號幾點   2020年冬至時間:2020年12月21日18:02:12,農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 ...

2020立冬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立冬是2020

  2020立冬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立冬是幾月幾號2020年   2020立冬時間   2020年11月07日 星期六 (庚子年(鼠年)九月廿二),7:13:46。   立冬這天要幹嘛?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 ...

立冬是2020 2020立冬冷不冷

  立冬是幾月幾號2020年 2020年立冬冷不冷   2020年立冬是2020年11月7日,07:13:46,星期六,農曆九月廿二。   立冬日期演算法   立冬公式: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438,20世紀=8.218。   舉例 ...

2020進入頭伏天 2020頭伏天開始

  2020年幾月幾號進入頭伏天 2020頭伏天幾號開始   2020年7月16號開始進入頭伏天。頭伏也稱入伏、初伏,一般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   2020年三伏天詳細時間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