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母親節的日期:5月10日,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2020年母親節的日期:5月10日,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2020年哪天入伏共幾個伏 什麼時候三伏天開始2020
2020年7月16日入伏,共三伏。具體三伏時間: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公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公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按照我國傳統曆法,今天開始進入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連續時段。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說來,“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
當然,古人的這種推算方法並不十分科學,並不一定與當年的氣象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最高氣溫也不一定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天”確實是盛夏酷暑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
入伏後北京人吃什麼?
在夏至後氣溫驟升,形成灼熱的暑天。把最熱的暑天稱為“伏天”,是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老北京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就說的是舊京數伏天家家信守的飲食民俗。為什麼有這個食俗和俗語呢?據說與節氣和那時菜農生產技藝有關:農業落後,也沒有暖棚設施,沒有更多夏令青菜供應百姓,夏至數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斷檔之時,也因老北京伏天時特炎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都願在此時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餃子、麵條、烙餅的食俗。
餃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餃子最初稱“餛飩”。據史載: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一書中就記述一種餛飩食品:“今雲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在吐魯番一個唐代古墓裡出土的木碗中就發現了十多個餃子,其形狀跟餃子一模一樣。到清代時吃餃子稱為煮餑餑,《燕京歲時記》上雲:“每屆初一,無論貧富人家皆以白麵做角食,謂雲煮餑餑。”以上可見老北京人吃餃子歷史之悠久。
北京人一年四季都愛吃餃子,在伏天餃子的品種及用餡也多種多樣,有水煮餃子、燙麵餃子、油煎餃子、鍋貼餃子等。餡有一個肉丸的,有肉拌南瓜倭瓜或西葫蘆的,有一年四季吃不膩韭菜餡的,還有用鮮藕、木耳、雞蛋、口蘑製成的藕餡餃子。小時候家裡還喜歡製作瓜餡的鍋貼餃子。
鍋貼餃子也叫“伏(福)貼”或“貼伏(福)”餃子,“伏”與“福”諧音,有納福吉祥富貴之意。
2020年初伏是哪天2020年幾月幾號初伏
2020年初伏時間:公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2020三伏天具體時間: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公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公曆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這是真正暑天的開始。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2020年的初伏7月16日開始。
初伏吃什麼?
1、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2、餃子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湯麵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餛飩,廣州是吃湯麵。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來會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4、雞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的時候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散體內蘊寒,方阿朱秋髮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