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剪刀一面旗一張嘴的答案是三緘其口。三緘其口這一成語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該成語出自《太公金匱》。 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雲: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聲。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滔滔不絕。
三把剪刀一面旗一張嘴的答案是三緘其口。三緘其口這一成語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該成語出自《太公金匱》。 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雲: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聲。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滔滔不絕。
符合的成語有且僅有一個。
解釋:緘:封。在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例句:為了保守國家機密,在各種不宜場合,我們應該三緘其口。近義詞:默不做聲、諱莫如深、默默無言、一言為定、道路以目、言必有據、守口如瓶、一諾千金、默不作聲、緘口不言等。反義詞:誇誇其談、信口雌黃、口若懸河、信口開河等。
三緘其口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緘,封;三,泛指多次。意為在他嘴上多次貼了封條,藉以形容說話謹慎,亦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聲、諱莫如深。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典故:
孔子崇尚周禮,曾專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禮儀 制度。據《說苑.敬慎》載,孔子在參觀周王祭先祖的太廟時,看到臺階右側立著一個銅鑄的 人,但嘴被紮了三道封條,在這個銅人的背面。刻著一行字:"古之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