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記德,迴歸純潔
作文範文:心記德,迴歸純潔
晨鐘暮鼓,修身齊家,是我們的心在鍛鍊;格物致知,誠意心正,是我們的心在薰陶。
心中常記德,讓我們的心靈迴歸純潔,揚起人生之帆。
路漫漫其修遠兮。人生的路途上會遇到太多艱難的抉擇,面對金錢的誘惑,有多少人喪失了道德之心,成為無德之人;面對權貴,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走上迷途。因此喚起道德的醒悟,讓心靈迴歸純潔。
擁有道德之心,成為醫壇頂峰。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白衣天使,給人以健康、溫暖;你是有德之人,給人以光輝、智慧。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你對愛的智慧,對德的敬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是你心中有德,歸其純潔的結果。
你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直。心中有德,你不隨波逐流,一心追求醫德,濟世救人;心歸純潔,你沒有被金錢迷惑,為權貴迷失自我,而是始終堅守最純潔的醫德。
二十一世紀伊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高鐵的速度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而道德的奔跑速度卻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佛山“小悅悅”事件昭然顯示了十八名路人對道德的無視。紅十字會假借助貧名義,將募捐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虛無慈善等等。這些事是對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的觸碰。社會道德的淪喪是人們的心漸漸遠離德的結果,是心歸卑汙的結果。
那我們如何才能把德放在心中,褪去那浮塵,抵抗金錢、權貴的誘惑,讓我們的心靈歸於純潔呢?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知識即美德。”是的,只有我們專注知識,讓心靈不斷汲取營養,使它處於純潔的環境中,我們才能提高身體素質,真正成長。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的全民素質會不斷提高。
當面對著一個道德逐漸淪喪、人心愈加冷漠的社會,我們的心開始迷茫。政府對石方麗的表彰,雖然有彰顯其道德之心,但更多的是增加了自身偽善的面孔,因而失去了最純潔的德和原本的價值。作為人民的政府,請不要放棄真善美,不要放棄德。簡軫曾說:“菩提樹下覓青石,靜待,看滄海桑田。”儘管滄海桑田,我們的心還要在菩提樹下保持最原始的模樣—德在心,心歸純潔。
德在心,褪去那灰暗的面紗,保持心靈的純潔,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橋樑,成就社會的祥和與安定。德在心,心歸純潔,揚起人生之帆。
心記德,迴歸純潔篇1
晨鐘暮鼓,修身齊家,是我們的心在鍛鍊;格物致知,誠意心正,是我們的心在薰陶。
心中常記德,讓我們的心靈迴歸純潔,揚起人生之帆。
路漫漫其修遠兮。人生的路途上會遇到太多艱難的抉擇,面對金錢的誘惑,有多少人喪失了道德之心,成為無德之人;面對權貴,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走上迷途。因此喚起道德的醒悟,讓心靈迴歸純潔。
擁有道德之心,成為醫壇頂峰。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白衣天使,給人以健康、溫暖;你是有德之人,給人以光輝、智慧。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你對愛的智慧,對德的敬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是你心中有德,歸其純潔的結果。
你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直。心中有德,你不隨波逐流,一心追求醫德,濟世救人;心歸純潔,你沒有被金錢迷惑,為權貴迷失自我,而是始終堅守最純潔的醫德。
二十一世紀伊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高鐵的速度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而道德的奔跑速度卻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這不得不令我們反思。佛山“小悅悅”事件昭然顯示了十八名路人對道德的無視。紅十字會假借助貧名義,將募捐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虛無慈善等等。這些事是對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的觸碰。社會道德的淪喪是人們的心漸漸遠離德的結果,是心歸卑汙的結果。
那我們如何才能把德放在心中,褪去那浮塵,抵抗金錢、權貴的誘惑,讓我們的心靈歸於純潔呢?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知識即美德。”是的,只有我們專注知識,讓心靈不斷汲取營養,使它處於純潔的環境中,我們才能提高身體素質,真正成長。也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穩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的全民素質會不斷提高。
當面對著一個道德逐漸淪喪、人心愈加冷漠的社會,我們的心開始迷茫。政府對石方麗的表彰,雖然有彰顯其道德之心,但更多的是增加了自身偽善的面孔,因而失去了最純潔的德和原本的價值。作為人民的政府,請不要放棄真善美,不要放棄德。簡軫曾說:“菩提樹下覓青石,靜待,看滄海桑田。”儘管滄海桑田,我們的心還要在菩提樹下保持最原始的模樣—德在心,心歸純潔。
德在心,褪去那灰暗的面紗,保持心靈的純潔,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橋樑,成就社會的祥和與安定。德在心,心歸純潔,揚起人生之帆。
不忘初心,迴歸本源篇2
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裡,許多事物失去它原有的色彩。清靜已煙消雲散,被喧鬧取而代之。街道上滿是急促的聲音,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河流變得混濁、汙臭,森林愉快的鳥囀沒有了,留下動物的慘叫和大樹倒下的聲音……
曾幾何時,大地是親切的,草地是翠綠的,河流是清澈的,天空是湛藍的;可如今,地面被瀝青遮住,草地上佈滿了腳印,河流裡不見魚蝦,天空被霧霾佔據,世界變得滿目瘡痍。
從前,人與人是和諧相處的,左鄰右舍大家都和和氣氣。在盛唐時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歷史書上說它是因唐的繁榮所至;再看看今天,國家不也繁榮昌盛嗎?可是,殺人、搶劫、偷竊卻頻頻發生。從前,不少犯人犯事都心虛。現在呢?不但口出狂言,還公然襲警,更有恐怖組織肆意破壞。還有人為了權力勾心鬥角,為了爭奪資源、地盤,編造謊言去爭搶,侵略他國。戰火的硝煙打破人們原本清靜的生活。就連天真的小孩也逃脫不了慾望的掌控。有一次,我弟弟去買玩具,玩具店的玩具多如繁星,各式各樣的玩具應有盡有,他一會兒要買這個,一會兒又嚷著買那個,還想買下所有玩具。
這是為什麼?
是人類撕下了偽裝的面具,露出了人性原來的樣子?
還是太多的物質擴大了人貪婪和慾望的“胃口”?
我認為:是這個物質世界迷惑了人的心,令人類的貪婪進一步增大,醜陋的人性愈來愈惡。慾望將永遠無法滿足,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隨著年齡的增大,人性的貪婪與慾望就形成可怕的東西,想擁有的東西變多,慾望就難以控制,漸漸地吞噬人的內心,人就擺脫不了它的捆綁與束縛,就難以迴歸本源,難以迴歸人性善的一面。
讀林清玄的文章,讀到:“當人把頭和四肢縮起來,縮排一個庸俗的社會化的殼裡,和一隻烏龜又有什麼兩樣呢?”我不禁感慨:人真的會變得無比庸俗嗎?讀到《清歡》的時候,我對越來越無味的人間感到有些失望,現代人以濁為歡、以清為苦,清歡已經難尋,難道就這樣再也沒有舉杯邀明月的李白,執著追求的司馬遷,心繫百姓的陸游,滿懷壯志的岳飛,豁達豪邁的蘇東坡嗎?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湮沒於歷史之中了嗎?
假如人類沒有貪婪與慾望,世間將回歸本源。可是,只會有很少人真正選擇去守望,迴歸本源。
這讓我想起到山區支教的老師。他們很平凡,卻很偉大。他們不忘初心,願意放棄城裡優越的條件,他們迴歸本源;願意把自己畢生的心血放在山區孩子的身上;他們默默奉獻,願意把溫暖帶到山區孩子們的內心。他們守望著這些孩子,讓他們走出山區,把他們培養成人才。這些支教的老師們,拋去了慾望與貪婪,成為一個個大山中的守望者。
鄉下的一些老人仍在堅守已衰落的村子。也許,他們是孤獨是守望者,守望著樸素的田野,守望著清澈的河水,守望著屬於自己的清歡與寧靜。
守林人默默地守護著森林,期待著充滿綠意的未來。在他守望的同時,自己心明眼亮、不染塵囂,生命也單純了。
每個人都應該守護著自己的本真,只有迴歸本源,心才能靜下來,才可以守護人們擁有的一切。恐怕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周國平有這樣的一句話:
“當此之時,我希望世上多幾個志願的守望者,他們能以智慧和愛心守護著麥田和孩子,守護著我們人類的未來。”
但願我們可以變回人性善的一面。
心為兵戈,以國為家篇3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在剎那間淚流滿面的問題。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八個大字銘刻在我的靈魂,華夏的靈魂深處,我著實沒能想到還有這樣一種回答。
“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沒用。”
好一個“知道了也沒用”!如此淡漠的語氣,你又可曾知道,你存活至今所喝過的每一條河水都曾被同胞的血染得猩紅!
淡漠的語氣著實惹人憤怒,但憤怒過後,更引人深思:是什麼讓部分國人漠視國恥?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嗎?或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沉重的悲痛和恥辱?
都不是,我想,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那顆與華夏大地、與萬千中華兒女的血脈緊緊纏繞在一起的,五千年來生生不息跳動的愛國之心。
愛國之心,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靈魂,一種支援著中華民族繁衍千年的靈魂。自古以來,愛國之人便是受人尊敬的,保家衛國的岳飛,用他的愛國之心書寫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豪邁篇章,令千秋後世敬仰。相反的,叛國之人卻是讓人恨不得得而誅之,飲其血,啖其肉,連年紀尚小的孩提也是知道不做漢奸的。而失去愛國之心的人,雖不似叛國之人那般可恨,在我看來,卻也是可悲的。一個連祖宗根基都可以不要的人,一個連靈魂都可以輕鬆拋卻的人,不是可悲之人又是什麼?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焉以生存立足?
的確,當今時代是和平的時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把愛國之心束之高閣。戰爭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愛國,但不是體現是否愛國的唯一方式。“銘記國恥”不只是一句口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不是說說而已。當鮮血染紅的旗幟照亮頭頂的一方晴空,我們怎能輕易捨去先輩們用血肉奪回的每一寸土地?又怎能輕易忘記先輩傳承我們的精神,丟掉他們傳遞給我們的愛國激情?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傳承愛國之心,承擔起一份歷史責任,我們任重而道遠。
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是可以創造奇蹟的。小米加步槍戰勝過先進的大炮,八年抗戰奪回了我們被外族掠奪的疆土!心為兵戈,可以戰勝一切,以國為家,我們榮辱與共!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我承諾,我銘記。
心為兵戈,以國為家篇4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在剎那間淚流滿面的問題。當“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八個大字銘刻在我的靈魂,華夏的靈魂深處,我著實沒能想到還有這樣一種回答。
“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沒用。”
好一個“知道了也沒用”!如此淡漠的語氣,你又可曾知道,你存活至今所喝過的每一條河水都曾被同胞的血染得猩紅!
淡漠的語氣著實惹人憤怒,但憤怒過後,更引人深思:是什麼讓部分國人漠視國恥?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嗎?或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沉重的悲痛和恥辱?
都不是,我想,最深刻的原因,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那顆與華夏大地、與萬千中華兒女的血脈緊緊纏繞在一起的,五千年來生生不息跳動的愛國之心。
愛國之心,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靈魂,一種支援著中華民族繁衍千年的靈魂。自古以來,愛國之人便是受人尊敬的,保家衛國的岳飛,用他的愛國之心書寫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豪邁篇章,令千秋後世敬仰。相反的,叛國之人卻是讓人恨不得得而誅之,飲其血,啖其肉,連年紀尚小的孩提也是知道不做漢奸的。而失去愛國之心的人,雖不似叛國之人那般可恨,在我看來,卻也是可悲的。一個連祖宗根基都可以不要的人,一個連靈魂都可以輕鬆拋卻的人,不是可悲之人又是什麼?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焉以生存立足?
的確,當今時代是和平的時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把愛國之心束之高閣。戰爭可以體現出一個人是否愛國,但不是體現是否愛國的唯一方式。“銘記國恥”不只是一句口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不是說說而已。當鮮血染紅的旗幟照亮頭頂的一方晴空,我們怎能輕易捨去先輩們用血肉奪回的每一寸土地?又怎能輕易忘記先輩傳承我們的精神,丟掉他們傳遞給我們的愛國激情?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傳承愛國之心,承擔起一份歷史責任,我們任重而道遠。
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是可以創造奇蹟的。小米加步槍戰勝過先進的大炮,八年抗戰奪回了我們被外族掠奪的疆土!心為兵戈,可以戰勝一切,以國為家,我們榮辱與共!
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我承諾,我銘記。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篇5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談到“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用於如今倒也恰當。大自然在工業革命噠噠的馬蹄聲裡離我們遠去,它無處不在,卻仿若與我們無關。我們漸漸缺少和它親近的機會,因為我們的科技正在飛速運轉,只需滑動手指,想要的自然就在眼前。可這樣不富有真實感的圖片真的是一種感知自然嗎,何必自欺欺人。真正的自然要親手才能摸到。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何嘗不是一種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俯仰之間,盡得人生之妙,“信可樂也。”蘇東坡的《赤壁賦》又如何不是親身感知自然的最好寫照,只有將自身置於廣袤自然之中才會有另一份人生的感悟。無獨有偶,又比如海子的醒來,他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當他把雙腳插入泥濘和草叢時,就是生命像蜻蜓穩穩落於枝頭之時,是他的雙手觸及到自然,才在心中泛起永恆與安寧的漣漪。
文人總是浪漫的,他們的浪漫同自然分不開,正是自然給了它們一顆透明的心靈,才讓他們越過荒蕪在情感和智慧的世界裡相互擁抱碰撞。那些時代的詩人沒有飛速的網路和記錄儀,他們只有用雙眼,雙手,雙腳走出一個大自然,這樣的經歷雖不會成為物像永遠留存,也能在精神上流下最深刻的印痕,這便是親手感知自然的力量。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科技存在的合理性,畢竟它的到來無可厚非,也確實帶給我們便利和幫助。然而把自己侷限於其中卻是萬萬不可的,電子裝置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筆記本,我們觸碰到的只是冰冷的螢幕,而我們和自然的距離絕對不是一層螢幕而已,那是整整一個世界。否則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揹包客那麼多驢友熱衷於旅遊,將足跡踏遍世界的角角落落?為什麼同樣是拍照片,我們明明沒有攝影師那麼專業,卻還是喜歡自己親自去了拍出的。因為擁抱自然是人類的天性。
上述的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應當何然?我並不想當我們大聲朗讀古詩詞時,卻發現那些自然的風光已成為遺失的美好,找不到古人的精神現場,找不到美麗意境的對應物,讓古詩詞成為大自然的悼詞和殤碑,那些草長鶯飛、魚戲蝦翩,那些青山綠水、星河燦爛,那些夏日流螢、遍地蛙聲……在還在找的到的時候,別等著它點點蒸發。
騰出時間,去樹林親吻一朵薔薇吧。
心有羽翼,逐夢飛翔——讀《逆光飛翔》有感篇6
如果不試的話,你怎麼知道自己能做多少?
—題記
所謂夢,就是因為過去而成形,但現實於未來,夢只會存在於時間的流動之中,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經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只要夢想還在,我們就絕不會一直是庸人。
小說的主人公裕翔,天生眼盲。他彈得一手好琴,卻不想參加任何比賽,但他從未放棄過內心的夢想。對於一個盲人來說,雖然缺少了觀賞了這個世界各種色彩的權利。卻使他更加懂得用心感受生活。他總是一遍又一遍的去熟悉經過多少棵樹,多少根柱子能從教室走向琴房,又有多少個櫃子到達寢室。雙手觸及的地方都是他走過的路。默默地,就這樣獨自摸索,獨自行走,就算有無數次跌倒,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也會因最終到達終點而釋懷,人生的過程也是這樣吧,磕磕碰碰就走到了盡頭。
我忽然明白,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夢想,總被歸咎為現實,但是大多的祭奠並不是一種英雄主義。夢想不只是說說而已,說的太多,只會忘記去做。有些事你現在不做,永遠也不會做。放棄是一個壞習慣,失敗是一個間歇性耳光。當時可能很疼,但打著打著可能就習慣了。生活的決定權一直在自己手上。是做一個孬種,還是一個英雄,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你得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去改變你還能改變的。到了一定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那隻會讓你變得像一個求才不遇的酸秀才。選擇一種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在規劃了半輩子的藍圖後,卻在實施時發現自己已經老了,這是人生最糟糕的狀態。想選擇一條不甘平庸,改變,進取的道路時,卻從一種安於現狀的方式生活,最後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想要的人生。
在結尾的時候,當所有人因為舞臺上四個人的盡情演奏正如痴如醉的時候,舞臺突然停電。那一刻舞臺一片漆黑,正是這樣的漆黑裡,只有裕翔的鋼琴沒有停下。在他的世界裡並沒有黑暗,那溫暖而強烈的鋼琴聲,虜獲了每一個人的心。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裕翔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我們身邊,還有那麼多的裕翔們在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生活?我們要做的,不過是靜下來,慢一點,再慢一點,聽聽你心裡的聲音。然後去做你要做的事,這才對得起夾在期盼與回憶之間那段擰得滴水不剩的青春。
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篇7
我們身邊一些人重金錢和利益,有人為了得到私利不惜做“秀”,這種勢利的思想觀念,使得人與人之間心生隔膜,無法真誠交往。為了能真誠交往,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真。
貝多芬說過:“即使為了帝皇的寶座,也絕不出賣真理。”然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不少人被“浮雲”遮蔽了雙眼,忘了本心,與“真理”背道而馳。孔方曾是農民的兒子,他經過萬般努力踏上了仕途,他曾經承諾要當人民的好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然而,他終究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忘記了本心,種下了罪惡的種子,最終鋃鐺入獄。
為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展現人性的光輝,我們應拒絕“秀”,迴歸人性本身。我們熟知的《爸爸去哪兒》,《變形記》等電視節目或表達深沉厚重的父愛,或展現青少年的蛻變。儘管內容不盡相同,卻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情感,讓每一位觀眾都備受感動。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這些節目的製作人在其他媒體分分追逐利潤與收視率的熱潮下,始終不為所動,拒絕了“秀”,迴歸本心,傳播著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情感與最質樸的愛,讓每一位觀眾感動、感悟、感恩。
為了實現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我們應拒絕“秀”,迴歸本真。司馬遷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恥辱,卻依然鎮定自若,忘卻屈辱,以頑強的意志,赤誠之心完成了一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史書—《史記》。其祕訣就是他能堅持本心,為最初的夢想著成信史而奮鬥,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而堅持不懈。貝多芬是堅守者,他的痛苦莫過於失聰,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也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過世界的歡樂,卻創造了歡樂世界奉獻給全世界。這一切都是他堅守本心,迴歸人性本真的結果。“人之初,性本善”。如若你走進了虛假的誤區,迷惘無助,放下一切偽裝,去看看你的本心吧,也許能幫助你認清現實,走到屬於自己的路。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其赤”。迴歸人性本真才能不被外界所擾,在喧器中尋求一分寧靜,在俗塵中覓得一片淨土,在樸實中保留一份高貴。真實才是一種感動人心的正能量。
德,引領人生的方向——讀《立德樹人》有感篇8
風,引領著雨,為大地帶來生命的蒼翠;太陽,引領著人們走出黑暗的黎明;德,像一顆璀璨恆星,指引著生靈的方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意思是:所謂使自己意念誠實,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我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吳國國君的兒子季禮曾答應送予徐國國君寶劍,正要送予時,徐國國君卻不在人世了,但季禮卻鄭重地把寶劍掛在他墓前的松樹上。讓我感動的是:季禮的誠信。季札明知他已看不到,用不了,卻依然守約“贈”予他。時光悠悠,歲月匆匆,誠信,依然是人們所追求的。誠信,誠信,就在一個“信”字。假如我們不守承諾,用謊言欺騙了他人,何嘗不是在騙自己呢?你欺騙的,都是信任你的人,你欺騙了他們,你,又剩下什麼呢?誠信,總會令我們的生命更燦爛……
古語有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一聲嬰兒的啼哭聲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逐漸長大成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是誰讓你有一次遊世界的機會呢?又是誰,給了你人生?沒錯,是父母。是在你發脾氣時,在身邊哄你、逗你的是父母,在你掉眼淚時,為你擦乾眼淚的是父母;當你生病時,因你而著急上火的是父母。父母,給了你多少?數不勝數吧。而你,又回報了父母多少?屈指可數吧。那麼,從現在開始,用你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愛吧!讓我們從點滴做起,以德待人,去回報父母的恩澤。因為,他們是最愛你的人。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樂於助人,與人為善。長大了,我們也成熟了,但理解善,並去踐行善的,又有多少人呢?在同一個世界,有許多令人心痛的人和事,那是一片片等待善良的雨露降臨的沙漠,等待我們去行善、樂施;同在一片藍天下,有許多沒有愛的角落,在等待善的探訪;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我想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把道德點燃,讓它帶來希望,為“德”造一艘小船,讓它航向美好的明天……為善良立德建一艘小船,讓它駛向美好的明天;把愛點燃,讓它帶來生命的希望……
正如風引領著雨,正如太陽引領著萬物,德,不僅引領著人生的方向,更引領著人們航向繁花似錦的未來……
心有夢想,無懼遠方篇9
夢想是人生的燈塔,指引著每隻船到達彼岸。沒有夢想的人生是可怕的,沒有夢想的青春是蒼白的。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美麗的夢想。若想讓夢想開出絢爛的花朵,就需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
育才,是一座充滿夢想的大花園。這裡有老師望學子成才的夢想;這裡有學子渴望成功的夢想;這裡還有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夢想。
不錯,正是這諸多夢想的實現讓育才走向成功;正是這諸多夢想的實現讓育才豪邁地矗立於高密教育之巔。
童年的我們,希望自己能變成一隻小鳥,掙脫父母的懷抱,自由翱翔。喜歡在青青的草地上與同伴嬉戲,讓歡笑隨風飄動,沐浴在陽光下,做著五彩斑斕的夢。
上學後,心中有個夢想,希望自己擁有一座圖書館,心滿意足地坐下來,迎著朝陽,伴著日落,隨手抽出一本心愛的書,靜靜閱讀,讓心行走在字裡行間、遨遊在知識的海洋。
夢想就是向現實挑戰,生活須有夢想才有動力。可夢想離現實又有一定的距離,實現夢想要付出加倍的艱辛和努力。
人世間的許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人世間的許多事,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有時只需邁出勇敢的第一步,夢想就會透過陽光照進現實。
夢想就像一粒種子,種在“心”的土壤裡,生根發芽。有了夢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夢想,也就有了動力。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挫折,但沒關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為夢想而努力,為明天而拼搏。
丁尼生說過“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
只要不折斷夢想的翅膀,相信育才會飛得更高、更遠。
心存標準,方可演繹精彩篇10
毒跑道事件有多個因素造成,或許制度安排的缺失,讓人們沒有了質量意識,或許是人才的缺陷,讓設計原料變得難上加難,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標準的喪失。
制度安排缺失有其刻骨那存在性,市場的形成並沒有過多的競標道德;人才的缺失,並非一朝一夕的原因,解決人才問題是長計;但標準內化於心,才是解決問題,遵守秩序的直接途徑。
心存標準,需要內心的淡泊寧靜。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屠呦呦,以為奮鬥終生的科學家,傾其一生研究中醫藥,沒有過多的物質追求與物質精神享樂,甚至獲得諾貝爾獎後仍然一貧如洗的她靠什麼支撐著自己堅持為整個人類做貢獻?是的,是內心的淡泊寧靜,還會因招標時低價獲利,發家致富,而喪失標準嗎?
心存標準,需要堅持不懈地修身。人才的缺失,導致了學校老師對這個標準不熟、不清楚,於芥子之中觀滄海,人才誠然對一個大國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起著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不懈地修身。地理學家李小文只是一介布衣,或許他的物質條件不足,但這卻擋不住他堅持不懈地修身。
心存標準,需要高尚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誠哉!斯言!假設社會、家長、老師、工作人員都將愛國情懷牢記在心,真正地梳理愛國情操,那麼毒跑道事件早已銷聲匿跡,不知去向錢學森出國留學,是內心愛國情結的操守,讓他回到祖國,為我們的母親添磚加瓦;穆旦出國任教,是內心的正直靈魂,讓他毅然決然的回國發展……正是愛國情懷的內心於心,才使我們能夠深深紮根於繁華的世上。
反觀社會,追名逐利現象屢見不信,每一次的娛樂,都讓我們的內心動搖了幾分,信念顫抖了幾次,可是真正地精神世界沒有浮誇。
別讓快節奏亂了我們的生活,別讓喧鬧擾亂了我們心靈的平靜,別讓奢求汙濁了我們的靈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存標準,方可演繹精彩!
心存希望,無所畏懼篇11
它沒有樹木堅硬的枝幹,也沒有花朵鮮豔的顏色,只有矮小的身軀和單調的綠色。
春天到了,他一鼓作氣,以渺小的身軀衝破大地,長成幼苗,一顆顆充滿活力而又富有生機的小幼苗,緊接著探出了頭,它一出世就覆蓋著大地,有著美化全世界的雄心和夢想,即使它很弱小。於是它每天都在很努力地發芽,在嘲笑和謾罵中拼搏,從一棵一叢到一片,在執著與堅持中實現著這個夢,而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這樣的一棵小草一樣,帶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呢?其實,在很小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夢,但漸漸的很多人都被困難和現實打敗了,而那些始終在為自己夢想付出的人早已站在時代的頂峰。
成功不僅需要拼搏,還要有像鐵一般的毅力。一場狂風暴雨是夏天送給小草的一份見面禮,隨即又是一場乾旱和酷暑,熱的小草,筋疲力盡,可是它從未動搖自己實現夢想的信念,因為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在這追夢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是堅持還是放棄,一念之間,這一念可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要排除萬難,像小草一樣不拋棄不放棄。
秋天要來了,剛剛歷經艱辛困苦,又要面臨著衰老。小草還在堅持,它的葉子已經變黃了,凋謝了。在冬天來臨的那一刻,它無悔的離開了,可是它的堅強、執著與拼搏匯成了一顆夢想的種子埋在地下,滿懷信心的等待著有一天破土而出,不論何時它都沒有放棄過,直到最後還在堅持。
人生也是一樣,心中要有信念,並且要為這個信念一直堅持下去,不管遇到任何困難,讓我們像小草一樣心存希望,執著堅強。
心存感激,至此不忘篇12
人在一生遇到很多事情,會讓自己至今難忘,刻骨銘心的。想起來從內心就對她有種很感激的情懷。這就是我對王阿姨的情懷。雖然我們已經搬家,再也不曾看見她。但是她會永遠在我心中留下一片痕跡。我對她是感激加感動的感情。事情是這樣的,
八歲的那年,爸爸媽媽把我一個人留在家裡。他們去外面上班還沒回來,我一個人靜靜的待在屋子裡寫作業。不知道怎麼頭是那麼暈,但總以為自己是幻覺。所以依然寫著作業,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隱約聽到鄰居王阿姨敲門,但沒有理她。感覺自己就像做夢一樣,恍恍惚惚的。只知道王阿姨說了句發燒了。就把我抱起,走上了去診所的路上。那時的條件不像現在一樣,交通不是很方便。最可惡的是,居然還下起了大雨。王阿姨為了不讓我淋雨,一直緊緊的把我抱在她懷裡,可是她的頭上已經全部都是雨水了。就這樣走著,向前走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睜開了眼睛。看見了爸爸媽媽,但就是沒有見到她的身影。她到底去了哪裡?最後媽媽告訴我,王阿姨淋雨過多也感冒的躺在了醫院。這時的我不知道怎麼就想哭,心裡很愧疚,但是又非常感激。
自此以後,我們家和王阿姨家的感情也增加了不少,經常互相有什麼事情相照應。但自從搬家後,她也不知道去了哪裡。無論她去了哪裡,她也永遠在我的心裡。不曾忘記,謝謝你。
心繫家中,情繫家人篇13
有那麼一個地方,它是你溫暖舒適的港灣,他是堅實可靠的屏障,他是你付出心血為之努力的目標。他是你人生步入低谷,走投無路人生失意時的保護傘。你會在努力奮鬥,奮力拼搏時想起它,你會在人生失意陷入迷茫時想起它,你會在人生得意事業有成,收穫勝利的果實時想起它。是它給予你希望,是它給予你動力,是它給予你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它給予你遠大巨集偉的目標,它是我們為之奮鬥的動力源泉。它就是—“家”。它的魅力使我們所有人都為之傾倒,它的巨集大使我們能夠包容萬物,它的深奧是我們每個人都為之迷戀,它的渾重使我們每個人都對他牽腸掛肚,百轉千回。家是我們情感的寄託,是我們努力前行的支柱。
不知是什麼時候,我還是跟著媽媽後面到處走親訪友的“小屁孩”,可是轉眼間那個曾經的自己就不見了,有的只是一個整天讀書的高中生,不知什麼時候心已經不能把我扛在肩頭,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比你心高了大半個頭,曾經牽著我走的母親已經跟不上我的腳步了。曾經還能裁線縫衣的奶奶眼睛已經看不見線頭了。年齡的愈發增長,但隨著時間逐漸消逝,也換來了我對親人的思念,這也讓我愈發感受到親情的重要。無論是在學習遇到瓶頸時,還是人生失意時,每當我感到目標遙遠,努力毫無結果時,我都會想到我的家人了,省得他們為了我奉獻付出,為了培養我費盡心血。想到他們的身影,我的心中就會多幾分內疚,為什麼自己不能多努一份力,我怎麼對得起他們的付出。每每想到這裡,我就有了新的動力,能從別的方面來投入學習。
家是我們情感的寄託,家是我們努力前行的支柱。只有始終心繫家中,情繫家人,我們才能在人生路上一路走下去,勇往直前。
心向遠方,何拘浮華篇14
欣賞一隻雄鷹的優劣,是看它是否能搏擊蒼穹,而不是看它的羽毛有多麼光鮮亮麗;判斷一把刀劍的利鈍,是看它能否削鐵如泥,而不是看它的刀柄裝飾有多精美。同樣辨識一個人的好壞,是看他的學識與道德境界的高低,而不是看他的容貌與衣著是否漂亮華貴。
心中嚮往遠方的人,是不會在意外物的好壞,他們所想的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最終到達嚮往的遠方。漢文帝即位時,國庫空虛,國家經濟十分蕭條。漢文帝決心改變現狀,在努力治理國家的同時,漢文帝不允許自己的宮殿用金銀裝飾,只能使用瓦片。連他最寵愛的夫人都不能穿拖地的長裙,只能穿粗布衣服。漢文帝極力倡導節儉,一心勵精圖治,最終成功實現了漢朝初年“文景之治”空前繁榮的盛況,為西漢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心懷天下的人,只想著為國為民,很少考慮自己。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博大的胸襟令人景仰。唐玄宗李隆基曾說過一句十分得意的話:"吾貌雖瘦,天下必肥"。他登基之始,廢寢忘食,殫精竭力,確實把大唐天下治理得“胖乎乎”的,贏(next88)來了大唐的“開元盛世”。只可惜後來寵幸楊貴妃,縱情聲色犬馬,最終己肥而百姓瘦,導致安史之亂,大唐一蹶不振。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拘於浮華的外物,必然會拋棄心中的追求。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被一個小學生問道:“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如此破舊的呢?”蓋達爾笑著說:“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看來蓋達爾並不是靠“皮箱”來贏得世人的敬重,恰恰是憑著他的才學與品德。也正因為蓋達爾不在意外物的好壞,一心專注創作,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求學之路也是如此。當我們被外物的浮華迷失雙眼的時候,不妨想想宋濂告誡馬生的一席話:“餘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蓋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你的心中如果真的有嚮往學問追求真知的慾望,那就不要去理會那無關緊要的雜念,不必在意那身外之物的得失。
你若向往遠方,那就馬上出發吧。鞋子是否合適,道路是否平坦,天氣是否晴朗,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踏踏實實地邁下那一步才是最關鍵的所在。你說呢?
心若在,夢就在篇15
我望不到路的盡頭,也許我只是一個行人。繼續地走,執著地走,毫無保留地憧憬未來,一千次地站起,心若在,夢就在。—題記
江門之旅,受益匪淺。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海峰寺山下的那棵菩提樹。
踩著蜿蜒的長滿青苔的石階梯,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株蓊鬱蔥蘢的樹木。它婀娜的身軀猶如一位翩躚起舞的妙齡少女,也許菩提樹的美麗是與生俱來的,它輕輕地招喚著我,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樹下。
我感受到一股脫俗的氣息,佛家的聖樹果然與眾不同,似乎真的靈氣逼人。閱讀了有關它的介紹,原來是一位屢試不第的秀才曾經向菩提樹許諾,假如他高中,一定會好好供奉它。結果秀才金科題名,便履行自己的諾言,菩提樹從此越長越茂,人們也奉其為“許願樹”。
輕輕閉上眼睛,我沐浴在菩提樹的陰翳下,我驀地想起了自己那令人沮喪的成績,無論我付出多少努力,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在心煩意亂中迷失了對自己的方向,曾經在多少個夜中我蜷縮在黑暗的角落中流淚滿面,除了對自己無能的詛咒外,我什麼都沒有。可父母對我無限的期望化作沉重的背囊負在我的背上,我無從選擇,只好背起這行囊,踩著滿地的荊棘忍住傷痛前行。
但我所有的熱情、激情被現實的大海冷冷拍下,原來我所追求的夢想是那麼的不切實際,只有那小小的自己還在沙漠中嗚咽著,我的夢想被踐踏得一塌糊塗。差強人意的考試成績像流沙般拉著我往下沉,我只好踏著錯亂的腳步倉皇面對……
想到這裡,臉上綻放的笑顏瞬間凋零。
這時,一片菩提樹的葉子輕柔地飄落在我的肩膀上。如母親的手般那麼溫柔細膩,如清泉般潺潺流過。我那燥聒的心頓時得到一片寧靜。
一陣風拂過,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彷彿在向我敘述著秀才當年的故事。我似乎看見了他懸樑刺股、刻苦用功的身影,他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名落孫山,面對眾人的嘲笑譏諷。他自己一人在永無止境的清冷寂寞裡無聲抗擊,獨嘗難言的痛苦。但是秀才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依然執拗地守護著那份真誠和夢想,經過濁浪排空的搏擊奮鬥後,秀才終於蟾宮折桂,衣錦還鄉。
十年寒窗無人問,可如今他家門庭若市,到處都是來巴結他的人了,而秀才什麼話也沒說,只是一個人跑到菩提樹下哭泣。也許這淚水已在他心中醞釀很久很久了,也許無人會懂他的辛酸,只有菩提樹默默聆聽著來自他心中的吶喊……
我的眼睛溼潤了。秀才飽受一次又一次的落第,他依舊守護著自己最初的夢想,不放棄不氣餒,我的失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受了一點挫折,我就痛苦不堪,把自己的憂傷放大放大再放大,一味地去計較和埋怨。
頓時我豁然開朗。眺望前方無垠的天邊,向遠方的路,是載滿幸福的,但卻伴著淡淡的苦。只要常懷一顆樂觀的心,並持之以恆,夢想一定會實現。
我旋轉在清風中,囈語,等待著那個屬於我的美麗的夢綻放在陽光裡,於是我擦乾模糊的眼睛,心裡一片天空。
離開時,我拾起了一片菩提葉,放入了我的行囊中,然後,繼續向前進。
突破思維桎梏,迴歸生命本真篇16
出自齊白石之手的青蝦可謂是中國國畫界的一絕。晚年時,齊老面對案頭水碗,畫蝦三變:儘管所用筆墨減少,可是蝦的形體卻在燈光的照耀下愈顯通透。
試想,若齊老每次畫蝦是“依葫蘆畫瓢”,又怎能詡其為國畫的一大高峰?
誠然,生命的本真便在於其靈動性,若只是整日執拗於畫蝦即蝦,依樹畫樹,便會囿於思維固化的桎梏,宛若一個牽線木偶:儘管形體是屬於你的,可思想卻禁錮在了規章制度的條條框框中。
蘋果總裁庫克近日發表了這樣的擔憂:“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像人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而這樣的擔憂並非無依可循:學生為通過導師考核,抄襲他人著作,寧可失信於他人,也不願自我思考,自欺欺人;商家為了利益的可觀,致使一個個山寨產品橫空出世;上車時,年輕力壯者一哄而上,倒是婦孺老弱被衝撞得踉踉蹌蹌。這些人,都是為了一己私利,像機器一般,將思維束縛在了利益至上的促狹中。
劉亞洲曾說:“思想是人類最感性的器官,只有思想才能造成傷口,也只有在傷口處才能產生思想。有思想的人,在這個時代,或者說,在任何時代都註定是少數。”誠然,聲色犬馬的繁華,無不從各個方面考量著人們的內心,以促使更多的人去突破思維的桎梏,完善扭曲的價值觀與同情心,去迴歸生命的本真,使其靈動,煥發光彩。
泰戈爾說:“我的須,我的發是白的,但我的心,卻永遠都是青的。”歲月的流遷,染白了須與發,可若思維依舊澄澈,那生命之藤便永遠垂青。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上以親身實踐,度過了兩年又兩天的清淡生活,為此,他還曾自豪地說:“我沒有將自己年輕的光陰虛擲在工業中,或是學校的講臺上,對此,我一點兒也不後悔。”梭羅,正是用自我踐行來向人們詮釋:一個人一生所需其實真的很少,不要落入了思維梭設下的陷阱:名利,誘惑,而平淡恰恰治癒了扭曲的價值觀,找回了人性中所缺失的悲憫之心。
勇於突破思維的桎梏,生命也因此昇華,熠熠生輝。正如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亦如東坡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古代先賢的超世曠達,不正是今時之人所追求的生命本真嗎?
讓我們勇敢掘開瓦礫,讓清泉湧流……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篇17
這個時代的慾念很強。它跟我們叨叨著:“我要變強!我要發展!我要創新!”在這個戰爭星星點點、相對和平的時代,的確,它有資格跟我們要求那些,因為這正是極好的基床。因此,人類就帶上這偉大的使命,前去探索未來。
庫克的觀點非常值得人們去深思與反思,人工智慧技術讓計算機擁有人的意識的那天,從現今發展角度來看,實為甚遠,但最可怕的是人類的創新停止了腳步,發展不到那樣的科技境界,所以,我們必須深思:創新的本質及其源動力在人類日常之中的體現究竟在哪裡?找到它之後,我們怎麼通過改變它,使創新從根源被促進?
如同“日新月異,晝夜更替”一樣在人類眼前重複演化,被人類反覆領略的事物規律漸漸隨時間推移,使我們對待事物擁有了平常心態,一種司空見慣的人生態度。心理住了個這樣的“平常心”後,我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思維像被慢慢地吞噬一樣,總覺得“缺些什麼”。久而久之,我們思維的活躍逐漸被降溫,熱於創新的思維“分子”被平常之心捕獲,被捆綁在一起,排成一列列,隨後被扔在思維空間中那最黑暗的角落,在那裡,一切途徑的邏輯都將崩塌,彷彿被關進了思維監獄:你不許去想別的!更別談創新了!你的思路只能按照平常心的繫結安排來想!所以,人類就真得像計算機一樣,在規定的主機板路線上行走運轉,我們所認知的範疇被侷限,我們所能思考的也只有那麼一點。更不用說這些長時間以平常心來對待人生的人是否有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價值觀和社會同情心了,他們相對創新者,其生命觀、價值觀則是靜止的,思維被牢牢所在監獄裡,怎麼敢進行社會上的角落,甚至達到同情?毫不誇張的說,這些人不會去想今後如何、後果怎樣,因為他們太愚昧、太奴性。
由此,一顆善於控制我們的雙眼去把握常規事物的細節同時又能解放我們被束縛的思維的敏感之心對個人的認知開拓、對社會的進步與對時代的創新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倫琴會在日常的研究生活中巧然發現x射線,淺層則為巧合,深層實則其擁有敏感的心態與活躍的思維。開普勒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並不是望遠鏡告訴他行星的運動軌道的變化,而是開普勒的敏感之心牢牢地抓住了映象之中的宇宙熒光的細節,加上自身的辛勞研究,及其一生從未停止的思維活躍的保持,得出了開普勒三大行星定律。所以,創新的本質是敏感之心的必然產物,是點亮人類探索的精神,開拓人類發展前沿的源動力。
硬邦邦的、機械化的思維最終會被這個時代潮流所沖刷,只會從意識精神淪落為最基本的物質,化為塵埃,漂浮在塵世之中。創新者開拓時代的前沿,後面的人緊隨其口,若停止了開拓,後面的人倘若也沒有可代替的創新者,後面的又趕上來,大家都擠在同一個點上不知所措,那就像一起被綁進了思維監獄,沒有人反省,沒有人能激發活躍,那人類將終將完結。
一隻笨拙的虎只是只廢虎。
心有柔情,掌控智慧篇18
如果此時你站在高處向地面俯看,就會看見人流中無數個小東西忽陰忽暗,恍恍惚惚匯成一片,就會看見人們的耳中有根線蜿蜒而下。是的,不可否認我們邁進了智慧機器橫行的時代。
衛斯理系列叢書中曾經預言終有一天機器人會組成一支軍團,用精密的技術改造人類大腦,使人類不會思考,再從精神上將人類逐個擊敗。多少人都害怕人工智慧有了意識將統治人類。這一天來臨時,我們的心房將不再柔軟,眼光不再悲憫。但有一絲善意尚存,有一絲悲憫尚在,有一雙清澈的眼注視世界,人工智慧便不會攻下心中的防線。
行走在路上還能看看風景,還能為路邊的藝人獻上掌聲,而不是心不動,眼不轉匆匆走向既定的目標,便永不會淪為機器人的玩具,人工智慧的奴隸。
網際網路將資訊鋪天蓋地擠入我們腦中。看得太多,想得太少。我們漸漸迷失了自我。我們不再大驚小怪,我們開始不為所動。復旦投毒案只能激起我們的警惕性,卻不能引起我們對受害者的遺憾與同情。魏則西事件無法點燃我們對不法商家及百度對錢財貪婪的憤怒。復旦附中女生的自殺只能在心上留下蜻蜓點水般的一絲波瀾。
看到名山大川,我們會與其合影自拍,在朋友圈贏得一聲喝彩。卻無心聽講解員敘說它背後的美麗傳說。我們拼命學習,卻不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電視節目上,孩子們說出好好讀書為的是以後賺大錢,過得舒服,是多麼令人寒心。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真的像《美麗新世界》中所預言的那樣只講究效率,沒有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連最美妙的生命誕生都是在工廠中培育而成?我們會不會為達目標不擇手段,失去良知?會不會只有一顆機械心,成為命令的盲從者?
可是,別太擔心,再汙濁的河中仍有清流。一次去徐匯公園,在眾人和象徵性的高柱合影時,仍有藍布衫的老人隱匿在人群中耐心地品讀燙金字寫成的介紹。在四行倉庫中,學生們嘻笑著在殘痛的歷史中游走,仍有身著橙色衣服的工人在烈士的蠟像前流下一行清淚。當人們擁擠著吵嚷著用手機拍攝表演時,仍有位老婦人頭枕著手臂,靠在柵欄上,微笑著用自己的雙眼觀察著,欣賞著。
多好啊,還有人不隨波逐流,還有人會流淚,還有人在用自已的雙眼看世界。
善的火種還未熄滅,我們為何不能相信有一天那些人們心中熄滅的火炬會再次被點燃?
科技迅猛發展,一眨眼人工智慧讓我們措手不及,輔天蓋地的資訊讓心靈的小舟失去方向,在資訊的海洋中隨處飄泊。可是我們認識到這點,努力將心智找回,讓良知發出詩意的雷鳴。人工智慧只是我們通往幸福生活的階梯,卻不會是我們變得冷酷無情,罔顧後果的原因。
如果此時你站在高處向下俯瞰,就會看見人流中無數個小東西忽明忽暗,恍恍忽忽匯成一片,可那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他們聆聽鳥鳴,眼見綠蔭,他們不是鬧鬧嚷嚷的過客,而是自己心靈的船長。
重拾書本,迴歸曾經篇19
現在的生活,被稱作“碎片化生活”。手機成為了人們不能離手的萬能工具。看新聞、聊天、打遊戲…導致“碎片化閱讀”是現在的普遍現象。
每次坐上地鐵,我總是看見許多年輕的人低著頭,捧著手機,手指在上面敏捷迅速地操作著。一排位子上,沒有人捧著書或者報紙在讀。看見這一幕,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
在家裡,母親還是像以前一樣訂了每天的新民晚報翻翻看看,而父親則是在電視上看各種新聞頻道。小學的時候,學校辦過關於讀書的活動,讓大家競賽誰家裡的書多。這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興趣,家裡人買了一個書架,買了很多書,我也饒有興致地讀了起來。可現在,書架上的書我都幾乎不碰了。和很多人一樣,我覺得電視上的新聞有圖片視訊,電視節目有趣又對胃口,可比坐在那裡盯著一本書看好得多了。我已經沒了認真讀完一本書的耐心和興致了。
走過一家書店,放眼望去,裡面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坐在地上看書的小孩,大多看的也是寫沒什麼益處的漫畫書。書架上,經典的文學著作靜靜地站在那裡,它們站了多久了呢?明明是文化界的瑰寶,卻被人們置之不理,真的是可悲又無奈。冰心曾告誡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現在看來,人們連“讀書好”都冷淡了,更別談後面的了。
看到自己的變化,不禁想問:還記得你曾經在圖書館看書看得不亦樂乎嗎?還記得曾經你很喜歡看沈石溪和曹文軒的小說嗎?還記得曾經你因為獲得了“小書蟲”的綽號而興奮不已嗎?
看到了社會的變化,也感慨:曾經在小區裡不停忙碌的送報員也少見了;曾經書店裡擁擠的一幕已經消失;曾經的新聞全部匯聚在了小小的一部手機上……
我應該自我反省,所有人都應該反省。捧起好久不讀的書吧,找回真正的書香氛圍,迴歸曾經的簡單生活。
心還在,星永在篇20
今夜的星光散發著微妙的光芒,分外耀眼。
我已記不清楚,今晚是本月第幾次見到那三個女孩了。每次見到她們都站在湖邊,靜靜凝望星空,不知是在望月思故人還是在享受一場星光浴。我路過她們身邊,其中一個女生回頭看見我,一臉的欣喜,我不明所以地望著她,她想脫口而出的話也生生吞了回去,瞬間面無表情甚至帶著點憂傷,與兩位女生又轉了回去,頂著天空某一處。我繼續我的散步,她可能是認錯了人吧,我沒有放在心上。
暑假就這麼過去。我坐在教室裡,一臉驚訝地望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聊得正歡,還包括那三個女生,原來我們是一班的啊。可我好想弄清楚,為什麼大家都像就別重逢的好友一樣熟稔,而我看向身邊的面孔,一個個都好陌生好陌生,我的心瞬間被這個石頭蕩得滿是漣漪。放學後我急迫地回到家中問媽媽,媽媽說我們都是新生,誰也不認識誰的,但這個學校的學生都特別開放,熱情,指不定明天他們還會叫我的綽號呢。
第二天一起床,精神倍兒好,到學校臉上都掛著笑。同學們也都熱情的打著招呼,還有幾個調皮的男生果然叫起了外號,陌生但動聽,我昨晚做足了功課,理所當然的與同學們打成了一片,美好的學習生活正式開始。
她們三個一定是最要好最要好的閨蜜吧,望著她們在走廊相對而立的身影,我常常這樣想。可是為什麼,開學這些天來,她們的臉上從來沒有一絲笑顏,還是暑假的時候見她們笑過一次,不然都這麼漂亮的女孩子,面癱多可惜啊。她們聊天時臉上的憂愁顯而易見,而她們的眼神時常掠過我,那眼神中帶著絕望,我百思不得其解,只當作她們在談論些什麼難過的事,餘光掃到了我,我這樣告訴自己。其實我也想迷惑,為什麼有時我看著她們面朝星空的背影,又陌生又那麼熟悉,一種莫名的感覺湧上心頭,好像我本該也是她們中的一份子,不僅僅是因為我深愛星空,更是她們帶給我的感覺,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然暑假偶遇時她何必如此欣喜?我渴望能想起些什麼,可我的大腦不允許我再思索。自打從醫院回來後我只要想記起些東西就頭痛欲炸,這種撕心裂肺的痛我體驗過,不敢再冒險。
直到送作業到辦公室時看到班主任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張很搶眼的合照,我一好奇拿過一看,就是我們班的原班人馬,裡面……有我!不是新生嗎,怎麼會有合照!那些人,明明我都不認識的,為什麼會如此親密!原來我們同班三年,難怪他們那麼熟悉,可我,他們都認識我,我怎麼會一個都認不出!一串問題圈住了我整個神經,麻木不仁。跑回家,我便瘋了似的翻箱倒櫃地想要找些什麼,終於我抽出了夾在厚棉被中的相簿,和一張壓積在書下的醫院證明單。
我異常淡定的翻開小相簿,每一張都有我與那三個女孩,在湖邊,在樹林裡,在麥田,在瀑布,在商店,在某個人的家中各種嬉笑打鬧的情景,我還看到有一張女孩捧著零食往我臉上砸的照片,反面居然還賤賤地寫著:就喜歡這麼簡單粗暴的友情!另加一個鬼臉。而所有照片中最多的是我們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下,手牽手並肩而立,仰望星空。我大腦空白,什麼都不敢想,一隻手麻木地撿起那張證明單,失憶!那一張張畫面在我腦海中輾轉,連線,我感覺我大腦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膨脹,我的頭部已經痛到極限,在我即將昏迷垂簾的前一秒,眼泛淚光。
三個女孩一如既往地凝望夜空,“說好不分離,要一直一直在一起,現在,只有我們三個了。”“當初許諾的時候好像還有我吧”我勾起嘴角,冷冷地說。被悲傷充斥的三個女孩暮然回首,朝我跑來,我也迎向她們,衝破記憶的枷鎖,緊緊相擁。對不起,我忘了全世界,也忘了你們。
“看啊,那是屬於你的二貨星!”
“這才是你命名的傻瓜座呢!”
“……”
那晚,星星閃個不停,花了明媚的眼。
上一篇: 萬事皆應適度
下一篇: 在屬於自己的季節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