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在每年的小暑到立秋期間,為我國中原地區全年之中氣候最炎熱的時間。這段時間稱為三伏天。一般三十到四十天之久。在三伏天中,以悶熱潮溼為氣候特點。因此在這段時間中,人們最講究的就是健康避暑和調理身體養生。
保證充足的睡眠
休息睡眠充足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最好方式,但要合理,睡眠時間不能過長。在早晨可以進行晨運,在安排鍛鍊的時候,要避開烈日之時,注重加強防護。午飯後,需要安排小憩,30分鐘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有利於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夏日容易受到風寒溼氣入侵,睡覺時不宜扇類對著頭部、腳部送風,不宜夜晚長時間露宿。在空調房裡,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天出汗比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溼衣容易使人得病。
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
第二點在三伏天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飲食方面的養生問題。此期間氣候炎熱,因此食物以消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夏天暑溼重,溼氣容易困於脾。同時,在夏季人們容易吃冷飲雪糕之類的冷食,特別容易刺激腸胃,容易出現胃部疾病。所以,建議三伏天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紅豆粥、綠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今年起止時間
2021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1日。
初伏: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共20天。
末伏: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出伏是哪天2020 今年出伏時間是幾月幾號
2020年三伏天最後一天是8月24日,即8月25日出伏。
出伏的意思,指的就是出了伏天,伏天結束,秋天快要來臨。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詩云:“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是古詩文中對出伏的一道記載。
一般來講,出伏就代表著出了伏天,炎熱漸消;而處暑節氣更代表著暑氣告一段落,天氣應會越來越涼爽。不過在南方一些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也就是傳說中的秋老虎。
出伏後養生吃什麼?
1、多吃鹼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於消除疲勞。蔬菜是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2、多食用酸味食物
出伏過了就真正進入秋季了,中醫認為秋季針對的是肺,肺氣在8月份正盛的時候,人們一方面要控制不太讓肺氣太盛,又要把肝氣增強,所以中醫用少辛增酸來指導秋季養生。
少辛增酸,能解決秋燥帶來的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皮膚乾燥、口舌生瘡等症狀。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夠補益肝氣收斂肺氣,而且多半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進食慾等作用。
3、多攝入滋陰潤燥食物
秋季燥字當先,所以秋季養生一定要注意養陰防燥。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
2020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今年入伏與出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