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民俗文化節

“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民俗文化節

  中新網陝縣9月7日電9月4日上午,為期一週的首屆陝縣民俗文化節在“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開幕。文化節期間將舉行民間書法大賽、民間剪紙大賽、民間婚俗表演、民俗實物展、陝州鑼鼓書演唱會、民間故事演講會、地方戲劇演出、民間特產和小吃展銷等八項活動,展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成果,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將陝縣獨特的民俗文化表演和精妙絕倫的民俗實物工藝展示在奇特民居天井窯院。

  陝縣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形態獨特多樣。近年來,該縣充分挖掘優秀民俗文化資源,促進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其中民間社火、民間剪紙、陝州鑼鼓書、地坑院營造技藝等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營社火、地坑院民俗被命名為“河南省十大民俗經典;大營麻花被命名為“河南老字號”;有21名民間藝人被授予省、市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稱號。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入列非遺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山東沂源、河南南陽、河北邢臺、陝西西安、山西和順等爭作故事起源地。經過專家學者的反覆論證,2006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山西省和順縣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山西省政府也將和順縣的牛郎織女傳說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巔。春秋時期置邑,隋開皇定名,以迄至今。這裡山清水秀,夏無酷暑,清涼宜人。考古發現,和順境域早在舊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居住活動,縣域內的南天池、牛郎峪一帶海拔1450米,周圍山峰奇俊,林木茂盛,百草繁榮。南天池村一公里處有1900多米的天河梁橫貫南北,氣勢宏偉,猶如一壁屏障,將南天池村與世隔絕。村境四周山峰常年山霧繚繞,恰似天上人間。

  專家考證發現,以和順縣南天池村為軸心、半徑2公里至3公里處,歷代傳承著許多與牛郎織女故事相關的古地名與景物名稱,數量有15處之多。當地村民至今還保持著淳樸善良、勤勞節儉、安居樂業、與世無爭、和睦相處的古老生活方式,儲存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古老織機的梭子、紡車及耕犁工具。牛郎峪、南天池一帶村民代代口傳牛郎織女故事,村民中流傳有關於牛郎織女故事的手抄本。

中國傳統文化之:民俗傳播的途徑介紹

  華夏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這麼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依舊有著很多傳統的東西傳承至今。讓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傳統文化究竟是怎麼傳承下來的呢?

  那麼,本期民族文化解析民俗傳播的途徑。

  人內傳播:“人內傳播就是以人的心理為媒介的傳播。可以說,幾乎所有民俗事項的傳播都會涉及心理傳播,比如民俗中的禁忌、崇拜、徵兆、咒符、術數、吉祥物等,這些民俗例項都體現出強烈的好惡,並在此基礎上飽含著強烈的期望。”

  人際傳播: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資訊傳播活動。A傳給B,B傳給C,C傳給D,一個一個或一代一代地往下傳。由於傳播範疇的侷限性,因此,它只適應於小生產和小手工作坊的工作需要,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群體傳播:群體傳播就是群體之間的資訊傳播活動。如果說,從民俗文化圈內部的角度去看,移民的民俗文化傳承,僅僅是一種對舊有的民俗文化的承襲的話,那麼,他們在異地生長、開花、結果,則顯然是一種民俗文化在更大的區域上的傳播。

  移民在遷入新居住地之後,往往總是或多或少地接受當地土著民俗文化或與當地土著民俗文化發生碰撞而使傳統意義上的固有的民俗文化發生一定程度上的異化或移位,從而形成一種更具適應能力和生命力機制的新的民俗文化。

  組織傳播:組織轉播就是組織所從事的資訊傳播活動。在民俗文化圈中,相互傳播模式的傳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原因是,人們對於民俗文化義項的傳播,在很多時候是在一種具體的儀式義項進行過程中,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完成相互之間的傳播的。

  比如舞龍燈這種由村社出面組織和施行的民俗文化義項,所有的義項,不僅是在共同的協作下由村人一起完成,而且,所有的儀式和應該傳承的內容,也都在這參與的過程中,在相互之間的不斷協調和修正過程中,得到傳播和儲存。對於個體來說,參與是“演示”民俗文化的唯一途徑,而“演示”民俗文化儀式又是傳播儲存民俗文化的唯一途徑。

  共同參與和相互傳播,成了一個水乳交融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不可分離不可或缺。這種相互傳播的模式,在需要族群共同參加的各種民俗文化義項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族群的個體,就在長期的耳濡目染、長期的接觸和參與過程中,逐漸地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員,並且將自己的民俗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結束語】這幾種方式也算是常見的傳播方式,其中以組織的傳播最為快捷,並且是傳播得最為廣泛。


懷化民俗文化洪江習俗

  洪江古為“五溪蠻”地,尚苗、瑤風俗、民風古樸淳厚。後來,客籍人增多,山鄉漸漸演變成以漢族為主的城鎮,但民眾大都仍沿習舊俗,重宗族,論長輩,質樸好客,重男輕女,迷信鬼神,每逢時令節日都虔誠地祭祖、拜佛、敬神;籌辦紅白喜事,擇月選日,重門第,講排場,禮儀繁瑣;男人善經營,女子長於治家理財和烹調技藝。“五四”運 ...

三亞民俗文化苗族

  三亞苗族,具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歌舞、節慶及婚喪娶嫁習俗。苗族有很多富有傳奇性的節慶日,其中頗見妙趣的是“姐妹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苗家姑娘吃完姐妹飯後,身穿民族服裝歡天喜地前往遊方(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的代名詞),遊方唱山歌,吹蘆笙,跳蘆笙舞。   此時不僅本族青年可以與一向傾慕的物件暢抒愛情,就 ...

三亞民俗文化黎族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賽人”、“杞人”、“潤人”、“美孚人”,按其語言分為5個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飾可分為“長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謠,樂器和舞蹈表達喜、怒、哀、樂。自削竹管樂器咧,音色透亮粗獷、清脆悅耳,是少 ...

襄樊民俗文化婚嫁

  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   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稱“拿八字”,也叫“傳 ...

陝州2021年有燈會嗎

  會。2021年陝州燈會春節期間將在陝州地坑院景區舉行,本屆燈會以傳統燈組、互動燈組與傳統紅燈籠為主,著力營造歡樂中國年濃厚氛圍。目前,陝州燈會正在布展,預計2月6日布展完備。另外,景區將按照上級有關疫情防控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遊客入園參觀。圖為2月2日,兩名遊客在陝州地坑院觀看金牛獻瑞燈組。   燈會是中國 ...

在哪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約4000歷史了。   地坑院在河南三門峽陝縣、山西運城、甘肅壠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一般說的地坑院是 ...

下大雨怎麼辦

  1、房子和院子四周可以修建擋牆   如果家中的院子是地坑院子,下大雨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遭殃。我們可以再院子或是房子四周修建擋牆,保證水不會流進來,這樣就可以將阻擋大量的雨水倒灌,但是也會有直接落入院子的雨水,不過就比較少了。   2、院子整體搭上棚子   我們可以將院子整體搭上棚子,讓雨水順著棚子流出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