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標誌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戰爭。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
七七事變標誌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戰爭。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
近日,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討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指出,我國從2016年實行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並且每兩年延長1歲退休年齡。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這項資訊剛剛釋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議論。網際網路調查表明,對於此項退休制度改革,95.84%的參與者表示反對,98%的參與者認為男女退休年齡應當區別對待,90%的參與者認為最理想的男性退休年齡是55到60歲,而女性最理想的退休年齡是50歲。
人社部官員提出延長退休年齡的理由是,我國退休金缺口巨大,如果不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那麼退休人員則無法按期領到退休金。人社部官員認為,透過延長退休年 齡,一方面可以減少領取退休金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從而積累更多的退休金。但是,這項方案存在著致命的缺陷。一方面我國並沒有實行統一的退 休養老制度,公務員以及享受公務員待遇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不必像企業職工那樣繳納退休養老保險,他們在退休保障方面享受特殊的待遇;另一方面我國面臨著巨 大的就業壓力,如果實行延遲退休方法解決我國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問題,那麼有可能會減少就業崗位,從而使年輕人就業更加困難。
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方案可能是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但我們必須指出,這樣的改革必須慎之又慎。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延遲退休只能暫時緩解退休金不足所 帶來的問題,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保障性問題。短期內透過延遲退休可以減少社會保障資金支出,但從長期來看,這項制度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它不僅剝奪 了公民的社會福利,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政府實行延遲退休制度,只不過是將當前所面臨的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問題,變成一個引發社會矛盾甚至釀 成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
退休保障問題是一個福利問題,政府應當統籌兼顧,不能以削弱或者相對削弱職工的社會保障福利來緩解社會矛盾。當前我國社保資金中存在的問題,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制度不合理,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事業單位的職工承受著巨大的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義務,而公務員卻享受社會保障制度不合理所帶來的各種好 處,如果不按照平等原則儘快改革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那麼隨著公務員人數的不斷增加,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的缺口會越來越大。
二是社會保障資金經營制度不合理,現在我國社會保障資金採取的是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社保基金的經營者缺乏必要的專業能 力,結果導致社保資金保值增值的目的難以達到。現在我國社會保障資金主要用於國債投資和股票投資,由於國債市場和股票市場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缺陷,因而導致 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如果不盡快解決我國社保資金的投資安全問題,那麼中國人的養老金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三是社會保障資金的分配製度不合理,當前我國社保基金採用政府補貼、企業繳納、職工預存等方式加以籌集,由於政府補貼不到位,企業繳納的資金使用不當,結果 導致職工繳納的部分經常被挪用。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由於我國採取的是行政主導的社會保障體系,政府在社保基金的使用和分配方面具有絕對的支配權,地方政 府挪用社會保障資金的現象非常普遍。儘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妥善保管好職工的“養命錢”,但由於各級地方政府只考慮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沒 有考慮到長遠的社會福利,結果導致社會保障資金的分配十分混亂。
如果不解決我國退休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試圖透過延遲退休年齡彌補資金缺口,那麼可能會導致整個社會發生嚴重的斷裂。那些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職工可能會因為執 行延遲退休制度而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壓力,而那些從事腦力勞動的公務員則可能會因為執行延遲退休制度而獲得更多的收益。近些年來,每一次法律制度的制定和修 改都會引起廣泛爭議,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已經進入多元化時代,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之間存在著矛盾;另一方面則表明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規則的時候,沒有充分考 慮弱勢群體的利益。筆者強烈建議國務院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廣納善言,不要單憑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研究成果作出決策,因為那樣可能會導致整 個社會出現嚴重的對立情緒,可能會使我國的勞動退休制度成為眾矢之的。
立春是春天的開始嗎 立春標誌著正式進入了春天
立春是干支歷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歲首的意思,也標誌著新的迴圈的開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立春的描述是,“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在農村俗語說“春打六九頭”,而在“數九歌”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立春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春生”的開始,在農村“春生”又被人們寓意為“交媾”和“孕育”的含義。
在農村,人們習慣把“立春”看作是春天的開始,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而立春節氣時,全國仍有93%的地區處於冬季,因而春天的到來,應以氣候學來定!也就是說,某一地區連續五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並且,在接下來即便有低於10℃的情況,但也不能超過連續5日!否則是不能認定為春天的開始,我國南北溫差大,對於立春這天符合條件的大多在廣西到江西這一段,而對於東北來說,真正到了春天應該在穀雨前後!
立春的由來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農諺有“春打六九頭”、“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語,從冬至開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在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這段時間,一直都被我們稱為“春天”。
立春節氣詳解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