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七夕的傳說故事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七夕的傳說故事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的傳說故事

  七夕節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把喜鵲們給感動了,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可以在天河上相會。

阜陽七夕節做什麼 七夕節起源於什麼時候

  阜陽七夕節做什麼?七夕節起源於什麼時候?中國的節日都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寓意而已,大多都是以各種的習俗和美食,再加上節日上的傳說和故事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可以在漫長的歲月中還是被人們牢牢記住。那麼像阜陽在七夕有什麼習俗?

  阜陽七夕節做什麼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

  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節起源於什麼時候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古代吃什麼 古人通常吃什麼

  古代七夕節吃什麼   1、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 ...

的習俗 有什麼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 ...

的來歷 的介紹簡短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節的介紹簡短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後來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 ...

中國人幹什麼 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中國人幹什麼   1、折桃枝   折桃枝是七夕節的習俗,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用以洗髮,可除汙穢油膩。   2、採柏葉   七夕時,婦女大多采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髮。因此時天氣乾燥,洗物易千,用它洗髮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習習,採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 ...

民風習俗 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民風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1、為牛慶生   七夕節之所以有中國情人節的俗稱就是因為傳說中西王母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對愛情的渴望使得他們一年又一年的堅持和等待,在每年的七夕節時,牛郎就會跨越天河去與織女相見,而使得他們相見的關鍵就是牛郎家中的老牛,它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 ...

的由來 的傳說故事簡短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 ...

最有名的古詩 關於的古詩名句

  最有名的七夕節古詩 關於七夕節的古詩名句   1、《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2、《他鄉七夕》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3、《七夕》白居易   煙霄微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