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會導致人體出汗,這樣會將體內的溼氣排出去,所以在夏季適當的做一些體育運動,可以將溼氣慢慢的排出去。
2、取薏米和紅豆,先用水浸泡,然後再煮湯,煮軟了之後放一點冰糖調味就可以了,不要放太多糖,這樣是能夠起到健脾利水的效果,三伏天食用非常的適合。
3、按摩人體足三里的穴位,這要是能夠起到運化水溼的效果,每天需要早晚按摩,稍微有酸脹的感覺就可以停止,這樣能夠起到去溼的作用。
1、運動會導致人體出汗,這樣會將體內的溼氣排出去,所以在夏季適當的做一些體育運動,可以將溼氣慢慢的排出去。
2、取薏米和紅豆,先用水浸泡,然後再煮湯,煮軟了之後放一點冰糖調味就可以了,不要放太多糖,這樣是能夠起到健脾利水的效果,三伏天食用非常的適合。
3、按摩人體足三里的穴位,這要是能夠起到運化水溼的效果,每天需要早晚按摩,稍微有酸脹的感覺就可以停止,這樣能夠起到去溼的作用。
三伏天怎麼排溼氣寒氣最好 三伏天驅寒祛溼最佳方法
1、多吃可發汗,利水的食物
溼氣比較重的小夥伴們,可以在三伏天這個時間段多吃一些發汗利水的食物,例如紅豆,綠豆,冬瓜,西瓜以及綠豆茶等等。食物可以讓我們從皮膚以及小便處排出溼氣,促進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另外還可以喝生薑紅糖水,或者是香菜絲瓜湯來達到透過食療去溼的目的。
2、多運動
想要更好的去溼氣,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運動。輕微的活動,我們四肢使我們身體的陽氣慢慢的恢復,那麼身體上的溼氣也會逐漸的散去。但是避免要過於激烈的進行運動,因為這樣子溼氣隨著汗排洩,身體水溼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最終溼氣也沒有去掉。
3、堅持用溫水泡腳
三伏天,因為非常的炎熱,一般我們會天天洗澡,但是很少人會泡腳,有些人可能會突然起興,想要泡腳,但是卻堅持不下去。其實天氣越熱,體內的溼氣也越重,所以泡腳就非常的重要。用溫水去泡腳,可以刺激我們的逐步當中眾多的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以及通經的作用。建議大家在睡覺之前用40度的溫水進行泡腳,不僅能夠去除溼氣,還能夠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
4、多喝薑茶
在民間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氣師的作用。在夏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姜,補補我們的陽氣。另外,生薑性辛溫,具有散寒發汗以及化痰止咳和止嘔等各種功效,如果不喜歡直接吃薑的話,可以喝薑茶。喝薑茶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去溼保健方法,並且根據調查發現,在三伏天正是最適宜喝薑茶的時間段。
5、刮痧防暑
三伏天天氣非常的炎熱,三伏天也算是夏天當中最炎熱的一個時間。而在三伏天這個時間段,溼氣也是最重的情況,人們容易出現嘔吐以及頭暈等病症。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用刮痧的方式,具體的做法是用刮痧板或者是用酒精消毒過的紗布向下的去刮我們的背部兩側,直到出現紫暗色為止,在刮的時候可以塗上清涼油,有條件的小夥伴們可以出去專門的按摩店進行刮痧,當然,刮痧也是非常簡單的一項,去溼氣方式,大家也可以在家中讓親人幫忙刮痧。
6、保證良好的睡眠
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機體自我修復,是保證機體良好運轉的基礎,是天然的祛溼藥。應當順應天時,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於11點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過一小時,還要切記貪涼,忌在溫度很低的空調屋或潮溼的地上睡覺,也不可迎窗而睡。
飲食推薦:
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和紅豆按2:1配。
做法:把薏米和紅豆洗淨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功效: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乾。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三分鐘即可。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溼,使人面色紅潤,精神氣十足。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餘廢物,起到減肥效果,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苦味菜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慾不振。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1、溼氣重的人,可以日常喝薏仁紅豆茶、竹葉茶、枸杞菊花茶、藿香茶、佩蘭茶、玉米鬚水等等。除了用有利水祛溼功效的中藥泡水代茶飲,平時還需增加體育鍛煉,促進氣血迴圈,使身體發汗,這樣就可以將溼邪從肌膚腠理中排出。
2、飲食上,應當減少攝入生冷、肥甘油膩等阻礙脾胃運化功能的食物。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陰冷潮溼的地方,以免招致寒溼邪氣。
3、祛溼,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參苓白朮散、二妙丸、八正散、五皮飲、人參健脾丸等中成藥,或是日常按揉承山、豐隆、中脘、陰陵泉等有祛溼排水作用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