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月三是佛教什麼節日+為什麼佛家過三月三

三月三是佛教什麼節日 為什麼佛家過三月三

  三月三是佛教什麼節日 為什麼佛家過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觀音齋,也是布袋和尚坐化的日子。

  佛教所謂吃素,是指不食葷腥。葷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即蔥、韭菜、大蒜(包括蒜薹)、薤(俗名小蒜)、興渠(已知洋蔥)等。此五種葷菜食之氣味難聞,護法遠離;同時,生食增瞋恚,熟食多淫慾,障礙修道。腥是指禽、獸、畜、水族等眾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帶有腥羶之味,食之與眾生結怨,障礙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兩類葷腥之物,均不應食,故曰吃素。初學佛的在家佛弟子,雖然不能立斷葷腥,但可循序漸進,逐漸斷掉。暫時,可一天吃一頓素餐,或一個月吃幾天素餐,或一年吃幾個月的素餐等等,待機緣成熟,即可全部斷掉。上述吃素的時間按排,稱之為齋期。

  布袋和尚坐化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時明州奉化僧人,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

  他身寬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大布袋,永遠也裝不滿;有時茬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把那些東西又收回袋內。布袋和尚早年在奉化嶽林寺出家,最愛遊化雪竇,在雪竇寺弘法,雪竇山由此被尊為“彌勒聖地”。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的大肚彌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由於契此的形象通常為臉帶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氣生財、累積財富的意味,而受民間信仰者視為財神供奉。

  三月三是薩滿仙門創立日

  薩滿仙門重要的節日創立日,即三月初三。

  農曆三月三是個紀念性的節日。相傳是王母娘娘的誕辰。三月三生軒轅”是黃帝誕辰。也是真武大帝誕辰,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同時農曆三月三,也是薩滿仙門創立的日子。通天教主在這一天創立了動物仙門,允許皮毛動物可以透過修煉來證得道行,積累功德,位列仙班。

  西王母,尊稱王母娘娘、天上聖母,居住在崑崙山瑤池。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原是掌管不死藥、罰惡的上古女神,現多傳為護佑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全真教的祖師。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期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

  民間相傳農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誕辰,在瑤池賀壽開設蟠桃會,是玉帝王母宴請群仙的日子。九月九是登高日,仙家期盼步步登高,早日位列仙班。在薩滿文化傳承廣為流傳,在薩滿的唱詞裡有這樣一段話;

  年年都有九月九,年年都有三月三。

  王母壽誕三月三,娘娘瑤池宴群仙。

  九月之九登高觀,步步登高列仙班。

  金珠掛滿盤龍柱,翡翠瑪瑙掛欄杆。

  群仙喜地又歡天,恭祝王母露歡顏。

  玉女對對獻壽酒,金童對對獻詩篇。

  玉帝開啟萬仙策,天下群仙觀一觀。

  有積功德八百三,有積功德到一千。

  賞罰分明記上邊,功德圓滿上九天。

  民間薩滿對農曆三月三.九月九很重視,把這兩個日子視為仙家節日。有些薩滿出馬弟子會在自家門上披紅掛綠,放些鞭炮以示喜慶,會在佛堂仙堂供奉香燭供品。還會有薩滿弟子同行之間的聚會,二神手提神鼓,口中吟唱神調,請仙下山娛樂,在喜慶中度過這一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節日意義 海南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海南三月三的節日意義

  海南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讚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也是青年們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關於海南“三月三”歷史傳說

  說法一

  "三月三"歷史悠久,上古洪水時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初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

  於是,在某年的三月初三,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後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說。

  說法二

  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隻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孃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於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

  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

  每年“三月三”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會在俄賢嶺集會,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項活動逐年擴大並傳播至海南各個黎胞居住區,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傳統節日。

  說法三

  據說“三月三”是為了紀念黎族的遠古祖先,慶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舉行的節日。

  海南三月三慶祝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在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歌舞盛會。

  節日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帶著粽子和糕點,從四面八方來到五指山一帶。白天,小夥子們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後將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巖洞口,祭拜祖先。同時,青年男子背槍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獵物,把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

  當夜晚來臨,山坡上、河岸邊,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們身著豔麗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鐲頭,小夥子腰扎紅巾、手執花傘,開始歡慶活動,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跳起了古老獨特的竹竿舞、銀鈴雙刀舞、檳榔舞、打柴舞、打獵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

  歌聲此起彼伏,通宵達旦,男女青年各坐一邊,互相傾訴愛慕之情,如果雙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贈送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夥子腰間,小夥子則把耳鈴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阿妹的髮髻上,相約來年的三月三再相會。

  在這一天,黎族人民對歌、摔跤、拔河、射擊、盪鞦韆,盡情地歡慶著,用歌聲用舞蹈表達對生活的讚美,對勞動的熱愛,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整個節日,氣氛歡快熱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時代的變遷,慶祝內容也日益多樣,但對歌、民間體育競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內容。

蘇州太湖三白,賽過陸上三鮮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

  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蘇州“太湖三白的由來吧”

  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原武進縣)、蘇州市吳中區(原吳縣)和無錫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蘇錫常三城的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白魚、白蝦、銀魚、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製作之菜餚的選料,極為注重食材的新鮮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適合在水邊或船上烹製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製作菜餚之方法,多為清蒸白灼等,強調保持食材的原味。

  簡介吳郡太湖產名食,以太湖銀魚、白魚、白蝦三味湖鮮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此說約定俗成、年代久遠、繪聲繪色。 “三白”當中會有“一銀”?漢語裡頭,銀和白,常常是一回事,比如銀髮和白髮。銀色和白色基本上屬於同種色系,太湖三白當中一定是要有叫“銀”的魚存在,一般人看到的那個叫“銀魚”的魚,論起顏色來,要比那個叫“白魚”更白。可是,這卻是一個誤會:銀魚被捕撈出水面時,它原來的銀色會立即變成白色。

  太湖銀魚

  白太湖銀魚,長二寸餘,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宋代詩人“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把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就被列為“貢品”。銀魚原為海魚,後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貴特產。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骨、無刺、無腸、無鰾、無腥味,可烹製各種佳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銀魚又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將銀魚曬成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製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製成各類應時名菜,不比鮮銀魚遜色。八十年代太湖銀魚南移滇池,西湖,成為當地的名特產。

  民間通俗的叫法:冰魚、玻璃魚,以其渾體透明、晶瑩白皙之故。古代人又把它叫做玉箸魚,因為它看上去像一根玉做的筷子(清楊光輔《淞南樂府》:淞南好,斗酒餞春殘。玉箸魚鮮和韭煮,金花菜好入粞攤,蠶豆又登盤)。還有一種叫“白小”,杜工部《白小》詩曰:“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入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其義何如。”白白的,小小的,在杜甫眼裡就像魚卵,似乎行走在魚的邊緣。對於銀魚,還有些其他說法,叫“麵條魚”“繡花針”等等。

  宋朝高承敷演的掌故說,當年,越王勾踐正在吃一種魚的時候,吳王夫差的軍隊打來,勾踐遂將吃了一半的魚倒入江中慌忙迎戰。這些被吃剩的魚在水裡變作了另一種魚,人們叫它“鱠殘魚”,即銀魚(見《事物紀原·鱠殘》)。

  太湖白魚

  二白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為貢品上貢皇庭。白魚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長,以小魚蝦為食,是太湖自繁殖魚類,一年四季均可捕獲,在六。七月生殖產卵期捕撈產量最高。《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黴,梅後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裡白”。解放後,對白魚資源進行保護,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相傳這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蘇州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帶激戰,有次還攻入蘇州城。一次,張三在湖上與清兵作戰時,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劇痛,彎腰從湖中拾起一把銀刀,向清兵殺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給鎮住了,紛紛落荒而逃。張三再一瞧手中,原來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魚,這樣‘銀刀’這個名字就叫開了。“太湖白蝦三白太湖白蝦”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用白蝦做的“醉蝦”放在桌上,蝦還在蹦跳,吃在嘴裡,奇嫩異常,鮮美無比。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乾,去皮後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藥。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後喝一碗蝦米湯,頓覺腸胃舒適,美味不盡。

  白蝦

  又名太湖秀麗長臂蝦,俗稱“水晶蝦”(白泥蝦),太湖著名水產。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甚高。據科學分析,每100克食用蝦中,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水77克以及鈣、鱗、鐵、無機鹽和維生素A等多種營養成分。白蝦是水生甲殼動物,屬甲殼綱,十足目,長尾亞目,長臂蝦科。屬淡水蝦類,白蝦殼薄,生時通體透明、晶瑩如玉,略見棕色斑紋,死後變白色,因此得名。太湖白蝦:頭有須,胸有爪,兩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長在水草繁茂、風平浪靜的開闊淺灘處,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機殘渣和弱小無脊椎浮游生物為主要食料。生長期一般為一年左右。白蝦沒有專門汛期,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蝦產卵旺季。也是捕撈旺季,此時的蝦腹中蝦籽飽滿,漁民稱“蠶子蝦”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白蝦的吃法很多,名目繁多,各有特色,鮮食有鹽水、油爆、蝦片、蝦仁、蝦圓、蝦卷、蝦仁可做成蝦仁炒蛋、蝦仁羹湯、石榴蝦仁、碧螺蝦仁、用作配料的菜則更是不勝列舉:蝦肉餛飩、餃子、饅頭、蝦絨蛋球、蝦珠鯽魚、薺菜蝦餅、孔雀蝦蟹等百十道名菜。我國民間久有“死蝦泛紅”之說,太湖白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在國際市場上,太湖蝦米被奉為水產珍品,供不應求,往往作為主菜的高階佐料。


三月節是哪個民族節日 哪個民族三月

  三月節是哪個民族過的節日 哪個民族過三月三   三月三,是漢族上巳節,也是壯族、侗族、布依族、黎族、仡佬族、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報京侗族三月三   關於“三月三”的來歷,貴州報京侗族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美麗靈巧的侗家姑娘良英,愛上了寨上勤勞樸實的貧後生橋生。良英的父母 ...

布依族三月是什麼節日 布依族怎麼三月

  布依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布依族怎麼過三月三   “三月三”原本是布依族祭祀山神的日子。傳說農曆三月初三這天,是三王神的生日。這天,他要放出各種蝗蟲和螞蚱來損害莊稼,所以人們要掃寨和祭神,求山神開恩,過去布依人在掃寨趕鬼後的幾日內實行封寨,外人不得進村,否則即被認為是破壞掃寨,必須出錢重新掃寨,並向村人謝罪 ...

三月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哪個民族三月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哪個民族過三月三   三月三,同時又是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流行在壯、侗、布依、水、仫(mù)佬、毛南、苗、瑤、畲(shē)等民族中間。三月三這一天有很多的節日習俗,不同的地區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節日的叫法和習俗自然也大相庭徑,其中以壯族為典型。   三月三 ...

三月佛教什麼日子 三月佛教什麼節日

  三月三佛教什麼日子 三月三是佛教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布袋和尚坐化日。   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千萬化身之一,他體態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開,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平生好學,善吟詠、偈語。因伸張正氣,勸人為善,常給群眾帶來歡樂、除卻煩惱,亦稱“歡喜和尚”。   他雖是菩薩,但他好像離我們又很近,生活在我們當中 ...

農曆三月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三月的民族有哪些

  農曆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過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   壯族、黎族、苗族、瑤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漢族等。農曆三月三又叫上巳節,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 ...

三月是什麼節日 我國哪些少數民族在三月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三月三上巳節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採蘭,穿上漂 ...

畲族三月是什麼節日 畲族三月的習俗

  畲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畲族三月三的習俗   農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三前後,畲民聚集的地方張燈結綵,旗蟠飄揚,鞭炮震天,身著節日盛裝的畲族人民從大村小寨潮水般擁來,山歌對唱、祭祀舞蹈、民俗表演、體育競技等活動熱鬧月卜凡。   畲民對畲族三月三的重視程度,與春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年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