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言:
三,泛指多次。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出自漢代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聲。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滔滔不絕。
示例: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三緘其言。
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有兩種解釋:
(1)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恥,即是“恥辱”的意思。“言過其行”,說大話,卻不能做實事。君子以“言過其行”為恥辱。
(2)恥,不敢盡之意。過,欲有餘之意。全句意為:君子說話不能太絕,做事要留餘地。
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出自《論語》“憲問篇”。
1、寸草心指兒子的孝心,三春暉指母親的恩情。意思是,母親的恩情極大,像春天的陽光之於小草,是怎麼也回報不完的。
2、原文: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聽其言而觀其行,指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出處:《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典故: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後,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現弟子宰予 ...
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思是:君子把說得多做得少視為可恥。——出自《論語》:憲問篇第十四。恥,本義是羞愧(慚愧),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誇 ...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多。”意思是“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該文言文句段來自墨子的《多言何益》,全詩如下: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以時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重點句“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 ...
意思為要先做後說,實事求是的說,不要先揚言放出大話,結果卻沒有做到;告誡人們不要說大話,要言行一致,慎言慎行;應該解釋為: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
選自《論語》中《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 ...
1、即以其言應詔的意思是就按照他說的回答皇太后。
2、【原句】: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3、【出處】:後漢書·列傳·左周黃列傳
4、【後漢書】:《後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 ...
1、《論語》中,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2、語出《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原文是: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譯成現代漢語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3、孔子的這句話極為精煉,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 ...
“其言昭昭,其行灼灼”意思是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出自《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孟子》亞聖的手筆,是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