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元節為什麼要放河燈+中元節放河燈有何寓意

中元節為什麼要放河燈 中元節放河燈有何寓意

  中元節為什麼要放河燈 中元節放河燈有何寓意

  中元節放河燈既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這項古老的習俗大約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當時只是僧人在放生池裡放河燈,後來流傳到民間。成為人們表達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的美好習俗。

  宋代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放河燈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為了投胎,往往會拉人下水讓其溺死,來換取自己投胎的資格。民間就用“放河燈”的方式為它們超度,希望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間。傳說二是,人間的河與豐都鬼城的河相連,人們把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地藏王菩薩說的話都透過河燈,帶到陰間。

  河燈的製作:

  建議:使用環保透光性強,且防水的材料,如蠟光紙!不贊成過塑的紙張。

  製作河燈的工藝和原材料都特別簡單,廢舊的彩紙、煙盒、紙杯都可以。方法是將彩紙剪成正方形,然後將四角折向中心,再將四角開啟,幾個回合下來,一個漂亮的小“烏篷船”就做成了。用紙杯製作的方法更簡單,只要在四周粘上紙瓣,就是一個簡單的“河燈”。

  河燈最早起源: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侷限,較長時間,中國先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臺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兇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中元節要吃什麼?中元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們要祭拜先祖,有些地方還要舉辦家宴,供奉行禮,有些地方是在農曆7月14這天就開始舉辦家宴。這天除了要放河燈、上墳外,也有飲食的習俗,那麼中元節吃什麼呢?

  中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瀨粉

  在廣東地區,中元節有吃瀨粉的習俗,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中元節吃瀨粉,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餃餅

  江浙地區,中元節他們都會吃“餃餅”,這是一種類似春捲的食物,是江浙一帶傳統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區隨處可見的傳統小吃。他們還會吃另一種食物,叫做“扁食”,其實就是一種餛飩,這種餛飩皮比較薄,形狀狹長。

  吃鴨子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蒸麵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麵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孃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做茄餅

  每到中元節這天,人家家戶戶做茄餅,傳說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乾糧。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鴨子

  中國大多數地區,中元節他們都會吃鴨,中元節也就是“鬼節”,而鴨的諧音就是“壓”,寓意著鎮壓邪氣。而中元節真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吃鴨也可以降火清熱。

  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做花饃的活動。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七夕節要做什麼?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在人們把每個節日都過成情人節的現在,七夕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情人節”。但是,比起秀恩愛,七夕“乞巧”這一習俗其實更加源遠流長。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節習俗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搭制香橋,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襬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面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向著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拜魁星

  相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民間謂為"魁星主文事"。

  "拜魁星"儀式亦在月光下舉行,在閩東一帶, "七夕"這晚,天井裡往往擺上"拜織女"、"拜魁星"二張香案,仕女聚會一堂,又被分為兩個面面相對不同性別的小天地,非常熱鬧有趣。

  吃巧果

  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裡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裡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一邊吃著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迎仙

  農曆七月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

  穿針乞巧

  民間每逢七夕,婦女都要做對月穿針線等遊戲,向織女乞求智巧,稱“乞巧”。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

  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著七夕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結紮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女子們七夕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手端一碗清水,將剪好的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此外,女子們還舉行穿針走線、剪窗花等比賽活動,看誰手更巧。

  求子

  古時候的婦女不僅會向觀音求子,在七月初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傳說織女跟牛郎是生活孩子的,還不止一個……)。

  怎麼求呢?比如做個小胖娃娃的形象的泥偶擺在家裡祭拜或者在七夕前幾天就種下一些慄米種子、綠豆種子、小豆、豆芽、小花、小草的種子,細心照顧讓他們長出嫩芽,預示著多子多福。

  拜"七孃媽"

  在閩南,香港臺灣,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孃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

  這天,臺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孃媽廟酬謝,答謝"七孃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臺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孃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

  閩臺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藥使君子和石榴。


七夕吃什麼?七夕的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哪些?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合了乞巧習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習俗。七夕節除了浪漫的愛情文化之外,傳統美食也有很多。   七夕節的傳統美食   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 ...

萬聖糖果的意義 萬聖除了糖果還吃什麼

  萬聖節要糖果的意義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和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萬聖節當晚是一年裡最“鬧鬼”的時候,當天晚上的習俗便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仿 ...

2021萬聖吃什麼 2021萬聖為什麼吃糖

  導語:萬聖節到了,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萬聖節的氛圍呢?其實沒有往年那般熱鬧,畢竟現在還是疫情頻發期,大家能夠少出門還是少出門罷,那麼2021萬聖節要吃什麼?萬聖節傳統食物有哪些?萬聖節為什麼要吃糖?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2021萬聖節要吃什麼   熱蘋果西打   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 ...

今年的感恩吃什麼 今年的感恩傳統食物哪些

  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確切的說是西方節日。雖然感恩節是美國的節日,但是很多中國人也漸漸有了過感恩節的習慣,那麼感恩節的美食習俗有哪些呢?   火雞   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於北美洲的野禽,後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隻可重達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雞肚子裡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 ...

情人互送禮物嗎 情人送巧克力什麼寓意

  很快情人節就要到了,在這個充滿愛意的節日要不要送禮物給對方來個驚喜的?在情人節這天的時候送巧克力有什麼樣的寓意?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情人節要互送禮物嗎   應該互相送禮物。   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 ...

202x寒衣不要給祖父燒紙 寒衣給過世祖父燒紙什麼時候最合適

  寒衣節作為比較重要的祭祀節日,人們對於這個的關注還是蠻高的,這不眼見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寒衣節了,所以2022寒衣節要不要給祖父燒紙成了大家最愛討論的,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寒衣節給過世祖父燒紙什麼時候最合適。   2022寒衣節要不要給祖父燒紙   看地方的講究。   寒衣節要不要給祖父燒紙是很多友 ...

臘八喝臘八粥寓意

  1、祭祀祖先。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   2、贈送親友。鄰里鄉親,親戚朋友之間,也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在互相品嚐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