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秋節的風俗+中秋節有什麼風俗和意義
中國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什麼風俗和意義
中秋節的風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觀潮
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燈
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中秋節的意義
1、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這又是情感釋放方式。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兵荒馬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天各一方。在淒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愁,於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幹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群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髮於夏商周之時,並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於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5、許願
再次,該節日也可以成為一個許願的節日。當然,這裡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透過在節假日對於月亮許願,如事業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當然,我們不應當用這種功利來交換對於祖宗的祭拜吧!當你對祖宗的祭拜是出於真心的話,我相信心誠則靈,那你許的願望,在今後的實踐當中必然是能夠實現的。但如果你是懷著虛情假意來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你會後悔莫及!
“萬里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
在中國,明月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星體,它負載著悠久的神話傳說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明月夜、短松崗”的追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懷想,在遊子的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兒女,是愛人,是千山萬水無法阻隔的濃濃親情。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總之,根據史籍的記載,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於農曆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漢辭網認為,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習俗
賞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祭月
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它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祭月,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玩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中秋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中秋燃燈的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觀潮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中秋節詩句欣賞: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__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__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__李商隱《嫦娥》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__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__晏殊《中秋月》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__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關於中秋節的風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是與月亮有關,如賞月、吃月餅、祭月、走月等等,還有一些地方在中秋節有玩花燈、燃燈、觀潮的習俗,中秋節是一個代表著團圓的日子,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視。
中秋節是少不了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的。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記憶中,小時候就盼著過中秋節,因為感覺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而且中秋節的晚上可以和家人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還可以吃到平時早就想吃的水果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最重要的是可以聽老人家講好聽的故事。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在有一些地方,中秋節的晚上,要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然後點燃紅燭,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拜祭完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是有講究的,全家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塊,而且大小要差不多,剛好把月餅分完。
有一些地方在中秋節的晚上,要燃燈,也有玩花燈的,一到晚上,各樣各式的彩燈讓人眼花繚亂,做燈的人都是仿照各種農作物和一些瓜果蔬菜的樣子做出來的,所以有芝麻燈、蛋殼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一些鳥、獸、花樹燈等。
在浙江一帶,中秋節還有觀潮的習俗。觀潮可謂是中秋節的一大盛事,早在漢代的史書上就有記載。現在的中秋節,已經被國家定為法定節假日,不但中國重視中秋節,在國外的一些華人和華僑也都會過中秋節。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 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月光馬兒
明清時期月神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這個時期,人們供奉繪有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也叫“月光馬兒”。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Ο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舞火龍
舞火龍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燃寶塔燈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 中秋燈與元宵燈不大相同。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為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拋帕招親
山東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是夜,於廣場中搭一彩臺,佈置成月宮景狀,並設玉兔、桂樹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歡慶歌舞之後,姑娘們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如有觀眾接得的手帕與“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臺領獎。有些未婚的小夥子在交還手帕時,若受“嫦娥”喜歡,則可以戒指相贈。此後,雙方可以交友往來,情投者便喜結良緣。
偷菜求郎
在臺灣,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妝飾美麗的女子踏著月光,往別人菜圃中偷摘大蔥及蔬菜,偷摘到之後便預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臺灣有“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之諺語。
竊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床,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雲".在衡陽,凡是村裡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裡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 ...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中秋節這天人們都在做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中秋節這天人們都在做什麼
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以下習俗: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 ...
泉州中秋節的風俗都有哪些 泉州中秋都吃什麼
泉州人是很講究家族團結的,因此中秋節對於泉州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本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就有很多,而泉州人又是注重吃喝玩樂的主,所以泉州特色的中秋節習俗真是多種多樣。那麼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泉州中秋吃什麼?
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遊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遊筍江 ...
廈門中秋節的風俗都有哪些 廈門中秋的傳統美食有什麼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很溫暖的節日,說起中秋總是會想要要和家人團聚賞月,這一個節日表現了中國人對家庭的概念,而且因為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有相似的習俗,也會有自己獨有的特色。那麼廈門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廈門中秋的傳統美食?
廈門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博餅
在中秋佳節,廈門人除了吃月餅、賞明月 ...
金華中秋節風俗都有什麼 中秋節還有什麼別稱
中秋月圓寓意著閤家團圓,因此中秋節也是眾多中國人很喜歡的節日,並且中秋的特色美食月餅也是年年都出新花樣,但除了我們熟知的那些月餅之外,其實全國各地的月餅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而且習俗也很不同。那麼金華中秋節風俗有什麼?中秋節還有什麼別稱?
金華中秋節風俗有什麼
點香球
點香球是義烏人在中秋節的必 ...
寧夏中秋的風俗有什麼 中秋節的特點有哪些
寧夏的全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也就是說寧夏這個地方大多都是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過節的方式和節日的寓意大多與我們的傳統節日不一樣,雙方的習性和信仰不同,也就有著很大的差別。那麼像寧夏中秋的風俗有什麼?中秋節的特點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寧夏中秋的風俗有什麼
寧夏為回族自治 ...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在中秋節這天,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那麼,對於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你知道多少呢?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1.吃月餅
在中秋節這一天,吃月餅是最常見的習俗了。月餅在古時候是用來祭祀月神的物品,“月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