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古裝劇,裡面經常能看到兩人行“作揖禮”以表示感謝和尊敬。“作揖禮”也叫“拱手禮”在中國禮儀文化中國拱手禮的歷史悠遠,如今我們都是以握手或打招呼的方式表示。但是你知道“拱手禮”的意思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拱手禮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採用了。古人透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國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肉體親近。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禮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個人而言,體現了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和素質,對於社會而言,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的一個真實反映。中國人自古崇尚禮儀,有深厚的禮儀制度,而隨著社會的進展,一些傳統禮儀漸漸被忽略,對於禮儀之邦的國家來說,一些優秀的中華禮儀還是需要我們重視和發揚。
“拱手禮”也許不適用於對長輩,但對待長輩也絕非全部是磕頭。古人禮儀煩瑣,僅一個“叩禮”就可以演繹出無數種叩法,所謂“三跪九叩”,恐怕連民俗專家也未必能演示出原來的真面目,何況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而“叩禮”在喪事、喜事、皇宮禮儀、社交禮儀中均有不同表現,即便是真正的民俗專家、民俗學者,恐怕也未必能知曉全部。
古代行拱手禮,身體和手都不動。現代行拱手禮,身體立正,兩臂如抱鼓伸出,雙手在胸前抱舉或疊合,自上而下,或內而外,有節奏的晃動。當對方拱手時,受禮者也應以同樣拱手錶示友好。
在我國,拱手致意通常用於以下場合:
每逢重大節日,如春節等,鄰居、朋友、同事見面時,常拱手為禮,以表祝願;為歡慶節日而召開的團拜會上,大家歡聚一堂,互相祝願,常以拱手致意。婚禮、生日、慶功等喜慶場合,來賓也可以拱手致意的方式向當事人表示祝賀。雙方告別,互道珍重時可用拱手禮;有時向對方表示歉意,也可用拱手錶示。
溫馨提醒:
拱手致意時,往往與寒暄語同時進行,如:“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請多多關照”,“節日快樂”,“後會有期”等等。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中國禮儀以周為最,中國古代一般推行周禮。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祀先師、先王、聖賢;鄉飲、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在對禮儀的瞭解中,不僅僅個人的行為舉止對禮儀有影響,個人的形體儀態其實也有很多的關係。完美的妝容,適當得體的服飾,也是評判個人禮儀的重要方法。下面,就讓我們到中國禮儀文化中瞭解個人形體儀態的端正吧。
1、化妝的禮儀
化妝的基本原則
(1)化妝要視時間場合而定。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只能允許工作妝(淡妝)。濃妝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遊或參加運動時,不要化濃妝,否則在自然光下會顯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由於文化、膚色等差異,以及個人審美觀的不同,每個人化的妝不可能是一樣的。切不可對他人的化妝品頭論足。
(3)不要在他人面前化妝。化完妝是美的,但化妝的過程則實在不雅觀。
(4)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這不僅不衛生,也不禮貌。
(5)弔唁、喪禮場合不可化濃妝,也不宜抹口紅,保持素顏,也可化淡妝。
2、髮型要與服飾相協調
與禮服相配:女士在比較莊重的場合,穿禮服時,可將頭髮挽在頸後,顯得端莊、高雅;最好剪短髮,以免頭髮飄來飄去。
與連衣裙相配:如果穿v字領連衣裙,就可將頭髮盤起,如果穿外露較多的連衣裙,可選擇披肩發或束髮;與西裝相配:因西裝給人以端莊整潔的感覺,髮型也要梳得端莊、大方,不要過於蓬鬆。
3、不得在公共場合修剪指甲
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需要握手。手是儀容的重要部位。一雙清潔沒有汙垢的手,是交往時的最低要求。要經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長度不應超過手指指尖。修指甲時,指甲溝附近的“暴皮”要同時剪去,不能以牙齒啃指甲。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在任何公共場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觀的舉止。
4、體毛必須修整
鼻毛不能過長。過長的鼻毛非常有礙觀瞻。可以用小剪刀剪短,不要用手拔,特別是當著其他人的面。腋毛在視覺中不美觀也不雅觀。白領男士和女士應有意識地不穿暴露腋毛的服飾。女士在社交活動中穿著使腋窩外現的服裝,必須先剃去腋毛,以免有損整體形象。在社交和公務場合,男士不得穿短褲,不得挽起長褲的褲管。女士在穿裙裝和薄型絲襪時,如露出腿毛,應先將其剃掉。
5、保持牙齒清潔
牙齒是口腔的門面,牙齒的清潔是儀表儀容美的重要部分,不潔的牙齒被認為是交際中的障礙。在社交場合進餐後,切忌當著別人的面剔牙,可以用手掌或餐巾紙掩住嘴角,然後再剔牙。如果口腔有異味,必要時,嚼口香糖可減少異味,但在他人面前嚼口香糖是不禮貌的,特別是與人交談時,更不應嚼口香糖。
中國的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就已十分完備,周代的禮儀制度被後世奉為“古制”,其基本內容延續了幾千年。
《周禮》中確定了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基本結構,將“禮”劃分為五類,稱為“五禮”:
吉禮
即祭祀之禮,為敬奉神與鬼的典禮,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廟等禮儀活動。
凶禮 ...
一 、關於慶壽
壽,是生命在時間上的概念,是生命長久之稱。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六十歲以上才可稱為壽。
二、 慶壽的功能
1、慶壽禮儀是體現人類自身尊嚴和價值所在;
2、慶壽禮儀是尊老敬賢的美德,在家族、社會的體現;
3、慶壽禮儀是對老人在家族、社會存在價值的肯定;
4、慶壽禮儀 ...
1、認識的發展觀.從前的飲食強調吃飽,現在的飲食強調吃好。
2、認識的根本的目的與任務.強調從感性到理性,強調認識運用於實踐。
3、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吃好與吃飽是個實踐的過程。 ...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
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
春節的習俗,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浙江各地的風俗與全國一樣,新春佳節也特別隆重、熱鬧、慶祝活動以吉祥為核心,豐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風俗。初一必講吉利話,《西湖瀏覽志》載,明代杭州等地春節每家每戶在廳堂上把柏樹的枝杆插在柿餅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應百事大吉之句,因為柏、柿、 ...
孝道思想,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十三經》 中的 《孝經》 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準則。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 ...
1、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
2、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
3、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