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冬至風俗有哪些

中國冬至風俗有哪些

  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吃七巧果

  每逢傳統佳節,美食必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春節與水餃、端午與粽子、中秋與月餅等,七夕節自然也有它獨有的美食——七巧果。七巧果又稱“乞巧果子”,《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並會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樣。據記載,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經有七巧果出售了。

  種生

  這是一個較為古老的習俗,又稱“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有的地方也叫“泡巧”。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幾層土,並種下粟米,讓它長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上一些小茅屋、花草在上面,做成小村落的樣子,稱為“殼板”。有時也將綠豆、小豆、小麥等種入碗中,等它長出嫩芽,再用紅、藍線紮成一束。

  為牛賀生

  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讓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來,使得牛郎能夠藉助牛皮過天河見織女。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在七夕節這一天,兒童會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以此祭奠老牛,表示出對老牛的敬重。

  祭拜織女

  這個活動基本上都是女性參加,七夕節的晚上,在月光下襬好桌椅,並在桌子上放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物品。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著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

  穿針乞巧

  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在漢朝就有所記載。《西京雜記》中提到:“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在七夕節這天,每家每戶的女子都會走出家門,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透過穿針的方式乞巧。

  曬書曬衣服

  曬書曬衣服在古時非常流行,有記載司馬懿原本為避禍裝瘋,結果因曬書被抓,可見在古代曬書曬衣服是多麼流行的事情。不過這種習俗到了魏晉時期成為豪門炫耀財富的機會,因此也招來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鄙視。

  拜魁星

  這個習俗和浪漫的七夕節沒有太大的關係。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古代士子考中狀元會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這裡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在古人看來魁星主考,為了能金榜題名在這一天讀書人會祭拜魁星。

  七夕節的傳說:牛郎織女的傳說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而牛郎是一個孤兒,他勤勞但貧窮,與老牛相依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迴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

  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

  農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中國元旦節有哪些風俗 歌舞昇平歡慶新年

  眾所周知,元旦,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許多國家都有歡慶元旦的各種習俗,我國也將元旦定位為法定節假日。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關於元旦節的風俗。

  元旦風俗之一元旦是個國際性的節日,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義為一年中最開始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元旦節的習俗有吃餃子,吃年糕,賞花燈和祭祖,還有就是放鞭炮,當然現在很多地區為了保護環境已經明文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重點是團圓。

  元旦風俗之二元旦是個團聚的節日,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人們會自發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等活動,演變至今,我們能經常在電視臺裡看見元旦的聯歡晚會,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許多學校、公司或者集體,都會組織類似這樣的活動,一同慶祝元旦的到來。

  元旦風俗之三在我國民間,現在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較為常見的元旦節日飲食有餃子和年糕,不僅好吃還有許多美好的寓意,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生活美滿。除此之外,民間還有元旦祭拜的風俗,大家在這一天祭拜神明,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閤家平安,也是感恩先人的貢獻,弘揚中國傳統美德。


元旦的風俗哪些 中國元旦的風俗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元旦的風俗有哪些,中國元旦的風俗。   1、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   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 ...

南方冬至節的風俗哪些

  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 ...

中國五一勞動節哪些風俗

  1、五一期間無論是央視晚會的大型表彰,還是各個政府機構、社會團體等,都會對優秀工作者進行表彰。   2、無論是網路電商還是線下實體店,都會舉行大型促銷活動,刺激消費。   3、對於工作者來說,想休假旅遊的機會很少,五一勞動節的3天小長假,不少人選擇出遊。   4、經常的忙碌狀態不利健康,五一期間不少人會選 ...

冬至節的風俗哪些

  1、祭祖: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2、吃冬至團:在南方一些地區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 ...

中國春節最重要的風俗哪些

  1、貼春聯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亦稱春聯。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 ...

中國春節的風俗哪些

  1、忙年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間稱為“小年”,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了。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間傳統的小年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 ...

中國清明節的風俗哪些

  中國清明節的風俗有:踏青、植樹、掃墓祭祖、放風箏、插柳等。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