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髮展,中西方文化邁向融合,瞭解南方小年的時候有哪些特點,對於傳統節日的傳承來說,是有必要的,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並愛上南方小年類似的節日了,在生活中這些節日也越來越有儀式感。
南方小年風俗介紹
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年是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的,在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人在小年這一天會吃年粽、米餅、荸薺、湯圓等。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江南很多地方的風俗是在廿四夜吃糰子,不過因為南方所指的範圍很廣,所以不同的區域也會有差別。比如在過小年這一天,南寧人會吃年粽,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方會做米餅,在老福州地區荸薺是祭灶的必備食物,而惠州會吃湯圓。
吃麻糖辭舊迎新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有二十四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帝,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
吃麵食祈求豐年到來
農曆臘月二十四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吃麵食,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麵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吃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吃九層糕
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節“補冬”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著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祭祖: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2、吃冬至團:在南方一些地區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3、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
4、用九層糕祭祖: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5、喝羊肉湯: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雲南立夏節的風俗
1、特色文娛演出:除唱滇戲、花燈外,還有耍龍、舞獅、跑驢、民族歌舞等各種文藝節目的表演。
2、熱鬧的集會:屆時,澄江以及呈貢、晉寧、昆明等地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群眾數萬人相邀前來聚會,西龍潭近旁的山腳、路邊還搭起臨時綵棚、攤點,買賣土產百貨、食品茶水,十分熱鬧。
3、送銅牌: ...
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民間習俗
1、喝臘八粥
煮臘八粥、喝臘八粥是最主要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也叫“福壽粥”,是以很多種瓜果、豆、米等五穀雜糧煮成。各地區所用材料不一。根據口味,還有甜、鹹之分。部分地區還有用臘八粥祭祀的習俗;佛教用臘八粥供佛;部分寺廟還會煮臘八粥分給信徒吃。
...
七夕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風俗有哪些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 ...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在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 ...
元旦節的風俗 元旦節的風俗有哪些
元旦節的風俗有有: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堆火等慶祝活動。而現代元旦風俗比較簡單,通常為張貼“歡度元旦”。
古代中國元旦古代風俗
古代元旦是農曆正月初一,是為了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 ...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吃七巧果
每逢 ...
中元節日的習俗是什麼 中元節的風俗有哪些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燒街衣
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