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在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食巧果

  食巧果是七夕節的習俗.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道:“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明代文學家何景明也有詩寫道:“楚客羈魂驚巧夕,燕京風俗門穿針。”七夕這一天大概沒有什麼是不寓意於巧的,因而也有巧果,即用麵粉條做成花式的油炸食品。《北京歲華記》記載:“七夕宮中最重,市上賣巧果,人家設宴,兒女對銀河拜。”大概就是取合於巧夕的意思。江蘇崇明一帶,七月七這一天吃餃餌,用面裹餡油炸後食用,名叫吃巧。武進士及大夫之家留下的傳統習慣,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誌時令。在吳地,七夕之前,市場上就已經有巧果出售了,是用麵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這種節日習俗始於漢代,盛行於南朝期間,是最早的乞巧方式。穿針分為兩種,一種是七夕當晚,姑娘們聚在月光下面,藉著月光穿針引線,哪位姑娘可以穿過去,便是得巧了。 另一種是在七夕那天的中午,姑娘們將針投在水面上,觀察針在水中的影子,來看自己是否得巧,這被稱之為浮針或投針。

  最早的穿針、浮針以及投針都是在月下進行,乞巧活動都在七夕當晚舉行。隨著習俗的不斷髮展,當中有些習俗發展為在七夕中午進行,以觀測太陽投射的影子。早先的月下穿針,是伴隨著穿五孔針、七孔針、九孔針的傳說,乞巧活動將女紅才藝與遊戲化的競賽結合在一起,充滿了競技的意味,在比賽過程中得到巧,也有實至名歸之感。而後代的浮針、投針,則更似占卜,是否得巧更多取決於運氣,這使得許多小姑娘都產生了患得患失的感覺。

  蜘蛛乞巧

  蜘蛛與七夕乞巧關係頗深。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秋初,蜘蛛正活躍,要它織網,一般不會令姑娘們失望。二是蜘蛛織網,織女織布,同是巧手。女子們看不到織女織的布,那麼就看看蛛網,希望能得到某種啟示,某種靈感,或感受到蜘蛛織網的靈妙之氣,使自己的織布之技,有所提高。三是古有“蜘蛛集而百事喜”之說,民俗中有蜘蛛預兆喜事的說法,乞巧時用蜘蛛,也可增加喜慶氣氛。用蜘蛛驗乞巧結果,也有諸多不同。

  拜魁星

  舊時讀書人有拜魁星的習俗。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遊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乾果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一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麼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地祭拜。

上巳節的風俗有哪些 上巳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上巳節的風俗有哪些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三月三舉家出遊:三月初三,舉家出遊,有的人家帶著酒菜在郊外野餐,而這時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開放的時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說法,在城市內蟄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春暖乍寒,人們走向郊外成了“三月三”的一個活動了。

  放風箏:“正是人間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三月初三還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人們也認為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戶外活動,所以三月初三放風箏。

  三月三情人節:在少數民族內仍保留三月三情人節的習俗。比如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

  上巳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三月三”節日依舊在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黎族、畲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流傳。

  最典型的當屬壯族,每年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都會放假兩天。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上巳節各個民族的活動

  漢族:上巳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一個節日。古代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水邊洗滌汙濁,以祓除不祥,稱為“祓禊”。除在水邊祭祀、沐浴之外,人們還宴飲行樂、踏青郊遊。

  壯族:“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

  侗族:上巳節這天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上巳節這天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同時還聚集一起盤歌、跳舞,紀念這一節日。

社日節的風俗有哪些 社日節又叫什麼節

   社日節的風俗有哪些?

  1、社祭,具體做法是用各種食材來祭祀土地神。社祭時大多以酒糕、雞豚來奉祀社神,但也有的地方用其他祭品。社祭時的社飯雖然根據區域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食材,但是寓意都是一樣的。

  2、聚餐,祭祀儀式結束後,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聚飲也是許多地方的習俗,如黃州、武昌、蘄水、黃岡、沔陽等地皆有此俗。

  社日節又叫什麼節?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祭灶哪些活動 祭灶哪些流程

  祭灶節跟我們生活的聯絡是比較密切的,祭灶節在民間是有很多傳說的,灶神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飲食之神,在社會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每當節日來臨時,人們就會祭拜祈福,希望生活越來越好,家庭更加和諧穩定。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祭灶節都有哪些流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飲食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人們喜歡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哪些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導語:在當今社會,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 ...

北方立冬的習俗哪些 立冬北方的民間習俗哪些

  北方立冬的習俗有哪些 立冬北方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 ...

潮汕地區風俗哪些

  1、作為具有顯著特徵的族群,潮汕人的七夕節既沿循中國歷史文脈而又別具地方特點,其中既有包括傳承中華民族尊老重孝美德的“走仔節”,又有潮汕本土特色的“拜公婆”、“出花園” 等風俗。   2、七夕亦稱“乞巧節”、“女兒節”,是具有豐富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又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民間傳說,更為七夕增添了神秘浪漫的 ...

七夕哪些風俗 七月初七哪些傳統風俗

  七夕有哪些乞巧風俗   1、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   2、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3、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4、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 ...

的傳說 故事哪些

  乞巧節的傳說 乞巧節故事有哪些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的流傳和加工完善,最終形成了婦孺皆知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織女是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女兒,她天天機杼不停,為天上紡織雲錦。牛郎為河南南陽人,名為靈兒。 ...

的古詩哪些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