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具有顯著特徵的族群,潮汕人的七夕節既沿循中國歷史文脈而又別具地方特點,其中既有包括傳承中華民族尊老重孝美德的“走仔節”,又有潮汕本土特色的“拜公婆”、“出花園” 等風俗。
2、七夕亦稱“乞巧節”、“女兒節”,是具有豐富內涵的中國傳統節日,又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民間傳說,更為七夕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
3、潮汕人七月七有“拜公婆”的習俗。這裡的“公婆”非指小孩的公公與婆婆,而是指傳說中孩童的保護神。
4、潮汕人為年滿十五歲的孩子“拜公婆”辦“出花園”成人禮,亦多選在七夕這一天。孩童在父母等長輩的守護下幸福成長,就猶如生活在“花園”裡一樣無憂無慮,而到了十五歲“出花園”後便開始邁入青年時期了。
有孩子“出花園”的人家會宴請族親賓客,而孩子在“出花園”當天則要穿新衣、紅屐和吃公雞頭。
這一“出花園”禮俗蘊含了多重意義:一是 “孝悌”,透過筵請族親,讓孩子懂得感恩長輩們對自己的養育與呵護;二是“乞巧”,透過吃公雞頭,寓意獨佔鰲頭,寄望兒女成年後能出類拔萃,成為棟樑之材;第三是透過“拜公婆”儀式,“宣告”爛漫孩童時代的結束,必須逐漸學會明白世情俗理。
乞巧節的傳說 乞巧節故事有哪些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的流傳和加工完善,最終形成了婦孺皆知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織女是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女兒,她天天機杼不停,為天上紡織雲錦。牛郎為河南南陽人,名為靈兒。父母亡故後便同兄嫂度日。嫂子馬氏很刁蠻,強迫靈兒單過,只分給他一條瘦弱的老牛。有一天老牛口吐人言,告訴牛郎夜晚藏到茶豆架下,就可以看到天上仙女在天河中沐浴。那個連續七夜偷看你的仙女,便是願意與你成親的妻子。就這樣,牛郎乘著老牛拉的車,上天接回了織女。夫妻兩人男耕女織,生活美滿,三年內,織女生下了一雙兒女,男的取名金哥,女的取名玉妹。不料,七月七日這天,王母娘娘發現織女下凡併成了親,勃然大怒,便率天兵天將把織女強行捉迴天庭。牛郎挑起一付羅筐,將金哥玉妹提起,穿上已經死去的老牛的皮製的鞋,騰空而起,緊迫不捨。王母娘娘望見此景,便拔下一根金簪,往身後一劃。頓時,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把牛郎織女人隔兩岸,只能遙遙相望,無法團聚。後來,玉皇大帝聞知訊息,可憐一家人不能團圓,就特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相會一次:屆時,喜鵲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他們—家就在橋上相會: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世人廣為傳唱、北宋詞人秦觀《鵲橋仙》哀婉的唱詞使牛郎織女的故事更為世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纖雲弄巧,飛星流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寸,又豈在朝朝暮暮!
李煜七夕賦詩招禍的故事
南唐後主李煜因七夕時節賦詩,竟招來殺身之禍。
開寶八年,南唐被北宋所滅。李煜及家人以俘虜的身份被押往汁京,名義上被宋太祖封為左千牛衛將軍、違命侯,實際上從此以後,李煜過著寄人籬下艱難屈辱的日子。宋太祖經常把他召到身邊,讓他與宋朝的文人比試作詞。由於李煜的詞作水平非常高,北宋學者無人能及。這使得宋太祖十分惱火,便經常諷刺他說:“再會做詩,也只是亡國之君。”這時的李煜總是倍感屈辱。不僅如此,李煜在北宋生活期間,雖然隨身攜帶了一些錢財,但是他心地善良,南唐以前的許多臣子找他借錢,他都非常慷慨地贈與他們,漸漸地,他從南唐帶來的錢花光了,為了養活家人,李煜只好硬著頭皮去找宋太祖借。宋太祖最開始還施捨給他一些生活費,後來次數多了,宋太祖就不再那麼慷慨了,只是象徵性地施捨給他一些,這使得李煜的生活舉步維艱。而更讓李煜難以忍受的是,繼承太祖之位的宋太宗趙光義覬覦小周後的美色,經常叫小周後到自己寢宮侍寢。每次回來,小周後都會在李煜面前淚流滿面。面對著傷心的愛人,李煜為自己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悲哀——身為一國之君,他不能保住一國的人民;身為一個男人,他連自己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李煜的內心將是多麼的淒涼和悲憤!
978年,南唐舊臣徐銥奉宋太宗之命去探望李煜。李煜見到了自己的舊臣,不禁感慨自己寄人籬下的生活。這話被徐鉉稟報給宋太宗,宋太宗聞後十分生氣,心想:“好你個李煜,我對你不薄了,不僅沒有下令殺了你,而且還供養著你的全家,你還不知足,還一再抱怨。”當年七月七日李煜生日那天,李煜將跟隨自己到北宋的宮女們都叫到一起相聚,聚會上他含淚吟誦自己的絕筆—《虞美人》。
七夕的詩句《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擾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件事很快便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宋太宗非常惱怒,於是便賜李煜牽機毒酒一杯,差徐銥送去。李煜服後,全身抽搐,狀極痛苦,不久便帶著巨大的悲痛和懊悔離開了人世。
七月七拜床母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一書生郭華,在進京趕考途中與一姑娘一見鍾情,不料郭華暴病而逝,姑娘將其埋在自己床下。十個月後,姑娘為其生下一子,為告慰郭華在天之靈,姑娘常於床頭焚香祭拜。人間其故,姑娘告曰拜床母,以保佑孩子平安長大。人們紛紛效仿,遂有七月七拜床母習俗流傳。每逢此時,家家都攜孩子祭拜床母。日落時,孩童們在自己的床上供奉肉、飯、酒、糖果等供品,燃香磕頭,祈願床母庇佑賜福。
1、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2、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
乞巧節的風俗有哪些 乞巧節的民間習俗
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在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 ...
1、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2、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 ...
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情人節,雖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但如今依舊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而七夕節這一天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拜月、鬥巧和月下穿針等等。來到了2022年農曆七月,也迎來了秋日的腳步。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月七,人稱七姐 ...
乞巧節的風俗
乞巧節(七夕節)風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 ...
乞巧節的風俗
七夕節習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
乞巧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 ...
1、迎仙: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2、遊七姐水: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