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的風俗+乞巧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萬聖節怎麼過 萬聖節這天通常做什麼有哪些活動
萬聖節怎麼過萬聖節這天通常做什麼有哪些活動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前夕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群吸血鬼、殭屍(zombie)、女巫、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殭屍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聖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準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眾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裡,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聖節巡遊(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於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說最初他帶著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遊行,後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遊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著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裡,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遊,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紐約市的萬聖節巡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遊客參加,而巡遊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遊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 Street)為止,全程大概多個小時。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聖節的活動,更莫說這麼精彩的巡遊,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在中國萬聖節怎麼過?
每年的這一天,各在超市都會推出鬼臉南瓜,你可以買個擺在家裡,慶祝這個節日的到來,節日過後還可以煮著吃,兩全其美。
拿著南瓜燈,往裡面裝滿糖果,然後穿上鬼衣服,到處給小朋友發糖。雖然西方的小孩是戴著鬼臉面具挨家挨戶向人討要糖果,但是這個在中國基本是無法實現,所以我們可以相反之。
約上幾個好友,然後在萬聖節這一夜到KTV包個箱,把房間裝扮成萬聖節的氣氛,之後你們就可以盡情地玩耍。
有膽子的人還可以成群結隊穿著奇形怪狀的鬼衣服,戴上鬼面具,到大街上扮鬼遊行,這回頭率可是百分之百。
找幾個朋友在家聚餐,共同探討萬聖節的文化背景,藉此來了解國外的文化。這樣不僅能豐富彼此的知識,而且還能和朋友好好地聚一聚。
兒童節有什麼風俗 中國的兒童節有什麼活動
兒童節有什麼風俗
1、小遊戲比賽-疊羅漢,看誰疊的較高,疊羅漢需要技巧的,看誰方法較好。
2、組織小朋友進行圍棋或五子棋比賽,開發小朋友的智力。
3、組織小朋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併為老人們表演一些節目,然後進行互動。
4、學校組織剪紙比賽,看看誰能取得好的名次,並給予禮物進行鼓勵。
5、學校組織一些文藝演出,讓更多有才藝的小朋友進行才藝表演。
6、學校組織運動會,開發小朋友的運動天賦,也有利於提高小朋友的身體素質。
7、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野外進行郊遊。
8、學校組織小朋友們進行植樹造林,讓小朋友從小就培養“保護環境,熱愛生活”,兒童節的小朋友們一起去玩耍吧!珍惜你們的童年。
中國的兒童節有什麼活動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仍保留與中華民國一致的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月5日、女兒童節3月3日。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
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佈: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兒童節的由來
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為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月5日、女兒童節3月3日。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
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為“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佈: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乞巧節的風俗 乞巧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乞巧節的風俗
乞巧節(七夕節)風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
2、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心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
3、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4、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5、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6、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7、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8、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9、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10、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乞巧節的風俗 乞巧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乞巧節的風俗
七夕節習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等。
乞巧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 ...
大年初三的風俗和禁忌 大年初三有什麼活動注意什麼
大年初三的風俗和禁忌 大年初三有什麼活動注意什麼
風俗:
1、安睡遲起
因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
2、燒門神紙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 ...
乞巧節的來歷和風俗 乞巧節的由來傳說
乞巧節的來歷和風俗 乞巧節的由來傳說
據說,牛郎是南陽城牛家莊的一個不幸孤兒,依哥嫂過活。嫂子馬氏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條老牛自耕自食。這條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下凡遊戲,在銀河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裳,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 ...
古代乞巧節有什麼活動
1、據西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乞巧最早起源於漢高祖劉邦的後宮,方式最開始是穿針,“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2、接著,人們在穿針乞巧時會陳列一些瓜果。在南朝時,七夕乞巧的流程還特別提到了以蜘蛛能否在所陳列的瓜果上結網來作為女子是否乞巧成功的標誌。到唐代,乞巧儀式綜合了穿針、陳 ...
乞巧節民間有什麼活動
1、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2、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 ...
乞巧節七月初七情人節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是古代少女、閨婦最重視的節日。如今“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民間又稱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原為乞巧節。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 ...
古代乞巧節是什麼節 乞巧節又叫什麼節
古代乞巧節是什麼節 乞巧節又叫什麼節
乞巧節也叫作七夕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