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各地特有菜系,茶和酒

中國各地特有菜系,茶和酒

  魯菜 

  山東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主要由濟南、膠東兩地地方菜發展而來。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即以烹調聞名。唐宋之間,為我國“北菜”主角。元明清各朝均供御膳。魯菜又可小別為濟南風味和膠東風味。濟南菜擅長爆、燒、炒、炸,講究清湯、奶湯的調劑,以清、鮮、脆、嫩著稱。源於福山的膠東菜,因地處沿海,長於烹製海鮮,注意保持食物的鮮美,擅長爆、炸、扒、蒸,口味清、淡、鮮嫩。魯系名菜主要有:糖醋鯉魚、德州扒雞、九轉大腸、奶油魚肚、清湯燕窩、紅燒海螺、幹炸蝦仁、幹蒸加吉魚等。現代仿膳菜仍保留魯菜特色。

  川菜 

  四川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以成都、重慶兩地風味為正宗。秦末漢初已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味,李白、杜甫、蘇軾、陸游曾賦詩讚譽,迄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有筵席與小吃之分。筵席講究工藝,口味以清新見長;小吃更具特點,其基本烹調方法是小煎、小炒、乾燒、幹長;調味品多用辣椒、胡椒、花椒、鮮姜,以味多、味廣、味厚著稱。川系名菜主要有:麻婆豆腐、香酥鴨、宮保雞丁、燈影牛肉、怪味雞、乾燒魚翅、魚香肉絲、貴妃雞等。

  粵菜 

  廣東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以廣州菜為代表,由廣州、潮州、東江等地方菜構成。粵菜源於西漢,西漢《淮南子》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宋末王室南逃,御廚聚集廣州,促進了粵菜的發展。明清以後西餐湧入,也給粵菜帶來影響。今有“吃在廣州”之說。粵地處熱帶、亞熱帶沿海,原料豐富獨特,南宋人稱“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尤以烹蛇見長。主要製作方法有:煎、炸、燴、燉、焗、燜。口味清淡,生脆、爽口、偏甜,且注意美觀,講究花色。粵系名菜主要有:龍虎鬥、五蛇羹、焗雀、鹽焗雞、烤乳豬等。

  閩菜 

  福建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源於福建閩侯,逐漸發展為以福州菜為代表,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方菜構成。福建地處沿海,原料多為海鮮。烹調方法主要有炒、熘、煎、煨。調味品多用閩地特產紅糟,色彩鮮美,口味以鮮、淡、香、甜、酸見長。閩系名菜有:佛跳牆、閩生果、桔燒巴、紅槽雞、蟶溜奇、清湯魚元、太極明蝦等。

  蘇菜 

  即江蘇菜,江蘇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由揚州的“淮揚菜”、南京的“京蘇菜”、蘇州的“蘇錫菜”組成。蘇菜歷史悠久,《史記》、《吳越春秋》已記載了當地的烹魚方法。一千多年前,鴨已成為金陵美食。唐宋時,蘇菜與浙菜同為南菜主角。江蘇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水產豐富,烹製中用料嚴格、製作精心、注意配色、講究造型。烹調方法主要有燉、燜、燒、炒、氽、煨等。主料突出,保持原湯原汁,重酥爛。其中南京菜口味醇和,揚州菜清淡適口,蘇州菜口味偏甜。蘇系名菜有:水晶餚蹄、紅燒獅子頭、雞湯煮乾絲、清蒸鰣魚、鹽水鴨、荷包鯽魚等。

  浙菜 

  即浙江菜。浙江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源於杭州,由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菜為主構成。浙菜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南宋時在“南食”中居主要地位,明清時得到較大發展。在製作方法和風味上:杭州菜製作精細,變化較多,以爆、炒、炸、燴見長,味道清鮮細嫩,尤擅製作筍類菜餚;寧波菜“鮮鹹合一”,以蒸、烤、燉制海鮮見長,口味鮮嫩滑軟,原味突出;紹興菜擅長烹製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湯味濃重,有鄉村風味。浙系名菜有東坡肉、叫化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生爆鱔片、油燜春筍、花生肚等。

  湘菜 

  即湖南菜。湖南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以長沙菜為代表,分湘江流域、洞庭湖區、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湘菜各支系原料來源各異,湘江與洞庭湖流域多用河鮮、家禽、家畜,湘西菜多用山珍野味。湘菜配料多用辣子、大蔥、大蒜。烹製手法有燻、臘、燉、煎、炒、蒸等。油重色濃,講求實惠,重鹹香酸辣,有鄉土風味,湘系名菜有:東安雞、麻辣子雞、臘味合蒸、酸辣魚丁、吉首酸肉、冰糖湘蓮等。

  皖菜 

  也稱“徽菜”,安徽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我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由皖南、沿江、沿海三種地方風味組成。皖菜源於皖南的徽州菜,歷史悠久,相傳起於漢唐、興於宋無、盛於明清。南宋時的“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即指皖菜。皖菜以烹製山珍河鮮見長。手法多用燒、燜、燉。重油、重醬色、重火工,味道醇厚。皖系名菜有:紅燒果子狸、符離集燒雞、火腿燉甲魚、無為燻雞等。

  京菜 

  北京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由元、明、清宮廷御廚和王府家廚逐步流傳演變而來,吸取了山東等地方風味,綜合漢、滿、蒙、回等民族的烹調技術,自元代登上大雅之堂,至清代滿漢全席達到高潮。京菜取材廣泛,刀法精細,花色繁多,造型美觀。調味多用鹹、甜、酸、辣、香糟、五香、黃醬、麻醬。烹調方法有炸、熘、爆、烤、火 、扒、拔絲等,講究脆嫩鮮香。傳統名菜有烤羊肉、涮羊肉、北京烤鴨、糟熘魚片、醬爆雞丁、油爆雙脆、拔絲蘋果等。

  滬菜 

  上海地方風味菜餚的總稱。在上海地區傳統菜餚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各地菜餚、尤其是江浙菜的長處,同時融合西菜的某些特點,經過不斷改變創新發展起來的。類似粵菜而其味稍甜。選材講究,多用豬、牛、水產品和海味乾貨,製作精細,以紅燒、生煸、煨、糟、炸、蒸等手法為主。湯滷醇厚卻不失原味,味濃而不油膩,清鮮而不淡薄。主要名菜有:生煸草頭、椒鹽蹄 、雙色鴨片、扣三絲、貴妃雞等。

  茶 

  傳統飲料。我國是世界上種茶、製茶、飲茶最早的國家。相傳從神農氏時就開始飲茶了,只不過那是以茶為藥的。《神農百草》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茶”字)而解之。”後來,在長期的實踐中,茶才成為清熱解毒的飲料。華佗《食論》中已有“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論述。三國兩晉時,民間已形成飲茶習慣,並逐漸傳入宮廷。至唐,飲茶之風盛行,成為人們普遍的生活習俗,人們飲用的是由鮮葉蒸熟搗碎的“餅茶”,飲時要煮煎。元代開始用散茶。明代才有了“炒青”製法,且改為開水衝飲。和我們現在茶葉(綠茶)製法和飲用法相同了。我國富產茶葉,按製作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緊壓茶等品種。龍井(綠茶)、祁門紅茶、鐵觀音(烏龍茶)、福建茉莉花茶等最為著名。茶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是最為常見的飲料。且由於茶具、泡製、飲茶方式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飲茶風俗。

  酥油茶 

  藏族日常飲料。是以酥油(從牛、羊鮮奶中提煉的脂肪)和茶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將磚茶用水熬成濃茶汁;倒入酥油茶桶中,加入適量的酥油和食鹽,然後用桶內的木質攪拌器上下抽壓攪拌,數十次後水乳交融即成。飲用時一般用文火加熱。酥油茶味道醇香,油而不膩,溫潤解渴。藏人早起都要喝幾杯。主人請喝酥油茶,客人一般不可拒絕,也不可一飲而盡,要邊添邊飲。

  油茶 

  侗、瑤、漢等族飲料。將茶葉用油炒,然後加水煮熬,沸開後濾出茶葉渣,即成油茶。食用時,要配以調料和副食。參見“打油茶”。回族食品。是蕎麥麵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而炒的一種炒麵。食用時用開水攪攔成糊狀。多作早餐。

  早茶

  漢族飲食風俗。流行於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舊時每天早晨,人們往往到茶館或茶樓,邊飲茶邊吃點心邊聊天,以進行各種社交活動。裕固族早餐食品。把搗碎的茯茶或磚茶與草果、薑片等一塊加水煮熬,茶熬到正濃時,調以食鹽和鮮奶,使之成為奶茶。把奶茶衝入放有炒麵、酥油、曲拉的碗裡即成。

  工夫茶 

  又作“功夫茶”。廣東潮州等地漢族飲料風俗。起源於唐代。精緻的茶具、獨特的泡製方法、講究的飲茶程式是飲工夫茶必備的。茶壺由硃砂陶燒製而成;茶杯以瓷為佳,白色透明;還配有陶質或銅質的小水壺和小炭爐,以備隨燒隨用,使茶色、香、味俱佳。泡茶用水以泉水、井水為上;茶葉是耐泡的半發酵茶;泡製時有“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濾夕”的傳統。泡茶時,將茶葉裝滿壺,衝入開水後蓋緊,同時用沸水澆淋壺體,增加熱度,使茶及時出味。飲用時,一壺茶水僅有三小杯,只夠三人喝,要先敬客人、尊長,不可一飲而盡,要慢慢品嚐。客人多時,要輪流衝飲,泡上三、四輪後,要新增茶葉或重新泡,至客人離去、飲茶結束,差不多需半天工夫。飲工夫茶是潮州人交際往來的第一道禮節。

  新娘茶 

  江南風俗。新娘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要由人帶領拜見公婆,向公婆敬茶,公婆則要給新娘紅包。之後,婆婆便帶引新娘給家族中的各式人等及遠道而來參加婚禮的親戚敬茶。接著,還要在婆婆的帶領下逐一拜見鄰里親友,向他們敬茶。被敬茶者都要給新娘紅包。新娘茶是新娘初來乍到、認識親朋鄰里的一種方式。

  和合茶 

  漢族婚聚飲食風俗。流行於湖南一帶。新娘入洞房後,伴娘給坐在床沿的新郎新娘兩杯特製的紅糖茶,每杯中有雞蛋、紅棗、荔子,新郎新娘各飲三口,伴娘將杯子相互交換後,兩人再飲三口,以示早得貴子、夫婦合睦、閤家幸福。

  打油茶 

  漢、壯、瑤、侗等族飲食習俗。傳說起源於唐代。把糯米蒸熟晾乾放進熱油中炸成“米花”,備好其他副食。茶葉用油炒後,再加水煮成“油茶水”。食用時,圍坐火塘,主婦把碗擺在桌子上,碗裡放上蔥花、菠菜等,用熱油茶稍燙,再加米花和花生、黃豆等副食品,即可食用。日常食用,也有隻喝油茶水或用油茶水泡冷飯的,副食品多少不一;待客時,往往舉行油茶會,副食品較為豐富。貴州等地將米花、黃豆、茶葉、炒米等一鍋煮,便成了“豆茶”,分清豆茶、紅豆茶、白豆茶。

  罐罐茶 

  彝族飲茶風俗。將茶葉放在罐中炕,待茶出香味後,倒入開水並煮沸,即倒入杯中飲用。炕茶勝過泡茶,且能改變茶質,變次為好。尤適宜於彝族居住區的高寒氣候。近幾十年,飲罐罐茶之風漸盛,其他鄰里民族亦有仿效之勢。

  飲烤茶 

  又稱“飲三道茶”。白族飲茶風俗。將茶葉放入特製的陶罐在火塘的炭火上烘烤,待茶葉變黃有香味時,用開水沖泡,頓時熱氣騰騰,醇香撲鼻。多用來待客。待客時以精緻潔白的瓷杯為茶具,每次淺斟半杯以示尊敬和禮貌。一般要斟三次,謂“三道茶”。第一次為純烤茶,第二、三次要加進一些佐料,有“一苦、二甜、三回味”之說。

  酒

  用糧食(高粱、大麥、米)和水果(葡萄等)發酵製成的飲料。關於釀酒的起源說法不一。《呂氏春秋》、《戰國策》認為酒是夏禹時的儀狄所造;《皇帝內經·素問》稱遠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紀黃帝時期就有了酒;《事物紀原》說酒為東周人杜康所造。我國釀酒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發現,遠在五千多年以前的龍山文化早期,我國就有了釀酒和飲酒物品出土。這說明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國已開始了釀酒。最早的酒可能是自然發酵所得。到了商代,發明了曲 。《尚書·說命篇》中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對話中有“若作酒醴,爾維曲 ”的記載。曲是含有豐富發酵微生物的穀物, 是發了芽的穀物。曲的發明是釀酒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釀酒的糖化、發酵兩個步聚結合起來,使釀酒技術達到了相當水平,同時為我國獨特的釀酒方法-酒麴法和固態發酵法奠定了基礎。到西周時期,隨著操作技術日益提高、釀酒規模日益擴大,釀酒發展成獨立的相當大的手工業部門。《周禮》、《禮記》中有“酒正”、“酒人”、“漿人”、“鬱人”等官職名。這說明當時已出現專職人員掌管酒正,且直接組織和參入釀酒。這都使酒的種類大大增加。《周禮·禮正》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禮·漿人》載:“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酒府。”“三酒”指三種不同的酒,“六飲”中的漿、醴、酏也是酒。宋代“幹酵”和“紅曲黴”的發現,使我國的釀酒技術又有了大發展,酒的種類更加豐富。原料、曲 、釀造方法的不同,使我國酒的種類更加繁多,風味各異。各地飲酒習俗,也隨之豐富多樣,形成顯著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馬奶酒 

  又稱“馬奶子”。蒙古族飲料。是以馬奶為原料釀造的酒。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匈奴人已開始飲用馬奶酒。《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第十一代先祖時期的蒙古部落就釀造馬奶酒。《馬可波羅遊記》有“韃靼人飲馬乳”的記載。元代,馬奶酒成了宮廷中的國宴飲品。現在,馬奶酒更是蒙古族人人喜愛的佳品。

  青稞酒

  藏族飲料。是用青稞(一種大麥)釀造的度數較低的酒。釀製過程:將青稞洗淨煮熟,稍降溫後,拌以酒麴,放進密閉的陶罐或木桶中發酵;二、三天時加水,再過一、二天便可飲用。青稞酒淡黃色,味酸甜。到藏族家作客,主人請喝青稞酒,客人應先喝一口,主人添滿後再喝一口;主人添三次,客人喝三口,最後喝乾,稱“三口一杯”。若不如此,客人則被視為不禮貌,主人則不高興。三口一杯以後,客人便可隨意飲用。青稞酒深受藏族男女老幼喜愛,是喜慶、喪葬的必備飲料,也是饋贈的禮品。

  泡酒 

  佤族飲料。將發酵的小紅米倒進酒桶,注入泉水,用筍葉封蓋,浸泡片刻,便可飲用。主人用插入桶底的導酒管將酒引入竹筒杯中,並先嘗一口,再依次敬獻客人。是節日、待客的佳品,也用以饋贈。又稱“莿藜酒”。苗族飲料。把曬乾的莿藜果放入小布袋中,置入裝有糯米酒的酒罈中浸泡,封口,下窖三月,取出莿藜袋,即可飲用。是節日、待客的佳品。

  女兒酒 

  也稱“花雕酒”。浙江紹興風俗。起源甚早。晉·稽含《南方草木狀·草曲》有關於女兒酒的最早記載。生育女兒滿月時,家長就精選糯米,釀製美酒,埋入地下。待女兒長大出嫁時,用來待客或作陪嫁的禮品。現在家釀“女兒酒”風俗漸衰,但“女兒酒”作為名酒,卻已馳名世界。因“女兒酒”酒瓶上雕有五彩繽紛的圖案,故亦稱“花雕酒。”

  交杯酒 

  漢族婚禮儀式上的習俗。新郎新娘要互換酒杯、交臂飲酒,以示相親相愛、白頭偕老。是漢族最古老而普遍的風俗。雄黃酒

  漢族端午節風俗。我國南方地區最為流行。明《帝京景物略》、清《帝京風時紀勝》都有五月五端午節喝雄黃酒的記載。雄黃酒是將蒲根切細、曬乾,配以少許雄黃,用白酒泡製而成。

  三朝酒 

  侗族宴席。是為慶賀兒女誕生所設的酒席。“三朝”即三天,酒席一般設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客人以外祖母家為多。傍晚酒宴開始,男女分別入席。敬酒時,雙方互握手腕,換杯喝酒。性別不同,男方先飲;年齡不同,長者先飲。席間敬酒對歌,直至夜晚。

  行酒令 

  飲酒風俗。飲酒時為了活躍氣氛、助興取樂、勸人多喝的一種遊戲。起源甚早。《左傳》就有飲酒時“歌詩”、“投壺”的記載。我國酒令形式多樣,詩歌、投壺、謎語、對聯、猜拳、報數……等等,都可作為酒令。行酒令時,推一個為令官行令,餘人聽令,輪流誦詩、猜謎、對對聯或做其他遊戲,違者或負者即被罰飲酒。

茶和酒哪個更適合在社交場合飲用 酒要滿茶要淺的習俗禮儀有什麼講究

  在社交場合中,茶和酒是經常會用到的,在古代的時候,倒酒要滿,茶要淺,這其實也是有講究說法的,那麼,茶和酒哪個更適合在社交場合飲用?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茶和酒哪個更適合在社交場合飲用

  這個事情吧,其實重點是你怎麼定義社交場所。

  有人說社交嘛,無非是天下熙熙皆為利往,而無酒不成席,醉酒知人心。

  但是,不喝酒談成的生意也有大把。

  有人說社交嘛,必須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待客方顯志趣高雅。

  但是,小酌兩杯亦有雅興。

  所以,這個事要分開來看待,而怎麼分開,有怎麼看待,其實都取決於你對這場幾人圍坐的相聚怎麼定義,你們的關係如何,你們相聚的原因為何,以及這場相聚是否被等級地位現實利益等條條框框所桎梏。

  一般酒場社交的時候,這種完全就是,甲方一看就是那種經常在外奔波,很豪爽的性格,這種時候只要你把甲方巴巴喝高興了,那這樁生意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但是用到喝茶的場所也比較多,但是一般用到茶的時候,都是比較正規嚴肅的場合,那種時候,就不能用酒了,你想想酒那玩意要是喝多了,你不得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有些人喜歡,但是正規場合那肯定不行,私底下飯桌上酒更適合社交,但是檯面上的時候,那還是用茶比較好一些。

  酒要滿茶要淺的習俗禮儀有什麼講究

  倒酒要滿是古時候的規矩。在古時候很多人透過酒中下毒來取他人性命,如果是滿酒大家在碰杯的時候就可以相互之間摻入些對方的酒,酒中無毒可以表示出自己的真誠,但如果不是滿杯在碰杯的時候酒是不會溢位的,這個規矩一直延用至今。

  當今在很多酒席上,大家都舉杯共飲,其實是可以讓人藉助著喝酒來提升情緒,這樣就可以完美地烘托出宴會的氣氛。所以說才會留下這樣一句話,“無酒不席”,酒一定要倒滿,否則主人會被認為待客不周。作為客人來說的話,主人如果給你倒滿了酒,那麼就表示對你的尊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理解這一點,而並不是盲目地推脫。畢竟如果你盲目退出的話,很容易傷害了主人的待客之道,也會影響的和主人之間的情分。

  人們總結出的酒道中有“敬”“歡”“宜”三大原則,即飲酒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敬意,雙方都很高興,同時要適可而止,滿酒或勸酒都要以這些酒道為底線。

  “茶要淺”是相對於“酒要滿”而言的。其實淺與滿是相對的,而且這個淺也有一定的分寸,“從來茶道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這種“七分滿”的淺茶同樣是向對方表示尊敬之意,與“酒要滿”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古人以為茶斟得太滿是對客人的不敬,有罵人之嫌。

  從情理上而言,“茶要淺”的禮儀可能是出於以下兩種情況考慮:茶倒得少了,顯示不出主人足夠的誠意;倒得滿了就容易溢位來,客人喝茶不便,主人也尷尬,這是最大的失敬。再者,喝茶本是閒暇之時的習慣,不需要烘托什麼熱鬧氣氛,與酒席相比,它更傾向於清靜悠閒。淺茶則正好適應這種慢節奏,似乎有細水長流、來日方長之意,而茶道講究廉、美、和、敬。與酒道的敬、歡、宜相得益彰。七分滿的“淺”茶習俗與此互為表裡,顯示了我國茶文化崇尚淡雅的鮮明特色。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必知!

  我國由於地幅遼闊,地域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了在不同的地區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飲食文化,再經過歷時變遷之後,不斷交流融合,最終會聚成了中國飲食文化,同時還能保留各地方的傳統飲食。那麼各地飲食都有什麼特點呢?

  總的來說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鹹、爽口,講究營養,樂於質高量小;西北人愛吃帶有酸口、經濟實惠和牛羊肉品種的菜餚;東北人愛吃肥而不膩、脂肪多的魚肉菜品,一般吃用量大,習慣吃飽吃好。

  東北人主食多吃雜糧,除大米、白麵、小米、玉米、高粱外,還喜食雜有豆類的二米飯,喜食魚蝦、野味,嗜肥腥羶,重油偏鹹,並喜用拌、蘸食法。大醬及醬製品、酸菜、醃菜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佐餐食品。

  河北人的主要飲食習慣:一日三餐,但農閒季節一日兩餐,主食以麵粉、雜糧為主,副食以豬、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魚為佳品。口味偏鹹,重油重色,與京津無大差異。“雜”是河北飲食習俗的顯著特點,具有五花八門的飲食習慣。

  山西人的主要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飯稠,午飯好,晚飯稀。重主食,輕副食。主食以面和小米為主,素有“一面百樣吃”的美譽。不搞一餐數菜。一般口味喜鹹中帶酸,醋是山西人慣用的調料。

  蘇南人飲食的主要特點是:蘇南人口味上喜清淡、甜鹹、爽口,計究營養,普遍喜食新鮮、細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他們做菜時少用調料、輔料,特別講究保持食物菜餚的原味,且質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浙江人的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膩、清淡純鮮為主,酸辣次之。主食以米為主,輔以玉米、番薯等雜糧,部分地區且有一日四餐的習慣。飲食習慣具有本地特色且多樣,湖州、嘉興一帶人,喜吃魚、蝦、黃鱔;東陽等地喜食烏龜肉;海鹽一帶喜食“東坡肉”;金華地區喜食火腿和風肉;杭州一帶喜食天目筍和蝦蟆;溫州沿海地區有生食魚鮮的習慣。

  湖南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湖南人一日三餐多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及薯類,極少食用麵食。湖南人普遍嗜辣,且喜食苦味食品。湖南人口味多為辣、苦、酸、鹹適中,對川菜、魯菜也多能接受。

  江西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江西大部分地區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輔以甘薯和米粉,且甘薯的吃法很多,米的食法也很講究。發糕、燈芯糕、煨牛肉月餅等餅糕是江西人最愛吃的主食。江西人喜食各種水產品、雞、鴨、狗肉和豆製品。習慣食用味濃油重、稠芡厚汁、鮮鹹香辣、主料突出的整雞、整鴨、整魚和整塊的豬前腿肉。江西人愛飲茶。

  廣東人的主要飲食習慣:以大米為主食,麵食只作調劑。“一日三餐,先茶後飯”是廣東食俗的一大特色。喜食雜食,幾乎什麼都敢吃。副食不僅食豬肉、牛肉、羊肉、家禽、海鮮,還吃鼠、蛇、蟲等。廣東人一般口味喜清鮮,以甜為主,酸辣次之,並講究吃時菜。

  我國南方以大米為主食,北方多以麵食為主食。蒙古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蒙古族人一般喜歡油多、肉多,吃稀飯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為奶茶、饃饃和酥油,中餐不定時,晚餐多為吃肉。烤肉、燒肉、手抓肉均為蒙古族家常食品

  蒙古族的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禮遇,而吃全羊則是宴請賓客的最佳食品。蒙古人喜歡磚茶。飲料有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還有奶子酒。牧區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為主食,以糧食為輔;農區蒙古族人的主食則一般以糧食為主,肉食為輔。

  藏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藏族人在飲食上忌食奇蹄五爪類禽獸類動物。藏族牧區飲食多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為主,晚餐以稀飯為主;農區農閒時一日三餐,農忙時為四至五餐,飲食以糧為主,蔬菜為輔。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過節必備飲品。

  回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回族人一日三餐。喜歡吃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及帶鱗的魚類,愛吃蔬菜,但不吃馬、騾、驢、狗的肉,不食動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殺的牲畜和牛、羊罐頭,尤其忌食豬肉。回族人的飲食以大米、麵粉為主,輔以雜糧。回族人一般不嗜菸酒,喜歡喝茶。

  維吾爾族人喜愛和喜歡吃的主食和副食,饢是維吾爾族家常主食之一,抓飯、拉麵也是維吾爾族人喜愛的食品,還喜歡吃包子和玉米粥;副食有牛、羊、雞肉和各種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須加肉。

  朝鮮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朝鮮族人主食習慣吃米飯、冷麵和米糕。每餐必喝湯,最講究的是湯濃味重的濃白湯。朝鮮族人愛吃狗肉、瘦豬肉、鹹菜和各種海鮮,不喜歡吃羊肉、肥豬肉和河魚。朝鮮族人特別愛吃泡菜,每日都離不開大醬和清醬。朝鮮族人愛喝燒酒,但不飲茶。


中國宋代禮表演     宋朝一建立 ... 皇帝皆有嗜之好以致宋徽宗 ... 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 ... 以麥料蒸以祀天保佑豐收。 ... 春米新秋後麥粒蒸欲祀天。 ... 大宴皇帝面前要設皇帝出巡所 ... 茶會。文人以為聚會儀式或朝廷親自 ... 。接待北朝契丹使臣亦賜契丹使者辭行宴會上有賜之儀辭行之日亦設床 ... 當時汴梁的茶坊最多十分引人注目宋人 ... 從文人化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風俗的 ... 彼此“獻鄰居間請喝茶叫“支孟元老 ... 有提瓶人每日鄰里互相支相問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博士博士是什麼意思

  1、茶博士和酒博士之稱呼是對擁有某種技藝或專長者的敬稱。   2、茶博士一詞最早出自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聞見記·飲茶》中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鴻漸身衣野服,隨茶具而人,既坐,教攤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畢,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茶博士。   3、這可能是由於當時博士地位已經下降,又或是人們喜歡用一些聽著 ...

博士博士是什麼意思

  博士,現在一般指在大學裡獲得博士學位的知識分子。那麼,人們平常所說的茶博士和酒博士是不是在大學裡研究茶和酒,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博士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本是官職名。《漢書》中記載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顯然,博士必須是學問淵博的人才能擔任的官職。   茶博士一詞最早出自唐代封演 ...

褒貶不一歷史上相關的成語

  酒是一個好東西但也是個壞東西,小酒怡情,大酒傷身。無論是在多喜歡的情況下把握好一個適當的度量才能夠不迷失在其中,酒文化的歷史也是非常豐厚的。那麼,本期盤點出歷史上和酒相關的成語。   酒醉飯飽、酒虎詩龍、醉酒飽德、槌牛釃酒   斗酒雙柑、使酒罵座、沉湎酒色、隻雞絮酒   舊瓶新酒、狗惡酒酸、斗酒百篇、乞漿 ...

中國各地不同地區特有的飲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不論古今,茶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飲料,古人把茶列入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可見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各地圍繞著飲茶而形成的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影響深遠。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中國各地不同地區特有的飲茶文化。   中國各地飲茶文化之廣東人的飲茶習俗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不可 ...

中國兩大知名白酒茅臺五糧液的區別

  白酒是中國的傳統飲料,在古代除去茶之後,唯一一個受到萬千喜愛的就是白酒。白酒從古至今也是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在唐朝就已經有了燒酒、蒸酒一型別的酒類。傳承至今白酒更是有著很多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特色。   那麼,本期茅臺酒文化解析茅臺和五糧液的區別。   茅臺和五糧液是當今眾多中國白酒品牌中的兩個頂級馳名品牌。 ...

中國地區文化差異各地自有獨特之處

  在一塊磅礴的土地上,孕育了許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種。中國也作為世界一大國家之一,有著不少的文化代表。中國除了一些民族差異之一,南北地區也有著文化習俗的不同。   那麼,本期詳解中國地區文化差異。   中國不同地域,風俗習慣是不同的,比如蘇南浙北多出才子學者,這是和這一地區歷史上經濟富足。有錢讀書,有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