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參考

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參考

  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參考

  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漢族之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

  神話傳說,在中華文化史上同樣有重要的地位。

  靠口頭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特別多。因為有的少數民族沒有文字,有的民族在1949

  年以前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初期,去古不遠,他們的神話傳說

  主要靠記憶講述。除了以散文故事的形式流傳,另外還有大量神話儲存在史詩裡,用

  韻文的形式流傳。因此,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一般不像漢文古籍中那麼零散,而相當

  完整系統。他們的神繫系譜跟歷史現實存在著某種對應關係。又由於他們的古神話

  傳說仍以活形態在民間流傳,保持了原始的面貌,較之漢文古籍上的神話更為古樸,

  包含更多的原始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有更可靠的原始文化史價值。比如洪水遺民

  再生人類的傳說是世界性的,眾所周知的是《舊約聖經》的諾亞方舟,即如少數民族

  這一母題的作品非常多,且篇幅長,故事曲折,並與葫蘆崇拜、兄妹婚、人類來源、

  氏族(原始民族〉起源相結合,包涵豐富的歷史內容,各有民族特色。如對人類來源

  就有不同的解釋,至少有十幾個民族都說人是從葫蘆裡出來的,也有說是人獸交配而

  來,有說是動物或植物變來的,有說是從石洞中走出來的。我國少數民族口頭流傳的

  神話,種類繁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間生活的風情習俗,方方面面,無不曲折地反

  映在神話傳說裡,說明他們還保持了人類童年的天真,充滿了浪漫的情趣,生活很富

  於幻想的色彩。

  彝族,過去是奉以祖先崇拜為主的多神崇拜,該族的巫師叫畢摩,因為他們在儲存和

  傳播宗教及民族文化方面曾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被神化了。該族的神話傳說中,提到

  遠古時天地有過三次大的變化:第一次因天上有六個月亮,七個太陽,天官派畢摩下

  凡,用馬桑枝與鐵莖草掃除了宇宙的孽障。第二次是風暴肆虐,也是畢摩下凡拯救了

  人間。第三次洪水氾濫,天官派了三個畢摩攜帶經書下凡。他們各騎黃牛一頭,經

  書便拴在牛角上。經過汪洋大水時,經書被浸溼了。經書放在青樹葉上曬,被沾破了

  一半,所以彝文經書不全了。另有一說是被老鷹抓破了一半。因此,經書便被視為

  天書 。這裡所說的 天書 ,便是彝族古老文化集大成的彝經。其中最著名的彝經典

  籍《西南彝志 ,原名的意譯是 影形及清濁二氣 。全書共37萬餘彝文文字,在黔西

  北水西地區發現,是目前所見到記載彝族古史和文化最全面的書。該書開篇便是創

  世神話。

  納西族的東已經為國際文化人所矚目。據粗略統計,東巴經中的神抵多達事2400多

  種,其中大神有220多個,善神60多個,惡神60多個,一般神90多個,女神20多個,勝

  利神120多個。此外,還有雷神、山神、護法手摩卡神半人、神化的巫師東巴等等。

  有神便有神的故事。可見東已經中儲存神話之豐富。納西族有學者說,東巴文學的

  主體是神話。東巴神話與東巴祭禮互相依存。虛幻的色彩,想象的魅力,信仰的忠誠

  ,迷茫的氛圍,構成了一個人神相依、人神相通了人神難分、神為人形的神秘世界。

  後人正是透過這個五色絢麗的神界,窺視那逝去久遠的古代社會。

  居住在我國東北邊境的鄂溫克族,自稱是 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善於獰獵、馴鹿,

  仍有熊圖騰崇拜的殘餘。他們獵到熊以後,有一系列的崇拜儀式和禁忌,先將熊的頭

  和骨、五臟等用樺樹條或乾草包好,掛在樹上,進行風葬,然後向其敬菸、叩拜、做

  哀哭狀,意思是對祖先的悼念,求得熊圖騰的寬恕。

  為什麼鄂溫克人會把熊視為祖先呢,他們的神話傳說是這樣解釋的:有一個獵人進

  山打獵的時候,突然被一隻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帶進山洞,強迫獵人與她成婚。獵

  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裡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幾年,直到他們生了一隻小熊。後來獵人

  乘機從山洞中逃了出來。母熊發現獵人逃走了.便抱著小熊追趕就把小熊當場撕成

  兩半,一半拋向獵人,一半留在身邊。留在身邊的成了後來的熊,拋給獵人的就是後

  來的鄂溫克人。這當然很荒誕,哪有熊會變人的,這便是他們遠古祖先圖騰觀念的反

  映。鄂倫春族與鄂溫克族同源, 原是一個古老部落的兩個親近的分支 ②,因此

  這兩個民族流傳著完全相同的關於熊祖先的神話,鄂倫春還有一系列複雜的獵熊祭

  熊的儀式,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怕他們認為有靈性的熊對獵人與分食熊肉的人進行報

  復。風葬時,還要唱一首風葬的歌,歌詞的內容,其中隱含這樣的意思:不是我們打

  死了你,而是你的壽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們稱雄熊為祖父、舅舅,稱雌熊為祖母

  ③。鄂溫克與鄂倫春的熊祖先神話,屬於比較單純的動物圖騰神話,沒有與後世的其

  它傳說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數民族此類神話更不鮮見。怒族傳說,他們的始祖

  是蛇與蜂交配所生,藏族說猴子與巖妖交配才有了人類。彝族崇拜的動物有虎、鹿

  、猴、水牛、綿羊、岩羊、豬子、熊、鼠、鷹、自雞、綠斑鳩鳥等等。西雙版納的

  勤納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還保留著完整的圖騰制度,形式相當原始。克木人對

  所信奉的圖騰動物,不捕不吃,連摸一摸都認為是不敬。

  小麻雀氏族的圖騰神話說:有一男子守旱谷地。穀子成熟了,各種鳥都飛來吃。他一

  天到晚,邊敲竹筒邊大聲喊叫驅逐雀鳥。一天中午,天氣悶熱,他就用刀來削黃瓜吃

  。正用刀口往嘴裡送黃瓜時,突然一群小米雀來吃穀子,他慌忙大聲吼叫著趕雀,刀

  子將嘴劃開,人死了。從此,小米雀就成了這戶子孫的姓氏①。

  此外,有因老虎吃了兒子而自稱虎氏族,因妻子吃雞以後得病死而自稱雞氏族 克

  木人企圖以這種親緣關係,去祈求圖騰不再危害人並保護人。這種神話傳說圖騰制

  度衰退以後,很長時間還不會消失,對於後世的科學認識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

  傣族的潑水節神話傳說,既與宗教信仰有關,也與傣族人民居位地特殊的地理氣候

  有關,人們選擇當地旱季與網季交替的季節歡度節日,意味人們要進入耕耘的農忙

  時節。同時,民間也流傳著幾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古老的傳說儲存在一部長篇史

  詩《巴達麻嘎捧尚羅》①中。該史詩的整理本漢譯文約13000行左右。

  史詩儲存了傣族古老的龐大的神繫世界。其中曆法神捧麻遠冉狂傲無禮,天王瑪哈

  捧使其閉目睡倒10萬年。想不到此神的七個女兒與第三層天神帕雅英相勾結。七個

  女兒為了帕雅英的主後,使用七個姐妹的頭髮所作的弓,割下了父親的頭顱,闖下了

  大禍。神們為了救活捧麻遠冉,只好到森林裡砍下了大象的頭為他安上,此神從此便

  成為象首之神。

  七個女兒因犯了殺神父之罪,被趕下天層,她們輪流抱著神首贖罪。七女輪流抱,一

  人抱頭,其餘六人不斷潑水,免成火災。要一直潑到神頭不再噴火,七女的罪才算贖

  清。這是傣族著名的關於潑水節的早期內容。隨著小乘佛教由印度傳入傣族地區,

  潑水節傳說的內容便有了改變,將這一天說成是佛的生日,又叫 浴佛節 。據說釋迦

  牟尼成佛之前,在河裡洗了一次澡,精神爽快,身體感覺甚佳,才得徹底覺悟而成佛。

  佛徒為效法佛祖,也希望經過洗浴後成佛,故佛寺中這天要舉行浴佛的盛典,並相互

  潑水。其實這是晚出的。現代人過潑水節,多是相互嬉戲,相互祝福,已沒有多少宗

  教色彩。自從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男性祖先取代了女性祖先的地位。在生

  產、經濟和生活,以至宗教領域裡,男性都取而代之,唯有一件事,是男性永遠也取代

  不了的,即生育後代。然而繁衍後代關係到一個族的生存興衰,偉大而神聖,。男性

  為了爭得這最後一塊地盤,認為男子跟女子一樣,不需要異性,同樣能生育子女,因此

  中外神話都有男人生孩子的傳說,還產生了相應的風俗。13至14世紀義大利的旅行

  家馬可波羅,曾經這樣寫過他在雲南地區的見聞: 這地方的人,流行一種奇異的習

  慣。孕婦一經分娩,就馬上起床,把嬰兒洗乾淨包好後,交給他的丈夫,丈夫立即坐在

  床上,接替她的位置,一擔負起護理嬰兒的責任,共須看護40天。孩子一生下後,一會

  兒,這一家的親戚、朋友都來向他道喜。而她的妻子則照常料理家務,送飲食到床頭

  給丈夫吃,並在身旁邊哺乳。 這正是男子企圖爭奪生育權的心理在風俗上的表現

  。由此可見,兩性之間曾經有過爭奪生育權的鬥爭。

  [NextPage]

  這種有趣的社會現象在中國防神話傳說裡有生動的反映。高山族是這樣解釋人類誕

  生的:一塊巨石裂開,從中走出一個男子。海波奔湧,海濤奔向竹林,一根大竹突然

  裂開,從叫L跳出了一位男子。這兩個興趣相投,形影不離,在睡夢中彼此的膝頭相互

  摩擦了一下,一人右膝生出了一個男孩,另一人的左膝生下了一個女孩。這一男一女

  ,便是雅美人的祖先。牙美人,分佈於臺灣島東南70公里的蘭嶼島上擊1977年統計,

  人口約2500人。他們這一神話的內容很古老,所謂兩膝相擦生孩子的男神,實際是兩

  個不同氏族的象徵。也就是說,以巨石為主圖騰的氏族與另一個以大竹為圖騰的氏

  族的後代實行外婚制。按生理特點,應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生育後代,然後他們的後代

  再相配。因為到父系社會以後,女神一變而為男神,所以成了兩位男神結合生子女的

  奇談。

  由女神變男神的情況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幾乎是常見現象,最值得一提的是滿族《

  天宮大戰》中有這方面的內容。《天宮大戰》是薩滿教神諭中與薩滿口頭上流傳的

  長篇史詩性的神話系列,滿語叫 烏車姑烏勒本 ,漢語意是 神龕上的故事 。它

  描述了神界一個龐大的女神譜系:早出現的是三姊妹神:阿布卡赫赫,意謂女天神,

  巴那姆赫赫,意謂地母神;臥勒多赫赫,意謂女光明神或星神。 阿布卡 即天,

  赫赫 即媽媽。滿族稱她們是三位宇宙大媽媽神。此三神雖,明確的統屬關係,女天

  神阿布卡赫赫無疑更

  突出。她們永生永育,所以世界上最先有的全是女人。以她們為首的三百多位女天

  神,全部是善神。不知道過了多少萬年,女神們內部發生了分化,出現了一種自生自

  育,男女合體的神。這種神一出現便成為反抗女神世界的衝擊力;再過許多許多年代

  ,這種合體神終於變成了男神,與女神們爭奪宇宙大權。男神被女神們稱為惡魔,

  因為有自生自育的能力,惡魔也就越來越多。雙方展開了殘酷的戰鬥,故日叫《天宮

  大戰》,也就是神界之戰,又是女性社會與新興的男性勢力的較量。

  阿布卡赫赫經過千難萬劫,雖然暫時打敗了她的對手惡神耶魯裡,也還是改變不了歷

  史的命運。又不知過了多少年代,這位女天神本身竟逐漸轉化成了男天神,改稱為

  阿布卡恩都裡。從此,他是宇宙之主,享受人間的祭祀。此神已有專橫獨斷的特點,

  酷似英雄時期的部落首領。

  看來,神間確實是人界的折射,男神奪女神之權多麼不容易,達到六親不認,你死我活

  的程度。戰鬥驚心動魄,對戰敗者的制裁嚴酷無情,與古巴比倫神話中的兒殺母,希

  臘神話中的子除父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對天象進行解釋時,加以人格化塑造

  了各種形象。其中,尤以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最絢麗多彩。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崇拜太陽,都有自己的太陽神。從總體上看,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

  的積極因素是主要的。不過中國古籍中留下的太陽神已經不是原始形態,大都是人

  格化了的男性神靈。他們或俊美,或威嚴,無一不光輝四射,是溫煦、熱烈和明亮的

  源泉。請看楚人的太陽神多麼氣派:嗷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餘馬兮安驅

  ,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車舟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

  天狼!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撰餘咎兮高駝翔①,杳冥冥兮以東行!(《楚

  辭 九歌 東君》〉

  這位太陽神從東方的扶桑樹升起,騎著馬兒慢慢前行,使皎皎的夜晚轉為明亮。這位

  太陽神,駕龍車啊乘風雷,上面載著的雲旗就像彎彎曲曲的長蛇。這位太陽神,青雲

  為衣,白雲為裳,放出的光芒就像射天狼(星〉的銳箭。這位太陽神自稱要舉起弓來

  除掉災星天狼再下降,要引來北斗(星〉,以便共酌名酒桂漿。那時將挽起韁繩,高高

  地飛翔,穿過那冥冥之境再回到東方。作為自然神靈,人們認為太陽神從東到西是從

  天空越過的,然後又從西到東穿行於冥冥地底返回東方,就像我們感覺上的太陽似乎

  總是從水面升起,又沉入水下。作為人格化了的太陽神,駕馭著風雷星雲,為人間驅

  邪惡,除黑暗,是一位儀表非凡的善神。楚人崇拜太陽神,已無不同意見。 楚 字

  金文為 林 ,似太陽照於林中。

  傳說古代有10個太陽,東方海外的湯〔即場yang陽〕谷上,有一棵很高大的扶桑樹,

  10個太陽在那裡洗浴。這個地方在黑齒國的北邊。丸個太陽在扶桑樹的下邊,一個

  太陽在扶桑樹的上邊。(見《山海經 海外東經》〉這10個太陽

  都是女神喜愛和的兒子。羲和給太陽兒子在甘淵中洗澡,主管兒子們的出入。太陽

  乘著六條龍的車子時,羲和還給太陽駕車。這些基本情節分散地載入了《山海經》

  。太陽之母喜愛和顯然是企圖用模仿巫術掌握太陽之女巫的神化。

  對太陽的行程描繪得最細緻的是《淮南子 天文訓》:太陽從暘〈與湯通〉谷出來

  後,在咸池洗澡,拂曉上扶桑樹,這是晨明。太陽登上扶桑樹以後,開始啟程,夭將明

  。太陽走到曲阿山,天剛亮。走至曾〔ceng層〕泉,該吃早飯了;走到桑野,該吃午

  飯了;走到衡陽,便是中午時分s走到昆吾山,太陽當頂;走到烏次山,開始偏西;走

  至悲谷,該吃下午的飯了;走到女紀這地方,太陽西斜了 到了悲泉,毅和駕的六龍

  車停下了。太陽行盧至虞淵,已是黃昏;到蒙谷山,便是黑夜。頭晚進入虞淵之濱,

  次展又照到蒙谷之岸。太陽途經九州十舍,有五億零七千三百零九里。

  所致。月亮神話不如太陽神話那麼多,

  有些民族的月亮神與太陽神常常在同一種神話中出現。但月亮本身多變,上弦月是

  一彎峨眉,猶如玉鉤;下弦月殘輝幽,別有餘韻z滿月則碧空清水,晴時萬里無雲,如

  一輪玉盤高懸碧空。無論月缺月圓,不給人間傷害。月亮不管是清亮還是幽明,都帶

  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與溫馨,所以人們對月亮很有親切感。月亮是溫柔的象徵。月亮

  上的陰影又給人種種神秘感。

  中國上古神話說月亮的母親是常羲,為月亮駕車的是望舒。古人還用月亮的死而復

  生來解釋月亮的圓缺。由於月亮和太陽的關係密切,有的民族把月亮和太陽稱為一

  對,把它們看作是一塊兒的,或者是兄妹,或者是夫妻。

  儘管星辰對人的影響不如太陽那麼大,那麼直接,然而太陽、月亮在天空只有二個,

  而星星卻多得數也數不清。又因為星象的變化,有時跟人事的變化發生巧合,使古人

  又得出了許多非科學的認識,對星辰賦與各種神秘的解釋,把有的星說成是神所在之

  地,或有的星本身便是神。星界同時是神界,星神觀便是這麼出現的。民間風俗中的

  福、祿、壽三神,最早便出自星辰崇拜,叫司命之神、司祿之神、司壽之神。楚辭《

  九歌》的《大司命》與《少司命》便是屈原根據民間祭祀司命神的禱詞再創作的。

  司命,即掌管人的生命。司命,又是星名與神名,此種神在天神中地位不是很高,只對

  主要天神起輔助作用,可是在屋神中地位很突出,常跟人間打交道,若發現人間有過

  錯,便向天帝打報告,根據情節的輕重,酌情減去壽命三天或300天。

  數以百計的少數民族的史詩,其中有的已將一個民族的神話傳說系統化。傣族史詩

  《巴達麻嘎捧尚羅》(即《創讓之神訓,開篇所述是茫茫太空,只有滾動的煙霧和升

  騰的氣浪,加上呼嘯的大風和晃盪的大水從氣浪中誕生了太空巨神英叭(即氣浪或光

  被之神〉。此神的母親是氣浪,父親是大風。後來,水中又出現了一條水神魚。巨神

  英叭用自己身上的汙垢捏成了一個大果(即地球〉和一隻大象。天分16層,英叭所創

  造的神分別住在16層天上,組成了龐大的神系。神造的人相婚配,繁殖的人越來越多

  ,在綠蛇的引流下吃了神界的疾病果,從此人便有了死亡,而蛇只蛻皮,卻因為生陸文

  艱苦,人們也存在某些離奇的幻想。比如瑤族神話說,古代的穀粒曾經有葫蘆那麼大

  ,一-顆米重幾兩,不需要播種,它們自生自長,成熟以後,使順著大道小道滾進各家

  各戶的糧倉。因此大家都不愁吃,逐漸懶起來。穀神一氣之下,回到天上去了。人們

  費盡周折,把穀神重新請回地上,可大谷子都變成了小穀子。

  [NextPage]

  除了對穀神的崇拜,在母系氏族圖騰制佔統治地位的時期,因為碰上某種大幸運,或

  遭受到某種意外的不幸,恰恰與某種植物發生了偶然的聯絡,這種植物便有可能成為

  圖騰。如《維吾爾史略》曾講了一個樹祖的故事:在士拉和色楞格兩河匯流的忽木

  闕術地方,有兩棵連枝樹,兩樹之間有一小土堆,土堆漸大,內有五室,每室坐一嬰兒

  ,當地人認為是天賜小兒,待他們長大以後,大家推舉其中最小最聰明的那個當領袖

  。樹之子把部落:治理得很興旺。

  有的地區的藏族傳說,斑竹被吹倒以後,裡面有一漂亮的女孩。彝族傳說,他們的祖

  先是從竹筒裡爆出米的,《華陽國志 南中志》與《後漢書 西南夷傳》均有大同

  小異的記載。大意都是一婦女在水邊得三節大竹,內有男嬰,養大後,武藝高強,自立

  為首領,以竹為姓氏。有的又說,三兄弟避洪水,三弟的避水木桶被一叢刺竹擋住而

  得救,才保留了人種。壯族亦有人出自竹子的傳說。黔東南的苗族則崇拜楓樹,把楓

  樹視為人的祖先。殷代的開國功臣伊尹,因出身卑賤,人們為了使他的出身跟所處地

  位相稱,傳說了他的母親在逃避水災時,變成了一棵空心桑樹,伊尹便是從這棵空心

  桑樹裡出來的嬰兒。(見《呂氏春秋 本味》)所有這些,有的本身便是植物圖騰神

  話,如彝族對竹子的崇拜和苗族對楓樹的崇拜;有的則是圖騰崇拜的遺風,是後人借

  用古老的神話,將自己的祖先或歷史名人神聖 在古時候,人像鳥一樣會飛,想到哪

  裡就到哪裡,但是卻沒有火。在嚴寒時,人只得躲進山洞,吃的全是生食。在大森林

  中居住著一種鳥叫 飛羅 ,它有火,但不會飛翔,整天停在洞中,望著別的能飛的與

  發呆。有一天,一位獵人從它身旁飛過,看到飛羅悶悶不樂,就問它發呆的原因。飛

  羅訴說了無翅膀的苦惱,獵人就提出用翅膀換它的火。飛羅聽後,非常高興,很樂意

  地和獵人交換了。飛羅插上翅膀,鳴叫著飛向天空;而獵人得到了火,卻不會飛翔了

  。 但由於衍了火,夭能吃熟食,嚴冬時能得到溫暖,黑夜中能驅走猛獸。火使人

  們受到極大的益處。

  這是傣族布角人的火神話。 布角 意即 祖先 或 創世人 。布角人居悻邊遠

  的雲南勐臘縣勐臘鎮西北角的寨中,幾乎瀕滅絕,現在人口又有所發展。看得出來,

  他們這則神話很特別、很罕見,象徵人類一旦認識火的重要,便不惜用,能長壽。第

  一代人毀滅於水災與火災;第二代人因亂倫被天神所消滅;第三代人是倖存於葫蘆

  之中的兄妹,即 葫蘆人 的後代。這部史詩不但有成體系的豐富的神話,而且儲存了

  大量的古代風俗以及傳說。最後是敘述傣族兩個支系,由分支、遷徙到定居的過程

  ,其中一支叫 西雙邦 , 西雙 是十二, 邦 指部落群。此外,我國少數民族還有為數

  可觀的散文神話。所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瞭解人類的

  幼年期,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因此,對中國神話傳試這座文化寶庫,要用科學的方

  法,正確的觀點加以批判接受。

  漢文古籍缺乏原始穀神的記載,中國雲南的佤、景頗、傣等民族仍有這方面的遺風

  ,盛行祭谷魂。佤族神話說,穀神最初被神藏在海水下,是蛇將尾巴插入水中取出來

  的。原先天地不分開,因為驚天動地脊新谷,天空再也壓不住群山,只好高高地升起

  ,與大地分開。可見谷種的被發現,在人類文化史上起過多麼偉大的作用。雖然這種

  作用曾被大大地誇張,以至被神化,但這正說明谷種是人類最早發現的,而又最具有

  強大威力的神聖植物。傣族的歌謠《叫谷魂》將以自原始人這種感情表達得很充分

  : 谷魂啊,你是王;谷魂啊,你是主; 一粒谷,勝過於兩金;一粒谷,勝過萬挑銀

  。生命靠著你,人類靠著你!① 景頗族每年豐收以後,將穀物從場地運國家之前,要

  舉行一種 叫谷魂 的儀式。祝詞說: 人看不見的,穀子能看見;人不能做的,穀子能

  做。跑到別的地方的谷魂 要回來 他們認為那些在打穀時因受驚跑了的谷魂,可以

  被叫回來。人類所渴望能飛的翅膀與之交換。這不是比等待鳥兒的恩賜或幫助要積

  極得多嗎?

  此外,傣族還有螳螂教人從石頭取火的傳說;拉枯族有人從老鼠那裡換得火種的傳說

  等等。火神由動物神過渡到人神,中間應該有個人獸合體的環節,可惜已發現的此類

  資料還不多,但布依族卻有猴娃造火的神話,說猴娃因射弩,擊到石頭而生火。

  人類雖然透過不同途徑得到了火,但是儲存火同樣很艱苦。如苦聰人搬遷時,必須由

  家長捧著火走在前面,遇風雨要把火種揣在懷裡。在原始民族那裡,一旦火熄滅了,

  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所以儲存火是整個群體的神聖使命。

  中國少數民族各自有不同的方式儲存火種。西藏珞巴族用篝火的方法儲存,在房子

  中間設一火塘,由年長的老人管理,使其長夜不息。這種習俗在西南各少數民族仍有

  遺留。每家的火塘是神聖之處。東北鄂倫春族每年正月初一早上要舉行全家祭火神

  的儀式,前來拜年的親友,先要向篝火敬香,進獻酒肉。用餐前先要向火中投進食物

  。他們的火神是一位老婦。傳說有一位婦女,因為火星蹦到她身上燒壞了衣袋,蹦到

  臉上燒壞了皮肉,便罵罵咧咧亂搗亂捅,從此再也點不著火了,因為她傷害了火神。

  一天她去鄰居家取火,見一老婦一隻眼流淚,一隻眼流血,原來這就是被她刺傷的火

  神。她嚇得連連哀求,這才把火點著。刀耕火種時期,人們還靠火燒荒種田。雲南布

  朗人每年燒山前,先要供祭火神。人們很害怕火的威力,因而希望能加以控制。布朗

  人一邊祭火神,一邊又求火神不要越界燃燒。他們把茅草、樹皮、草灰放置於竹籮

  裡,請巫師唸經,然後點燃籮中的草和樹皮,再將竹籮投入河中,隨水漂去,表示把為

  害的火神送走了。

  苗族有一個將太陽、月亮、烏雲和水人格化的愛情傳說,在黔東南苗族地區非常流

  行,用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為《仰阿莎》。漢譯意是 清水姑娘 。她從水井裡生

  出來,美麗非凡。她的歌舞能吸引百鳥百獸來問她談情說愛,然而她並不接受它們的

  追求。後來太陽看上了她,派烏雲來作媒,仰阿莎輕信了烏雲的話,與太陽結了婚。

  太陽的身份是理老兼商人,很有權勢,外出經商,一去六年不回家。這期間,清水姑娘

  與太陽的弟弟月亮相愛了。月亮勤勞,是太陽家的長工,自與清水姑娘相愛以後,他

  們便逃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了。以後,太陽跟他們雙方請理老評理,理老支援月亮與

  仰阿莎在一塊兒過,但江山必須讓給太陽。傳說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太陽永久佔據

  了白天。這一傳說的韻文有1200多行,被苗族贊為 美麗歌 ,同時也有散文流傳。

  作品反映的是對偶婚家庭形式,因此婚姻;不是很固定。弟弟與哥哥的妻子私奔,在

  封建社會必定受到輿論的譴責。而理老反而支援這一行動,說明這一傳說的原始形

  態很古老。以後才有了階級社會的投影。原始人對死亡的不可抗拒,懷著恐懼的心

  理。最初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等到人類出現了強弱、貧富的差別以後,他們想象死

  後的世界一定很可怕。因此幽冥世界-般都陰森恐怖。傳說,那裡的統治者叫土伯,

  土伯統治的地方叫幽都。 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①這裡

  說的后土便是上面說的土地神,后土在幽冥世界的別名叫土伯。關於幽都的情況,《

  山海經 海內經》說:北海之內,有一座山,叫幽都山。黑水從那裡流出,上面有黑

  鳥、黑蛇、黑豹、黑虎、黑色蓬尾的狐狸。土伯的樣子很可怕,手上拿著九條繩子

  ,頭上長著尖銳的角,隆背血手,飛快地追逐著人,三隻眼,老虎頭,身如牛,把人當美

  味。(見《楚辭 招魂》及王逸注〉看來,本來已經人格化了的土地神,入主幽冥以

  後,形象也變得很可怕,又返古成獸形。因此,與其說土伯就是后土,還不如把土伯看

  作是后土的分身或化身。按照神話變形的特點,后土當然可以變形成虎牛合體的怪

  異獸神。

  彝族史詩《梅葛》,其中 喪葬 一節,認為人與其它生物的死亡,都是因為天王撒

  了死亡種子撒一把。他們甚至認為天王撒的死種子比活種子多: 活的種子撒一把

  ,死的種子撒三把。 死種子撒出去,會讓的就能活在世上,不會讓的就死亡。

  因為死亡的種子是天王撒的,所以世上的人都會死去,躲也躲不開的。幽冥神話消極

  的內容,對以後人為宗教中陰司地府的構成有直接的影響,流露了上古人們對死亡無

  可奈何的情緒。《梅葛》有的地方也表現了這種心理。烏古斯是新疆維吾爾族史詩

  《烏古斯傳》的主人公。他的父親是喀拉汗,母親是皇后阿依可孜。烏古斯生下時

  ,青色的臉,火紅的嘴,黑眉黑髮,全身長毛。他只吃母親一天奶就再也不吃了,只吃

  生肉和酒。他很快就會說話,40天即會走路,腿如牛腿,腰像狼腰,有黑豹的脊背,熊

  的胸脯,跟成人一樣騎馬打獵。他曾消滅過危害人們的獨角龍。

  一天,烏古斯外出狩獵,夜幕中從天上降下一道藍光,比月亮還明,比太陽還璀璨。藍

  光中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臉上有一顆像火一樣明、像北極星一樣亮的痣。她笑

  ,藍天也笑;她哭,藍天也哭。烏古斯便和這位天光中孕育的少女結了婚,生了三個

  兒子,一個叫太陽,一個叫月亮,一個叫星星。後來,烏古斯又娶了樹神之女為妻,也

  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天、山、海。烏古斯登汗位以後,舉行了40天慶典。他聯

  合四方的鄰邦,組成大的部落聯盟,征服了三個國家,又由一條蒼毛蒼鬃的大公狼帶

  路,征服了女真、身毒、唐兀惕、夏木、馬薩爾。烏古斯把國土分給六個孩子管理

  ,光明女神的兒子們,獲得了從日出地方伸向日落地方的一支金弓;樹神之女的兒子

  們得到的是銀箭。烏古斯召集了部落代表大會,在儀式上立起了兩根長木杆,頂上分

  別掛著金雞和銀雞,下面分別擺著黑羊和自羊。這都與薩滿教的信仰有關。烏古斯

  可能是一位很古老的英雄神。

  朱蒙朝鮮族古代著名的英雄神。朝鮮語朱蒙的意思是善射者。他的母親從左腋下生

  下一個肉蛋,有五升左右大。國王認為人生鳥蛋,不吉祥,命人扔進馬群,馬不踐踏肉

  蛋;又扔進深山,鳥獸也保護它。肉蛋在陰天裡發出太陽般的光輝。國王為之驚歎,

  又命人拾回,交那女人收養。不久,肉蛋裂開,出來一男孩,哭聲宏亮,長得英俊奇特

  。能用弓射死紡車上的蒼蠅,因此叫朱蒙。

  朱蒙自知是天帝之子,河伯(非黃河之神)的外甥,不甘心為人放馬,打算到南邊去建

  立一個國家,從馬圈中選了一匹好馬,帶了三個朋友出走。走到河邊,魚鱉為他架橋

  ,山鳩為他送麥種。他走到一個山川秀麗的地方,自立為王,建立了國家。當地的沸

  流王名叫松讓,很輕視朱蒙,企圖迫使朱蒙當屬臣,但射箭不能取勝。朱蒙用朽木做

  的宮殿,反而堅實異常。松讓又想用水淹朱蒙,亦未得逞。最後只好歸降。天帝為朱

  蒙築了一座華麗的城廓。在一個秋天,朱蒙回到天宮後再也沒有下來,留下了一條馬

  鞭,埋在龍山角下。

  突然烈是滿族的英雄神。相傳古代琛〔hun混〕春地方所屬東海36個部落,以漁獵為

  主,其中土倫部生一子,名突忽烈,渾身鱗甲,腳似鴨蹼,白色入水三日不出。人們以

  為他是妖精,想害死他。父母只得令其藏於水中,等到晚上再回家。有人想用石碓

  砸死他,他不僅未死,身上的鱗甲反而把石破壓得粉碎。從此大家更加厭惡他。到

  16歲時,他的父母都先後去世,突忽烈無家可歸,或住海水裡,或遊蕩山野。7月15日

  那天,因回家給父母上墳,住在原來的房屋中,部落裡的人知道後,放了一把火,豈知

  並未將他燒死。他仍然酣睡,只是身上的鱗變為血紅色。突忽烈醒來,見小屋已成灰

  燼,哭著回到了海里,再也不出來了。

  三年後,部落遭大水災,突忽烈率領群龜引叫灌田。可是部落中人還誤以為是突忽烈

  為害,被天神所救,大家都祭天神謝恩。有一魔鬼,名叫耶魯裡,是一群火龍的首鎖,

  將碎眷地方焚燒乾淨,掠人為奴,倖存者只能在深山度日。突忽烈與耶魯裡惡戰,不

  能取勝。老海龜告訴他,要擊退妖火,只能去求助於滿族起源之神土倫布。突忽烈歷

  盡磨難,終於得到土倫布親授武藝,還得到一把射妖弓、三支穿妖箭,以及避寒、暑

  之服。突忽烈再戰,用北海真冰破了魔法,頓時煙消火滅。耶魯裡一目受傷,其兵丁

  傷亡過半。突忽烈擲出三塊冰,化為三座冰山,將大魔小妖全部壓於北海之北。突忽

  烈又率眾海龜修復部落家園。眾人見此,無不掉淚;他對大家說: 請鄉親們好好照

  看我二老的墳墓。 說畢,仍回海中。自此,琿春人趕海捕魚,遇風暴襲擊,似乎有人

  托出水面,送至岸邊。

  此外,凡是有英雄傳奇流傳下來的民族,其中的主人公便是該族的英雄神。藏族的格

  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傣族的阿鑾、侗族的王素家族等等

  ,無不如此。

  古代對英雄的理解與我們現在不完全相同。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一般都有神界的出身

  ,處於神與人之間,是全族的救世主,能鎮妖魔鬼怪及各種來犯之敵,從不失敗,一般

  被奉為戰神和一祖先神,受全族頂禮膜拜。英雄崇拜的鼎盛期是原始社會末期和整

  個奴隸社會,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初期至中期。從原始氏族社會崩潰到奴隸社會

  的建立,這一交替時期,氏族林立,部落紛爭。任何一個強大的部落都企圖兼併其它

  的部落,於是征戰不已。那時的戰爭又是非常野蠻而殘酷的,失敗的一方,男女老少

  淪為奴隸,等於滅族。所以人們都希望本族有強有力的英雄出現,不但能統一天下,

  而且能保護本族的黎民百姓。誰能做到這一點即被擁戴,並被神化而崇拜之。勝利

  一方的首領,便是未來新興奴隸主的代表。歷史上的殷族統治者,為統一天下,曾和

  幾十個族打過仗;周人的天下,也是在掠奪奴隸、土地和財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從原始的公有制到文明社會的私有制,是動亂而殘酷的歷史轉折期,人類又即將由野

  蠻的廝殺、吞併走向文明的王國。因此,對英雄時代的英雄神要從歷史發展的總趨

  勢去評價,不能否認他們代表進步的一面。

  (責任編輯:恩祈)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分佈

  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的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總數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41%。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為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為8.41%。

  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下同),在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8個民族,他們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為1600多萬人。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傈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等族。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15個少數民族,他們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民族,他們是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珞巴(按實地普查區域的人數計算)等民族。另外,還有未被確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萬多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民族壓迫制度的廢除,生產發展、生活改善、醫療保健事業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時國家對少數民族在計劃生育上的要求也比漢族較寬鬆,因而從根本上扭轉了過去少數民族人口下降的趨勢,出現了人口興旺、民族繁榮的景象。1990年—2000年間,土家、高山、羌、毛南、保安、東鄉等13個民族人口年均增長率都在2.00%以上,其中高山族和羌族分別高達4.31%和4.26%。蒙古、藏、維吾爾等8個百萬人口以上的民族,人口年均增長率也在1.40%—2.00%之間,高於全國總人口年均增長率0.91%的水平。隨著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速度的加快,少數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也相應提高。在1964—1982年、1982—1990年和1990年—2000年間,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5.8%分別提高到6.7%、8.01%和8.41%。

  儘管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佈卻十分廣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面積佔全國的60%以上。由於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密度與內地沿海漢族地區比較,差距懸殊。例如,少數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1.8人。總的來說,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的分佈有兩個特點:

  第一,小聚居和大雜居。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省、自治區。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5個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l,200多個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這些地區又都雜居著不少漢族,其比例也相當高。如在內蒙古、廣西、寧夏三個自治區中,漢族人口都超過了少數民族人口,在新疆,漢族人口占40%強。同樣,在各漢族地區也雜居著許多少數民族。近20年來,少數民族雜、散居人口增長快,民族雜散居的縣市越來越多。

  第二,分佈範圍廣,但主要集中於西部及邊疆地區。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表明,各民族平均分佈在30個省區,有29個民族分佈在全國所有的省區中。全國擁有56個民族的省區有11個,佔全國31個省區的35.5%。儘管少數民族分佈範圍很廣,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邊疆地區。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廣西、雲南、貴州、新疆4個省區的少數民族人口之和佔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再加上遼寧、湖南、內蒙古、四川、河北、湖北、西藏、吉林、青海、甘肅、重慶和寧夏,以上16個省區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91.32%。我國陸地邊境線全長2萬多公里,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地區。

中國少數民族浪漫情事大觀

  西方的情人節似乎很浪漫,於是中國人也過起這一洋節來。城市大街小巷一片玫瑰紅,青年情侶紛紛相約於西餐廳、酒吧,甚至茶館,心儀於浪漫的燭光晚餐。其實,在中國民間,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情人間傳遞愛戀的方式,雖無紅玫瑰與燭光晚餐,卻也別有一番情趣,留下諸多中國式的奇異浪漫情事。

  景頗族婚俗在雲南景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時,常以一些植物葉子作“情書”。此“情書”雖無文字,含義卻很明確。一種叫“蒲榭”的葉子表示:“無論你躲到哪裡,我都會拉你出來玩”。“石根哈”的葉子表示:“我誠懇地向你求愛,千萬別拒絕我”。“木克”的葉子表示:“咱倆發誓永遠相愛,決不變心”。如果收到對方的“莫那”葉子,那就等於說:“我不能與你在一起,不然別人會笑話我。”這就意味著被對方婉言拒絕了。哈尼族男女表達愛意時,一般由小夥子先送一束鮮花(應該不是玫瑰)給姑娘,然後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單數,表示女方同意談下去;如果是雙數,則表示拒絕男方的求愛。苗族、水族青年男女透過對歌相戀後,常用青草綰結成“草標”,放在秘密約會之處傳遞資訊。如綰成疙瘩表示來而未遇,鬱結而去;丟幾個草疙瘩在地上,則表明來了幾回都沒相遇;綰成圈圈則表示渴望再見,再添幾片草葉在旁邊,暗示著幾天後見面;而青草黃葉混綰成圈,則喻示收成過後再經常見面。聚居在貴州荔波的黑褲瑤族,與廣西南丹的白褲瑤族,當女孩子長到十六七歲應該談戀愛時,父母即安排其單獨住進大門邊的小房間(又叫“談婚房”)。“談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鑿一小孔,叫“談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夥子需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對著“談婚洞”,隔壁談情說愛。若女孩中意,便出門與小夥子繼續談婚論嫁。黎族姑娘成年後,家中得給她建一間寮房,黎語謂之“隆閨”,專供青年男女談情玩耍。每至夜間,黎族少男便帶著口弦或鼻簫,跑去外村不同宗族的女孩寮房,先吹口哨傳遞訊息,再相互對情歌表達情意。如果女孩中意,就開門讓男方進“隆閨”談情、唱歌。有時玩得開心,直到天亮前男方才離去。此謂之“放寮”或“夜遊”。男女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放寮”,彼此情投意合,便向各自父母請求定婚。在貴州、湖南、廣西毗鄰侗族地區,月明之夜,姑娘們三五結群聚集於火塘間或倉樓,做女子手工活兒。小夥子們也三五結伴到外寨走訪不同房族的姑娘,唱歌談情。這便是侗族的“行歌坐月”(或稱“行歌坐夜”)戀愛習俗。男青年們在屋外唱走寨歌、敲門歌,以歌聲逗引姑娘們。姑娘們則矜持地要對方多次請求,才偷偷抽開門閂。進門後,男青年便唱討凳歌、討水歌,姑娘們才給凳坐、給茶喝。之後,雙方對歌,感情由淺入深。經過多次行歌坐夜,中意的男女雙方會相互交換信物,並稟告父母託媒求親。在雲南的部分納西族人,迄今仍保留著具有原始母系氏社會形態的“阿注”走婚習俗。“阿注”,意為親密的伴侶,套用現代流行語即“情人”。按傳統習慣,一般姑娘十五六歲,男子十七八歲,便可選擇自己中意的“阿注”過偶居生活。通常是男子夜間去姑娘家同房,第二天大清早返回母家。這種“阿注”關係,可以保持數月直至十多年不等。一人一生中可能會有幾個、十幾個乃至上百個“阿注”。人們往往以“阿注”越多越光彩。偶居後所生子女均由女方與女方姐妹撫養,她們是孩子共同的母親,孩子對父親只能叫“舅舅”。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與廣西龍勝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結婚,雙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謂之“酒歌迎親”。酒歌有固定曲調與成套歌詞,共三百六十行,一萬五千餘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為“攔門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門前互陳自歉與謝辭;二為“十切”,雙方對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習俗;三為“麼爺進地”,敘述苗族族源與遷徙過程;四為“結親路”,敘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範圍;五為“三代根基”,介紹雙方祖宗三代概況;六為“鳳親”,介紹結親過程;七為“過定”,雙方歌郎以長輩的口吻對新郎新娘訓導;八為“謝主家”,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謝意;九為“龍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著和起歌尾,場面熱鬧非常。唱完酒歌,迎親隊伍方能領著新娘歡笑回程。沒有玫瑰的中國式浪漫情事,實在是不勝列舉。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大全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 ...

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中國少數民族分佈情況

  中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中國少數民族分佈情況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透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 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中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 ...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1、中國神話故事是中國古代人們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在勞動生活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是人類幼年時期透過幻想對天地宇宙、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命探索、部族戰爭、勞動生活的稚拙的解說。中國神話故事展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萬物天真、樸素、真誠、美好的藝術想象,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中國神話 ...

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神話的動畫片

  關於中國古代神話的動畫片舉例:   《哪吒鬧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它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均獲得過多個獎項,1980年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動畫電影獎。影片主要講述了陳塘關李靖之子李哪吒與東海龍宮之間的恩怨情仇。《東方神娃》:是由殷曉東執導,繼《哪吒 ...

為什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豹子吃老虎

  出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明代服制文武官員的袍子分為三種顏色,補子是文禽武獸。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顏色為緋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顏色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顏色為綠色。九類文官補子上的九種飛禽分別為: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 ...

誰是中國古代神話上第一個惡魔

  共工是第一個“惡魔”,與祝融爭鬥失敗後撞斷天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蚩尤是第一個由人類變成的惡魔,被軒轅黃帝打敗殺死後靈魂不服,成為繼共工之後最強悍的魔,黃帝也無法完全殺死他。刑天是蚩尤手下的猛將。動物類惡魔最早的應該是永遠吃不飽的饕餮。   共工又作龔工,中國上古神話人物,洪水之神。氏為氏族名,又稱共 ...

為什麼中國少數民族多聲部民歌分佈在南方比較多

  因為多聲部需要有相對固定的協調機制,而這種協調機制往往在農耕地區才能有效形成。簡單地來說:多聲部的聲部配合,可以在田間耕作時就逐漸建立起來,但是在大家騎馬駕車各自奔走的遊牧地區裡就不容易形成。並且北方少數民族本來就不多,一雙手大致可以數完,而且北方人口以漢族為主,所以從人口基數上來說,北方遠少於南方。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