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玩文化:童年老遊戲+翻繩

中國玩文化:童年老遊戲 翻繩

  翻繩身為50後的我,童年時期經歷的雖是一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但那個年代卻慷慨地給了我一個快活的童年。童年的快活,緣於我曾經享受過一席豐盛的娛樂大餐———童年遊戲。那些遊戲所隱含的競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滿足了我作為一個兒童的精神追求,幫助我實現了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順利過渡。大半生已經過去了,貧窮與飢餓不堪回首,成長的煩惱早已淡漠,唯有那些遊戲場面,記憶特別深刻,讓我特別樂於回味,每當跟別人談起這些遊戲時,也總是那麼陶醉、那麼津津樂道。

  小孩子游戲本來沒有性別界限,只是因為某些專案被不同性別的人玩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性別色彩。比如踢毽子、拾博果、翻繩、跳房等遊戲專案,因其特點是不發生碰撞,運動量比較小,無需太強的爆發力,幾乎沒有危險,所以對女孩子們有著特別大的吸引力。

  要說最女性化的遊戲專案,在我看來當數“翻繩”了。

  翻繩需要AB兩個人來操作。其中A方先把手中的線繩挽成雙股,再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雙股的線繩撐起來,送到B方的面前;B方伸出雙手,用拇指和食指從A方雙手的兩側,分別捏住其中的一股線繩,然後把捏著線繩的雙手向上、向外翻,或者向下、向內翻,有時候還需要同時用兩個小拇指先鉤住其中的某個環節再翻,能分別翻出若干個花樣來,有的是琪子塊兒式,有的是平行的線條,有的像一個長方形的容器,不一而足。這時,玩遊戲的孩子就會根據其所像之形隨口說出“琪子”、“麵條”、“麻花”、“驢槽”……

  經常會看到兩個少女,挽弄著靈巧的小手,變戲法似的翻著手中的線繩,輕鬆愉快,嘻嘻哈哈,而且還不耽誤說閒話。很顯然,這是個最省氣力的遊戲,兩個人動動手指頭就行了;這又是個道具最簡單的遊戲,有幾尺長的一根細繩就夠了;這還是個很從容的遊戲,玩的時候無需奔走呼喊,更無需大動干戈,兩個人可以隨時隨地地玩,你一下我一下地輪流下手,在誰那裡停住玩不下去了誰就算輸。但這個看似最輕鬆最和氣的小遊戲,其實暗藏著無數的機關與謀算:怎麼翻、翻成什麼樣,才能讓對方難以接招、才能形成一副“死局”、才能逼得對方俯首———有時候我不禁想,女孩子們打小就慣使的小心眼兒和小伎倆是不是從這些兒時遊戲中“培養”出來的?臉上都還笑語盈盈的,手底下卻在暗暗使絆子較勁———真真應了興兒對王熙鳳的那句評語:“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翻繩遊戲怎麼玩

  1、把繩二頭挽在一起成圈狀,然後套在左手大拇指與小指上;

  2、右手拉下手掌中的一根;

  3、再拉下跑回手掌中的那一根;

  4、右手用大拇指與食指扣入後拉下;

  5、拉下後將手掌反轉過來;

  6、手掌中就還剩下一根直線繩,將其拉下;

  7、形成降落傘的樣子。

80後小時候玩的遊戲 十大80後童年經典遊戲

  80後的快看過來,十大80後童年經典遊戲,你都玩過沒?丟手絹,完全的經典啊。可惜,很久很久了,沒有看見戶外的孩子們,玩起這個如此經典的遊戲了。

  十大80後童年經典遊戲

  1、丟手絹

  丟手絹好多女孩子必玩兒的一項,人多為佳,只要有一塊小小的空地就行。只需要一個手絹,唱一首丟手絹“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地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的歌曲,這個遊戲不具危險性,又能鍛鍊唱歌,又能使人運動。開始前,準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如果最後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比如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2、鬥牛/鬥雞

  這是一種流行於男孩之間的一種對抗性遊戲,把一個小腿彎起來,膝蓋就突出了起來,另外一個腿像金雞獨立,支撐著身子前後左右蹦蹦跳跳,用彎曲的那個腿的膝蓋去碰對方的膝蓋。如果把對方頂得招架不住,直往後退,或頂得對方摔倒,就算勝利了。如果沒頂到對方的膝蓋,頂到對方的其它地方如肚子腿上等,也算失敗。一般是兩人對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

  3、跳皮筋

  跳皮筋,這個不管南北方的八零後應該都不陌生,記得小時候下課後的十分鐘都會抓緊時間玩一會,有時候男生也會加入,三個人,五個人,八個人,跳著笑著,歡樂著。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皮筋高度從腳踝處開始到膝蓋,到腰到胸到肩頭,再到耳朵頭頂,然後舉高"小舉"、"大舉",難度越來越大。

  4、滾鐵環

  用較粗的鐵絲彎一大圓環,再用鐵絲彎一鐵鉤,鐵鉤的下端彎成U狀,上端握手中,下端U狀鉤扣依鐵環推其前進。也有的在鐵環上套一個或若干個小銅環兒以便鐵環滾動時“鈴鈴”作響。玩時,邊走邊推鐵環,也有邊跑邊推者。比賽時,一般比誰推得遠、推得快,鐵環倒地為輸。其他玩法,有原地轉圈、拐彎、推上坡等。

  5、抽陀螺

  抽陀螺有兩種,一種是水平抽法,第二種是垂直抽法。第一叫做分邊法是將參加的人分成兩組,然後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組的陀螺先倒在地。第二是畫圈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圓圈的中央,再畫一個小圓圈,各人輪流將自己的陀螺往圈子裡打,使陀螺能旋轉出來。如陀螺已固定在一點上旋轉,這時,可用繩子將它圈出來,只要到達圈外還在旋轉,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內,或一抽下去就不動了,都算死了,要放在當中小圓圈內,任別人處罰。

  6、抓石子

  多為女孩玩的一種遊戲。玩時,幾個人就地選若干塊石子,先由一人將石子在地面撒散開,遂將一子拋起,同時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馬上接住拋起的石子。有時拾單、有時拾雙,拾多者為勝。拾子時,手不準觸及不該拾的子兒。或者玩一種叫做闖關的玩法就是準備6個石子,一個用作拋的其餘的用作抓,在玩的時候每一關都有不同的玩法。

  7、摸瞎子

  摸瞎子就是先用划拳的方式選出一個“瞎子”,然後用紅領巾或者手帕把眼睛矇住去捉其他人,被捉的人要繼續當“瞎子”。整個遊戲在一個限定的場地進行,參與遊戲的人在躲避“瞎子”的同時不能出這個場地。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遊戲考驗了當“瞎子”的人用耳朵辨別方向和在黑暗中行走的能力。

  8、木頭人

  這裡的木頭人跟摸瞎子類似都在限定的場地內進行遊戲,也是透過抓鬮或者划拳的方式選出一人出來,這個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捉到其他的參加遊戲的人,而被捉的人就是躲,有一點就是被捉的人在看到要被捉住的時候他可以喊出“木頭人”躲過去,但是自己不能動,只能等到同伴過來在你的身上拍一下才能過獲救。

  9、摔“寶”

  “寶”是用紙摺疊而成的,一面有褶,另一面光滑。“寶”的好壞取決於用的紙的質量和大小。摔的時候很有技巧,要根據別人的“寶”在地上的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摔、拍、搧等方法,把別人的”寶“打翻過來,就算贏了,對方的那個“寶”就屬於勝方了。

  10、跳房子

  跳房子,又叫跳格子,是在地上畫好的方格分等級,遊戲開始後,參加者先透過猜拳決出遊戲次序,然後根據規則在房子跳,一次性跳過後,可以用瓦片選出一個房子作為自己的家。在玩的過程中,瓦片扔不進格子內或扔過線、腳踩線、在自己房子之外的格內雙腳落地或在房間內逗留很長時間都屬於違規,一旦違規就改由下一個人開始跳。遊戲最後,誰佔的房子最多誰就獲勝。

  11、彈弓

  對於男孩子來說擁有一把彈弓那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作為調皮搗蛋的年紀,許多打碎人家玻璃,打死小鳥的“犯罪”現場的作案工具往往離不開彈弓,然後等待的就是父母的一頓揍沒收了。然而沒過多久就好了傷疤忘了疼,有迅速的製作出了一把新的彈弓。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小遊戲

  成語接龍、象棋、圍棋。   1、成語接龍。成語接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遊戲。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還是體現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一個縮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成語接龍規則多樣,遊戲公平、公正。   2、象棋。象棋是中國傳統棋類益智遊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已有記載。 ...

文化部評審"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年底將授牌

  9月5日,2011—2014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這項工作進入了正式評審階段。在其後4天的時間裡,評審專家組成員將對全國573個提出申報的縣(市、區)、鄉鎮(街道)進行材料評審,並將在9月中旬分赴各地進行實地抽查。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1987年文化部為推動民間 ...

禮起源於中國祭祀文化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其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禮強烈地影響和制約著中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動。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義已內化為一種民眾的自覺意識而穿於其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及基本表徵。孔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著名思想家顏 ...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入列非遺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山東沂源、河南南陽、河北邢臺、陝西西安、山西和順等爭作故事起源地。經過專家學者的反覆論證,2006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山西省和順縣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山西省政府也將和順縣的牛郎織女傳說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巔。 ...

成都:遊戲

  滾鐵環滾鐵環是老成都男孩個個都會的一種玩法,它是對人的耐心和平衡技巧的考驗。手握一隻鐵鉤鉤住鐵環,推動鐵環向前滾動,技藝高超的男孩可以讓這隻“車輪”滾一段長路而不倒下,其間要經過無數凸凹的路面和水坑。簡單的滾鐵環其實也是一種運動。對於男孩子們來說,類似的帶土味的運動還有很多。有一種滑車如同今天時髦的滑板, ...

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斷層問題

  經過西周幽、厲時代的大混亂,這期間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這三百多年時間裡,周國以及所有的諸侯邦國的人民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也沒有真正地得到安居樂業,一直生活在戰亂中。這一時期,即可稱為第一次“文化斷層”時期。戰國時期兼併戰爭比春秋時更為激烈和頻繁,規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 ...

李零: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哪?

  我所選擇的四大經典(老子、孫子、論語和周易),和中國人的思想方法有關係。也是西方漢學家選擇的四大經典。因為西方人很重視思想史,比如他們講到希臘經典,一定會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思想家的東西,所以他們在中國古籍尋找的也是最有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我們研究西方要讀聖經,他們研究中國,在道教裡找本書,當做宗教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