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形: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係,因為髮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後中部。
2、動作軌跡: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並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動作比較固定,擊球后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3、弧線:上旋球和不轉球的執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臺,弧線低平。下旋球
1、板形:發上旋球時,板形都比較豎,下旋球比較平、斜,這種特點與發球時要接觸球的部位直接發生關係,因為髮旋轉球和不旋轉球時,接觸點比較靠近球的後中部。
2、動作軌跡:發下旋和不轉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手腕擺動的幅度一般不是很大,並時常與假動作相配合。在發上旋和下旋時,手腕擺動相對大一點,這樣動作比較固定,擊球后常有一個停頓,即使加上假動作,也不會像發側上旋和不轉球那樣連貫。
3、弧線:上旋球和不轉球的執行一般比較快,常有往前竄拱的感覺,發短球時容易出臺,弧線低平。下旋球
乒乓球逆旋轉發球的要點是要用拍頭接觸球。發球時,不管用了多大的力量,發出多快的速度,如果接觸球時,是在靠近球拍的內側即拍柄部,則不能發出旋轉球。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準備姿勢是兩腳左右分開。兩膝微曲,身體重心稍稍前傾;
2、執拍手向右後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腳;
3、執拍手繼續向右後方引拍,身體重心逐漸下降,腰、肩要隨著身體重心一起轉動;
4、擊球后,在大臂帶動前臂向前上方揮拍,身體重心隨之逐漸移至左腳,摩擦球的瞬間迅速收縮前臂;
5、擊球動作完成以後,球拍隨勢揮至前額處,身體重心轉移至左腳,然後迅速還原,準備回擊下一板球。
顧名思義,逆旋轉就是與正常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形式,多使用在發球上,他的特點在於球拍的使用上也要使用相反的拍面,在旋轉發球的使用上,新近發現運用的更好的是2009乒乓世錦賽上出現的日本19歲小選手鬆平健太,他的下蹲式發球,比德國新秀奧恰洛夫的發球還要輕鬆自如,但是球的質量卻很高,包含了落點和旋轉變化,這其中也包含相當程度的逆旋轉。他的球拍在觸球的一瞬才顯示出觸球的部位,令人無從判斷旋轉。